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由 問情解心 發表于 人文2023-01-24
簡介1906年,朱安已是28歲的“老姑娘”,魯瑞沒法再等兒子乖乖聽話回來成親,她果斷想出一招,一封信寄給遠在日本的魯迅:“母病速歸

就得另眼看待是誰說的

人們都知道,一段沒有感情的婚姻,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機。然而,古往今來仍有許多人在這圍城下,蹉跎歲月,苦守沒有希望的生活。

普通人如此,偉大者莫不如此。

文學巨匠魯迅一向以犀利著稱,他的作品像一把尖刀深刺敵人心臟。對敵人,魯迅是戰士。對母親,魯迅卻是一個大孝子,甚至稍顯“愚孝”。

作為留學日本歸來的知識青年,他不得不遵從母親強行安排,娶了一個他不喜歡的舊社會女人朱安。從此魯迅和朱安被困在這段空殼婚姻裡,散盡青春。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兩人既斬不斷這段“陌路婚姻”,又難結情緣。

本是夫人夢的朱安,死守周家41年,做了一輩子孤獨淒涼的苦命女人,成為新娘至死,魯迅都從未碰過她,只能以家庭保姆般存在,伺奉婆婆一輩子。

在一個不幸的時代裡,處處都是被禁錮的生命。有的人一生都困在了思想的囚牢中,至死不渝。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1。

說魯迅愚孝,也有點過分。

魯迅其實一直都在反抗,或者說逃避母親魯瑞自作主張的婚事安排。

魯瑞中年喪夫,幼子又夭折,一系列的打擊,她都咬牙一路挺過,性格可見一斑。長子成婚一直是魯瑞的心頭大事。

魯迅16歲去南京讀書時,她就開始給他張羅親事。有人介紹了據說“模樣好,脾氣更好”的朱安,魯瑞喜出望外。

魯迅那時已接受了新思想教育,一聽對方不識字,還纏了小腳,儼然是舊時代婦女,心裡不大情願。但他拗不過母親,就提了個小要求,

“希望放腳,讀書!”

沒想到女方也很強硬:

“腳已經纏小,放不大;女子讀書,不成體統的!”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這個回答,難免使魯迅失望,看來更加沒戲。

母親魯瑞只想儘快促成婚事,這些她看根不本是事。又過了幾年,她就自作主張去朱家“請庚”,討得生辰八字。

魯迅拗不過母親,又不想和她正面衝突,只好躲遠點,能拖就拖。1902年南京畢業後,他就選擇了出國。他也曾提出要解除婚約,卻被母親斷然拒絕。

日本求學的4年,魯迅一去不歸。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連祖父去世,他也沒回來奔喪。

1906年,朱安已是28歲的“老姑娘”,魯瑞沒法再等兒子乖乖聽話回來成親,她果斷想出一招,一封信寄給遠在日本的魯迅:

“母病速歸!”

果然很好使,魯迅急匆匆地趕回紹興。然而,迎接他的不是危病中的母親,而是她喜氣洋洋的笑容。家裡處處張燈結綵,鑼鼓喧天,好不熱鬧。

不管魯迅願不願意,婚禮都準備上了,既已沒有反抗母親的勇氣,這回躲不掉了。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當揭開紅蓋頭的那一刻,也澆滅了這個年輕人最後的一絲希望。映入眼簾的朱安,容貌平平無奇,矮小單薄的身材,還有一雙舉步難艱的小腳……

當夜,魯迅在婚房過了一夜,也許發生了什麼。

有人說,這夜魯迅的淚水浸溼了枕巾,臉上竟被染上了枕巾的顏色。遙想新娘子朱安,難免不是未眠的淚人。

卻也什麼也沒發生,魯迅未曾碰過新娘子一根指頭,即使多年以後,也從未正眼用另一種眼神看待她。婚後第四天,新郎便毅然踏上了回日本的旅程。

被迫騙婚,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憤怒於心的。

然而,魯迅壓抑住了這份情感,給了母親孝道和成全。而對婚姻裡的自己和朱安,他是無情的。

或者,一開始的猶豫和逃避就埋下了不幸的種子。既不能發生的情感,何不快刀斬亂麻呢?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2。

1919年魯迅在北京定下來,接全家到北京。

那時留在紹興老家的妻子朱安,已經獨守曾經的”洞房“整整13年。

魯迅對這段婚姻,仍然只能是盡力躲避的態度。

即使後來他寫出了《吶喊》《彷徨》這些名著,試圖喚醒沉睡的國人,

世人認可追捧。

而他自己的生活,卻如同上了枷鎖一般,牢牢困住了愛與情感的自由,這種滋味之難受鬱悶,也只有他知道。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而朱安,把命運系在這個名分上的丈夫身上,又何其不幸。

剛開始朱安以為和魯迅的關係可以調和,隱忍和睦和許多年,也許連她自己都麻木了。

直到得知,許廣平生下魯迅兒子的訊息後,她才算徹底認清:

“過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順著他,將來總會好的。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

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無用。”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右一為朱安

她確實太不解現實,魯迅對她毫無心思,有的,只有同情。

有人說,既然都痛苦,為什麼不彼此放對方一條生路呢?

一個是不願意離開。

朱安根本不願意離開周家,有一次,周家賓朋滿座時,朱安趁機當眾下跪:

“我來周家已許多年,大先生不很理我;我是配不上大先生,大先生要娶妻納妾,全憑他自己;

但我生是周家的人,死是周家的鬼,老太太活著一天,我服侍她一天,老太太百年以後,我吃齋唸佛,決不離開周家……”

這個舉動讓魯迅漲了見識:

“中國的舊式婦女也很厲害,從此所有的同情,都被她爭取了去,大家都批評我不好。”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這是實話,從女性角度和弱者來看,大家無疑都是同情朱安的。

他魯迅還需要誰來同情呢?

只是,“道是無情卻有情”。

魯迅心知肚明,這個社會思想還很落後,一個女人一旦被丈夫“休”掉,面臨的將是“滅頂之災”,社會輿論壓力都可能“殺死她“。

他不能只為一己私慾傷害朱安。

於是,魯迅本來是打算陪著這樁婚姻, “做一世的犧牲,完結了四千年的舊賬。”

命運似乎又眷顧了他,一個熱情大膽,敞開心扉的許廣平闖入了他的生活,才使魯迅的人生注入了一段鮮活。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可悲的是,一生都未曾被丈夫愛上的朱安,就這樣孤獨無害地在周家守了41年,直至終死,她還期待著能與“大先生”同穴而葬。

一個人的靈魂被思想和觀念束縛,終其一生都找不到歸宿時,這是人類共

的悲劇。

3。

魯迅在大學演講時,曾有感而發,說過這段話:

“在現在的社會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

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這決不是幾個女人取得經濟權所能救的。”

似乎意有所指。

他還是周樹人時,思想尚未成熟,舊思想的種種顧慮,加上母親的強勢逼迫,他不敢逆母隱忍成婚。

如果讓他重選一次,相信覺醒後的魯迅,斷然不會再順從母親,成為其傀儡。

朱安:魯迅娶了她卻從未碰過她,那個一生困在“牢籠”裡的女人

魯迅母親:前排中間

魯迅的問題,又有多少不是我們當下,現代人所遇到的難題呢?

多少人如同魯瑞,以“為你好”之名,控制強迫,最終一樁不稱心的婚事既害了兒子,也害了女人;

多少人或如朱安一般,固守舊思想, 不思進取,把一切希望寄託在一個沒有希望的男人身上。

或者像魯迅一般,壓抑沉重,顧慮重重,前半生守在人生舊賬裡,後半生幸遇知音,卻已耗盡心力,辜負韶華。

畫地為牢的人,只會傷了別人,而苦了自己。

認清自己,認清現實,積極而不逃避地活著,才有一絲絲星火的希望。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問情解心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