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挑心”“掩鬢”“頂簪”:《金瓶梅》中出現的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由 國家人文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1-12-17
簡介文|劉瀛璐銀絲䯼髻追溯起來源於金代的女性頭巾,是罩在明代女性發髻上的裝飾品,佩戴時,將䯼髻覆於髮髻上,䯼髻上有孔,可以插入簪釵、頂簪、掩鬢等使用

釵荊裙布是什麼成語

文|劉瀛璐

銀絲䯼髻追溯起來源於金代的女性頭巾,是罩在明代女性發髻上的裝飾品,佩戴時,將䯼髻覆於髮髻上,䯼髻上有孔,可以插入簪釵、頂簪、掩鬢等使用。但即便不飾簪釵,只戴一頂金銀絲制的䯼髻也是極體面的。1969年,因建防空洞,上海陸深家族墓被發現,墓主陸深為“明通議大夫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學士、贈禮部右侍郎”,著述宏富,書法造詣極高。兩座墓分別為陸深夫婦及子陸輯夫婦墓,其中出土一頂10釐米高銀絲䯼髻,雖為鏤空,但實際上明代的䯼髻裡外又可以襯帛、覆紗,一面仍是裝飾,一面用來適應不同場合的不同裝扮。值得一提的是,因陸深望族在上海的居住,使得陸家嘴因此得名。此外,出自浙江嘉興王店李家墳明李湘夫婦墓的銀絲䯼髻,上插金鈿、挑心,兩邊掩鬢一對兒,上方一支頂簪,背面一枝滿冠,以四季花卉為主題,正是一支完整頭面的例項。

“挑心”“掩鬢”“頂簪”:《金瓶梅》中出現的這些詞語都是描寫什麼的?

明婦女髮式種類繁多,隨之而來的是簪釵在使用上的細分:用於髮髻正面的為“挑心”,側面的為“掩鬢”,頂部的為“頂簪”,髮髻後部的稱為“分心”。李瓶兒讓西門慶毀了金絲䯼髻,除了打一件金九鳳鈿,剩下的還能再打一件金鑲玉觀音滿池嬌分心,便是用在髮髻後部的簪了。明代命婦裡流行插金花釵,使用上也有等級的嚴格規定,一品二品,金玉珠翠;三品四品,金珠翠;六品以下,金鍍銀,間永珠。普通人家的婦女基本以銀質為主。如洪武三年規定:“士庶妻,首飾用銀鍍金,耳環用金珠,釧鐲用銀……”城鄉間的首飾作坊比比皆是,“銀樓”生意興旺。

至清代,首飾多走珠玉點翠的路線,金為少,銀鍍金居多,形式造型上也基本延續前代風格。且由於滿漢之分的出現,“扁方”與“扁簪”兩種首飾首次出現,以銀質居多。滿妝中的旗頭,在晚清之前稱為“兩把頭”,“扁方”如一大橫簪,起到連線真、假髮髻之“梁”的作用。王妃貴婦們戴著扁方故意把兩端的花紋露出,以引人注意。故宮舊藏多以玉製為貴,民間則多見銀扁方。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