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由 蘭臺史官讀歷史 發表于 人文2022-12-30
簡介唐朝建立後,隋末唐初的時候,高句麗趁中原內亂無暇東顧之機,欺凌中原屬國新羅,唐太宗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親率大軍東征高句麗,其中名將張亮率軍四萬從海路進發,這是第二次大規模跨海作戰

東征西援是什麼意思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漫長的海岸線,但是中國自古以來就不是一個海洋國家,而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國家。一方面由於科學和地理知識的缺乏,人們對海洋和中原以外地區的認識受到很大限制,另一方面,中原地區面臨的主要威脅來自北方的遊牧民族,中原王朝防禦的重點是在北方,決定了不可能有太多的精力放在海洋上。但這些並不等同於中國缺乏海上軍事能力,也不意味著中國海戰能力的薄弱,歷史上發生的多次著名的跨海作戰就是明證。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古代中國跨海作戰的主要的作戰方向是東邊的半島,自古以來那裡就是中國固有的領土,也是是非多發之地。由於山高皇帝遠,中原王朝缺乏對半島地區實行直接有效的管轄,那裡歷代興起的政權多數不服中原王朝統治,尤其是高句麗崛起後,公然蠶食鯨吞領土,給中原王朝帶來了嚴重的安全威脅,為此,從漢朝到隋唐,只要國力允許,歷代中原政權也不斷的興兵討伐。從中原進攻半島,最初主要從遼東由南向北推進,隋唐時期,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發展,攻打高句麗開始採取水陸並進的策略。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公元597年,高句麗侵略遼西,次年,隋文帝派出三十萬大軍從海陸兩個方向討伐高句麗,這是第一次大規模跨海作戰,但不久遭遇大風襲擊,大部分沉沒,陸軍也感染瘟疫,隋軍被迫無功而返。此後隋煬帝又在公元612年至614年間三次征伐高句麗,皆因各種原因失敗。唐朝建立後,隋末唐初的時候,高句麗趁中原內亂無暇東顧之機,欺凌中原屬國新羅,唐太宗在勸說無效的情況下,親率大軍東征高句麗,其中名將張亮率軍四萬從海路進發,這是第二次大規模跨海作戰。在海陸兩軍的密切配合下,唐軍連戰連捷,先後攻克城池數十座,但因為天氣轉寒,後勤供應不足,沒能全部攻滅高句麗,唐太宗下令班師。此後,唐軍採取用小部隊襲擾的方式,多次渡海對高句麗發動侵擾性攻擊。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唐高宗顯慶五年(660年),高句麗與百濟聯合侵略新羅,作為新羅的宗主國,唐朝派出名將蘇定方等人率軍攻滅百濟,斬斷了高句麗的羽翼。蘇定方勝利班師,留下將軍劉仁願、劉仁軌等人鎮守。看到唐軍主力撤退,剛剛臣服的百濟國又舉旗造反,圍困了駐守的唐軍,並向高句麗和倭國(日本)求援。與此同時,唐朝也調集萊州、青州等地軍隊,從海路緊急馳援劉仁軌。龍朔三年(663年),劉仁軌率水師在白江口迎戰前來增援百濟的倭國水師,雙方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一場海戰。經過一天激戰,唐軍焚燬倭國戰船四百多艘,斬殺六萬餘人,以至於“煙炎灼天,海水皆赤”。此戰不僅再次攻滅了百濟國,而且沉重打擊了倭國的擴張野心,以至於在此後的一千年中,倭國再也不敢西犯。而唐朝趁此機會,連續派出名將李勣、薛仁貴等人東征,徹底滅亡了不可一世的高句麗。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此後六百年間,由於半島的臣服,中原王朝沒有再發動渡海作戰。元朝初年,忽必烈在滅掉了南宋,橫掃歐亞之後,開始計劃征服日本列島。1274年,三萬元軍東渡徵倭,初戰告捷後突遇颱風,幾乎全軍覆沒。1281年,忽必烈再次發動渡海東征,此次動用的力量超過十萬餘人,規模可謂空前絕後,這次元日戰爭被日方稱為“弘安之役”。不幸的是,元軍再次遇到了颱風的襲擊,大部分命喪大海之中,最終慘敗而還。這次東征失敗,除了天氣之外,元軍指揮不當、船型不適合海戰以及軍隊厭戰等也是重要的原因。

中國古代四次跨海東征,一次無功而返,一次大獲全勝,兩次慘敗

第二次元日戰爭是中國發動最大規模的跨海作戰,在它之後,中國沒有發動大規模地對外渡海作戰(清軍收復臺灣屬於內戰除外)。明清兩朝實行海禁和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得中國退出了海洋強國的行列,開始了近代史上被動挨打的局面。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