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圍爐夜話》:人生修身處世,無外乎“靜”與“敬”兩字

由 國學書舍 發表于 人文2021-06-26
簡介對於張良來說,正是在與人處事之時,有一份敬畏之心,才有了獲得增長自己見識智慧的機緣

程明道叫什麼

《圍爐夜話》:人生修身處世,無外乎“靜”與“敬”兩字

一、

人生修身處世,無外乎“靜”與“敬”兩字。

心靜才能氣定神閒,使心不隨外物所動,在避開喧鬧時,也能使本心有個主宰。

而身敬者對天地之道有敬畏之心,才能感知到人生底線的存在,從而不逾越規則,讓自己不至於因錯誤的念頭驅使,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錯誤。

所以能以“靜”與“敬”字修身處事者,自然能有一個合乎適度的人生。

《圍爐夜話》中有一句話,叫:

程子教人以靜,朱子教人以敬,靜者心不妄動之謂也,敬者心常惺惺之謂也。又況靜能延壽,靜則曰強,為學之功在是,養生之道亦在是,靜敬之益人大矣哉,學者可不務乎?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程子教人要沉靜,朱子教人要持敬。沉靜就是心不能起妄念,持敬是心中常保持清醒謙恭。更何況心不起妄念便可延年益壽,持敬便可讓人日有精進。

求取學問的關鍵功夫就在這裡,養生的方法也在這裡。沉靜與持敬對人的好處如此之大,求學的人又怎能不重視呢?

《圍爐夜話》:人生修身處世,無外乎“靜”與“敬”兩字

在這句話中所提到的“程子”就是宋朝的程明道,也叫做程

顥,

人稱明道先生,十歲能詩,十二歲便如老成人,見者無不喜愛。

程明道先生曾寫過這樣一首詩:

閒來無事不從容,睡覺東窗日已紅。

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風雲變態中。

富貴不淫貧賤樂,男兒到此是豪雄。

明道先生口中所謂的“靜”,就是指心不隨物轉的淡然境界。

正所謂說:

喧鬧任其喧鬧,我自與世無爭

,“靜”是一種功夫,能靜者心不亂,不管這世間風雲如何變幻,我自然只有清新潔白之心貌。

在這紅塵風雲變幻之中,心中無時無刻不存在著一個主宰,這是一種功夫,更是一種智慧。

如果說程明道先生的“靜”是內在修心的法門,那麼朱熹外在的“敬”則是對於自身處事的最佳指導。

朱熹曾經說過:我自有一個明底事物在這裡,把個敬字抵敵,常存個敬字在這裡,則人慾自然來不得。

這個“敬”字,是一種外在處事的修養功夫。

《圍爐夜話》:人生修身處世,無外乎“靜”與“敬”兩字

二、

能敬天地之道者,自然不逾越規則,人能合乎天地而生存,才有不昧因果之相,這是對因果的敬畏。

而這個道理應用於人生處事之時,同樣也能印證其中的道理。

在人與人相處之中,能從內心去尊敬他人者,才能真正得到別人的尊敬,正所謂說“敬人者,人恆敬之”。

很多人在處事之時,常犯的毛病就是心生傲慢,而傲慢也是使他走向禍患覆滅的根源。

如道家思想中說:

物壯則老,是謂不道,不道早矣。

太過於強壯高傲的姿態,必然會導致自己走向物極必反的那一面,而物極必反之時,就是禍患生出之時,而心生傲慢,就是將自己推向事物極端的罪魁禍首。

《素書》之中有句話叫:

“輕上生罪,侮下無情”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對上司輕視怠慢,必定會獲罪,對下屬侮辱傲慢,一定會失去親附。

作為下屬,對上司居功傲慢,不講禮數,而作為以權力為主宰的上司,即便再軟弱也會忍無可忍,最後也會找機會給自己使絆子。而對於下屬仗勢欺凌者,那麼下屬自然不會親近,最後自己成了孤家寡人,可能會造成政令無法具體實施的結果。

這一切都是因為心生傲慢,不懂近人而帶來的問題。

所以在待人處事之時,能夠保持謙卑敬畏之心,才能廣結善緣,更能由此結出人生善果。

《圍爐夜話》:人生修身處世,無外乎“靜”與“敬”兩字

就像張良當初刺殺秦始皇失敗,隱居到下

的時候,在橋上遇到一位老人,老人百般刁難,還讓張良親自給他穿鞋,並且約好五日之後的凌晨到這橋上來。

後來又因為張良幾次遲到,而被老人無端責備,最後在老人的重重考驗之下,張良才得到老人的賞識,並且獲贈一本兵書。

後來張良才知道,這個老人就是秦朝的隱世高人黃石公,最後他能夠成為劉邦的智囊,正是得益於這本兵書。

對於張良來說,正是在與人處事之時,有一份敬畏之心,才有了獲得增長自己見識智慧的機緣。

“靜”是一種任世界之喧鬧,本心不隨之流轉的境界;而“敬”是一種守道的功夫,待人處世時心存敬畏,才能在得到他人尊重的時候,讓行為保持適度。

作者|國學書舍

品讀國學智慧,感受古人文化,體悟不一樣的世界,看見不一樣的人生。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