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史記》中張良計謀的核心邏輯,怎麼用到職場中去?

由 深度史觀 發表于 人文2023-01-24
簡介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

賈豎易動以利什麼意思

沛公乃令韓王成留守陽翟,與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關。沛公欲以兵二萬人擊秦嶢下軍,良說曰:“秦兵尚彊,未可輕。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秦將果畔,欲連和俱西襲咸陽,沛公欲聽之。良曰:“此獨其將欲叛耳,恐士卒不從。不從必危,不如因其解擊之。”沛公乃引兵擊秦軍,大破之。北至藍田,再戰,秦兵竟敗。

俗話說“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史記中的這段話是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第一戰,此戰兵不血刃攻破了秦關。我們來看看張良計策的要點在哪裡,怎麼應用到職場中去:

善於分清強弱

“秦兵尚彊,未可輕。”也就是說“秦軍還很強大,不可輕視”。但實際上,秦國的主力已經被項羽消滅了,這時候張良依然提醒劉邦要慎小心。說明張良不輕視敵人。

一般人通常犯一個錯誤,總是輕視看似比自己弱的人,總是輕視看起來很簡單的事,這就是分不清強弱。真正的高手做人上都是放低姿態給人親近感,做事時總是低調以減少阻力。

《史記》中張良計謀的核心邏輯,怎麼用到職場中去?

善於利用人性

“臣聞其將屠者子,賈豎易動以利。”也就是“我聽說嶢關的守將是屠戶的兒子,市儈容易以利相誘。”

人都是貪財的,你說你不貪,那只是才不夠大,商人更是如此。張良知道對手是屠夫的兒子,利益至上,必然貪財,於是派人用錢財買通。果然奏效。在職場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利益,只要能掌握每個人的需求,實現利益交換,就能在其中游刃有餘。

善於偽裝自己

“原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為五萬人具食,益為張旗幟諸山上,為疑兵。”也就是“希望沛公暫且留守軍營,派人先去準備給五萬人吃的東西,在各個山頭上多插旗幟,作為疑兵。”

在這裡,張良把自己偽裝起來,讓守關的秦軍誤以為劉邦的實力強大。有些公司大家親如姐妹兄弟當然很好,但是在某些公司裡,同事都是競爭關係,有時候還會遭到別人的算計,這時候就要歇學會偽裝,示人以強或示人以弱。

《史記》中張良計謀的核心邏輯,怎麼用到職場中去?

善於使用手段

“令酈食其持重寶啖秦將”也就是“叫酈食其帶著貴重的寶物買通秦將”

這句話,說明了兩點:

張良能過準確的識別誰能為我所用。他知道酈食其有膽量且口才好,所以派他去一定能完成任務。

為達目的善於使用手段。為了能夠打贏這一仗,可以買通守將。

一般人認為打仗就是要靠實力硬碰硬,用行賄太無恥,屬於勝之不武。張良不這麼想,為了進入秦關不打仗也行,買通你。如果在職場中以升職作為目的,那麼也有兩種手段,一是靠工作靠實力升職,一是靠溜鬚拍馬上位。為達目的你覺得手段是否有貴賤之分?

《史記》中張良計謀的核心邏輯,怎麼用到職場中去?

最終張良建議“不如趁著他們懈怠時攻打他們。”這其實才是最為人不齒的地方。雙方已經達成協議,而張良卻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單方面撕毀協議,從盟友背後插刀子。

人無論在生活、職場、商場中,都要守住一個底線和原則,如果一個人言而無信出爾反爾成為常態,那麼將沒有人會再相信他;如果人類言而無信出爾反爾成為常態,那這個世界也將喪失價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