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由 各領風騷亂世英傑 發表于 人文2023-01-05
簡介朱泚見此情急,張光晟急了,大罵那些將領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關鍵時刻,你們全成了縮頭烏龜,沒有一個敢為國效力,看來還得我親自出馬啊

異想天開的俗語怎麼說

命運總是愛捉弄人,人總是無法逃脫命運的安排。比如今天故事的主人公,他原本是慷慨救助的義士,保家衛國的勇將。誰知造化弄人,他最終竟然陰差陽錯地成了叛臣,最後身敗名裂。本來可以成為英雄的他卻被記載在了‘叛臣傳’裡。一他臨終前留下的一句感嘆成了後世常用的俗語。

唐玄宗天寶末年,轟轟烈烈的安史之亂爆發,唐朝陷入了風雨飄搖之中。大將哥舒翰在潼關抵禦叛軍,戰爭進行的非常激烈,戰場上刀光劍影,血肉橫飛,煙塵四起。混戰中,哥舒翰手下的將軍王思禮的戰馬中箭,倒在地上死了。王思禮一下子從馬背上摔下來,摔出去好遠。眼看敵人就要追上了。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王思禮

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有一個年輕的騎兵路過,翻身下馬說:“將軍,您騎上我的馬趕緊跑吧。”王思禮看了看眼前的年輕人說:“我要是騎了你的馬,你怎麼辦呢?”騎兵說:“您不用管我,我只是一個小兵,死不足惜,您還是快走吧。”王思禮問那位騎兵的名字,騎兵不肯回答,只是催促他趕快上馬。王思禮在馬上向騎兵拱手致謝,然後絕塵而去。

多虧有那位騎兵捨身贈馬,王思禮才逃過一劫。他十分感激那個騎兵的救命之恩,於是派人到處打聽他的下落,可是整整三年還是一無所獲。

三年之後,王思禮已經成了河東節度使,他的偏將辛雲京成了代州刺史。當時安史之亂還沒有結束,辛雲京鎮守代州,與叛軍交戰,屢戰屢敗。於是很多平時跟他不和的將領就都上書王思禮彈劾辛雲京,想把他整倒。王思禮看到那些彈劾的書信,不禁大怒,責備辛雲京帶兵無能,要治他的罪。

辛雲京聽說了之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他心想:“這下完了,不但烏紗帽保不住,甚至性命都有可能不保。怎麼辦呢?”當初那個在戰場上救王思禮的那個騎兵,現在已經成了辛雲京手下的一名軍官。他看到辛雲京為難的樣子,就對他說:“將軍,我曾經救過王將軍的命。我願意去勸說王將軍,讓他赦免您的罪過,也許他會同意的。”辛雲京雖然半信半疑,但眼下也沒有別的好辦法了。只能死馬當活馬醫,讓他試試了。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那名軍官來到了王思禮的大營中,王思禮一見到他,立刻緊緊地握住了他的手,激動地說:

“恩公,你終於來了,這三年我找你找的好苦啊,我一直打聽你的下落,卻始終沒有結果。我以為你早就死在亂軍之中了。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恩公,真是三生有幸了。”王思禮接著說:“當年我問你的名字,你沒有告訴我,現在可以告訴我你姓甚名誰了嗎?”那名騎兵說:“我姓張,我叫張光晟”。王思禮說:“好啊,好啊。當初如果沒有恩公,哪有我的今天。我願意與恩公結拜為兄弟,不知你意下如何。”張光晟欣然應允,於是兩個人在大營裡設擺香案,衝北磕頭,結為異性兄弟。

隨後,張光晟說:“我現在已經是辛將軍手下的軍官了。我這次來就是想請求您看在我的面子上赦免了辛將軍的罪過吧。”王思禮立馬說:“好說好說,恩公發話,我哪有不聽的道理。我決定免去辛雲京的一切罪過。”

任務圓滿完成,張光晟回營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辛雲京,辛雲京非常高興,對張光晟感激不盡。王思禮感念張光晟的救命之恩,表奏朝廷封他為兵馬使,並賞賜豐厚的田宅,絲帛。不久又表奏朝廷,封張光晟為太常少卿。從此,張光晟從一個默默無聞地普通軍官,一躍而成了將軍。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張光晟

一年以後,王思禮因病去世,辛雲京取代了他的河東節度使的位置。他也感念張光晟的恩情,表奏朝廷封他做了代州刺史。張光晟在代州刺史的任上一干就是十幾年。在這期間他英勇無畏,拼命殺敵。擊潰了敵人一次又一次的侵略,保衛了唐朝的邊境安全。朝廷看張光晟勞苦功高,於是在大曆末年,張光晟被提升為單于都護、兼御史中丞。專門負責守衛邊境,抵抗回紇人的入侵。

張光晟本以為他會一路順風順水下去。可是到了建中元年,張光晟自作主張,扣留了回紇使團,並且大肆屠殺回紇人,引起了回紇人的強烈憤慨,對兩族的外交關係造成了非常惡劣的影響。皇帝將張光晟貶為右金吾將軍,不久又降為太僕卿。這都是些閒職,張光晟感到鬱郁不得志。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回紇騎兵

然而讓張光晟始料未及的是,不久之後又發生了一件大事,將他的命運推向深淵。建中四年,駐守涇原計程車兵在大將朱泚的率領下叛亂。叛軍一路勢如劈竹,很快就攻陷了都城長安。逼得皇帝唐德宗不得不棄都而逃,逃到了奉天。由於事發突然,朝廷沒有辦法反抗,皇帝只得率領文武百官逃亡。張光晟也在逃亡的隊伍當中。

這時,張光晟突然想出了一個大膽的主意。他對同行的官員們說:“今日之亂,只不過是涇原計程車卒譁變。朱泚曾經在涇原,素來得人心。倘若他被涇原計程車卒扶持為帝,局面恐怕難以控制。好在事起倉促,還沒有人想到這一層。諸位是否能和我一起前往朱泚的府邸,勸說他和我們一起逃走?”張光晟是想趁著叛亂剛剛發生,還沒有特別嚴重的時候,將它扼殺在萌芽之中。可是將士們聽了他的話一個個都面面相覷,心想:“張光晟莫非是在開玩笑?我們在長安西北角,而朱泚在東南角,斜跨大半個長安城。而且到處都是朱泚的叛軍,這不等於去送死嗎?”因此沉默了許久,沒有一個人願意跟張光晟一同前往。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朱泚

見此情急,張光晟急了,大罵那些將領說:“養兵千日,用兵一時,關鍵時刻,你們全成了縮頭烏龜,沒有一個敢為國效力,看來還得我親自出馬啊。”於是張光晟單人獨騎,一路拼命廝殺,經過了重重險阻,終於來到了朱泚的府邸,準備勸說他懸崖勒馬,不要再反叛朝廷了,跟眾位官員一起逃亡。

本來,張光晟的勸說很成功,朱泚已經決定和他一起逃亡了。萬萬沒想到,叛軍的動作太快了,竟然已經將朱泚的府邸團團包圍。這下朱泚就算不想反也沒辦法了。張光晟也被幹在那裡了,他心裡暗暗叫苦。張光晟原本想自己逃出去,可是朱泚對張光晟軟硬兼施,逼迫他留下來跟自己一起造反。張光晟為了保全性命,在萬般無奈之下只得暫時跟隨著朱泚。他心想:“等以後我找機會脫離朱泚,然後除掉他也就是了。”命運就是如此的愛開玩笑,原本為國盡忠的張光晟,竟然淪為反賊手下的將領。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涇原兵變

朱泚終於被手下將領們擁立稱帝,國號大秦,改元應天。張光晟成了開國元勳,被封為節度使。然而朱泚沒有指揮才能,他的軍隊混亂不堪,毫無紀律,他的倒行逆施又導致人人憤恨,沒有人願意為他賣命。因此朱泚屢戰屢敗。他覺得可能是自己定的國號不吉利。畢竟秦朝只有短短的十五年,二世而亡。於是一年後他將國號改為‘漢’。大漢一共有四百年,朱泚想討個好彩頭,希望自己的國家能長治久安。

然而換國號不能改變朱泚不能長久的事實,叛賊只能猖狂一時,最終不會有好下場。張光晟本來就是被脅迫作亂的,他本心不想造反。這下他看到朱泚敗局已定,就跟大將李晟裡應外合,打了朱泚一個措手不及。在張光晟和李晟等將領的配合下,朱泚的叛亂終於被平定。

朱泚等人都被押赴長安等候處斬,張光晟也在被處死的名單之中。他給李晟寫信,說自己當初跟隨朱泚反叛實屬出於無奈,希望他能在皇上面前替自己美言幾句,讓皇上看在自己能夠將功補過,協助朝廷剿滅叛亂的功勞上,赦免自己的死罪。李晟也很欣賞張光晟的才能,對他的遭遇表示同情,願意在皇帝面前替張光晟說好話。於是他向唐德宗上表,請求德宗看在張光晟往日的功勞,以及這次功過相抵的份上,赦免他的死罪。然而德宗恨透了張光晟。下詔說:“向張光晟這種反覆無常的小人,絕不能將他饒恕,一定要處死他。”這下連李晟也沒辦法保護張光晟了,畢竟皇命難違,張光晟最終還是被推上了刑場。

他本是護國良將,卻淪為叛賊,臨終前的一句話成為俗語

唐德宗

在趕赴刑場的路上,張光晟淚如雨下。他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從默默無聞的小兵成為守衛邊關的將領。原本忠於朝廷卻陰差陽錯的成了叛賊的同黨。自己本來可以流芳千古,現如今卻要和叛賊一樣被處死,遺臭萬年。他恨造化弄人,恨命運不公,更恨德宗翻臉無情,只看過錯,不念功勞。可是如今他再怎麼怨恨又有何用呢?

臨刑前,張光晟仰天長嘆,說道:“請講我的話轉告給後世。一則莫做,二則莫休。”言畢,淚水長流。劊子手手起刀落,張光晟人頭落地。他臨終前的那句‘一則莫做,二則莫休’。被後世之人改成了一句俗語‘一不做,二不休’一直沿用至今。

‘一不做,二不休’的意思是,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底。造反這件事,要麼不做,要麼做絕,開弓沒有回頭箭。不管張光晟的反叛是出於無奈還是自願,他既然上了賊船,在別人的眼中他就是賊。當初他真不該異想天開去勸朱泚逃跑,不然他就不會有這樣悲慘的結局。人生是又無數的選擇組成的,選錯一步可能就是滅頂之災。所以人們在做決策的時候一定要三思而後行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