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人物故事|於順民:阿龍正傳(第三回)

由  發表于 人文2022-11-30
簡介所以國家嚴格控制農業人口變為非農業人口,不經過有關部門批准,不能自行改變戶口性質,此等政策即是為了控制“農轉非”

曉行夜宿中的曉是什麼意思

阿龍正傳(第三回)

作者 於順民

第三回

離家進城,贏得盲流二字

由農轉非,居然歪打正著

《清平樂》一闕,詞曰:

斗轉星移,百年隨時過。

今時不見舊時月,誰人能夠穿越?

煌煌百年曆史,似水川流不息。

社會不斷髮展,今朝勝似昨日!

書接上回。

且說壹仟玖佰陸拾年代早期,廣大農村出現了這樣一個術語或名詞,叫做“盲流”。它特指這樣的一部分人群,意為“盲目流入城市的農村人口”,他們的目標是爭取“農轉非”!

列位看官,你道那“農轉非”是何含義?對於比較年輕的聽書者是必須解釋清楚的。否則您一邊聽書一邊納悶,聽之不清、思之不明,豈非小子之過?

卻說上世紀幾十年間,我們國家大部分人口是農民,農業生產效率很低,“幾億人民搞飯吃”的局面成為常態。而且非農業人口吃糧需要國庫供應。針對如此形勢,國家要保持農業人口數量的穩定性。所以國家嚴格控制農業人口變為非農業人口,不經過有關部門批准,不能自行改變戶口性質,此等政策即是為了控制“農轉非”。

如此的政策是必須的。小子雖不諳治國之策,也知“農為邦本,本固邦榮”的道理。絕不會隨附“公知、大咖”們認為這是國家剝奪公民“自由”之舉措!

卻說阿龍自幼即敢於逆流而上,此時由於農村裡的活路重、口糧低等原因,遂下定決心要流入城市。

去意已決、絕不怠慢,立馬購得去大連的船票,乘“民主十號”(當時航行於龍口、大連的客輪)奔大連而去。

當年有句俏皮的歇後語道:“去大連你不買船票——還想攬過去呀”?此處這個“攬”字在招遠、黃縣、掖縣一帶的口語中,意思為“游泳”,它諧音為“懶”。雖是句俏皮話,但表明乘輪船是絕不可能逃票的!

在山東一帶,外出尋活路通常奔東北,俗謂“闖關東”;而山西、陝北一帶則大多奔內、外蒙古,所謂“走西口”;而福建、兩廣等南方省份的人通常去南洋諸國,俗謂“下南洋”。於是乎阿龍一開腿就是去大連、奔東北。

去大連的這一夜,阿龍付出了二元的船票款,卻結識了一個同行者阿隨。這位阿隨也是想盲流到東北的膠東老鄉。二人同病相憐,自然成了無話不談的同行者、好朋友,在以後的日子裡自然成了阿龍的追隨者。

二人到了大連,就幹起了蹭車的勾當,這對阿龍而言,原是拿手好戲。他們的行動方案是走一步算一步、蹭一段算一段。少不得飢歺渴飲、曉行夜宿,一日來到金縣地面。

二人急於尋找充飢之物,正是“磕睡了得到枕頭”,忽遇一家果園。二人喜不自勝,伸出了第三隻手。正在忙活之際,忽聽一聲怒喝,原來園主正在看守著自家果樹。

二人不敢怠慢,立刻忙忙如喪家之犬,急急如漏網之魚,狂跑之際,只恨爺孃給自己少生了兩條腿。好一陣子以後才逃過追捕!二人好一頓懊惱:自己不過是“屎克郎推糞球——圖口吃的”,哪曾想落得如此狼狽!

如此非止一日,忽一日來到一處所在。二人看到許多人忙忙碌碌,如同螞蟻銜泥、蜜蜂釀蜜相似。二人立即拜見一個頭目樣的人物,想覓得吃飯的活計。那人答“報告給上級”。也是天從人願,那正是一個煤礦初創階段,附近村民嫌危險性太大不太願應召,於是他們二人被錄用,順利取得農轉非的名額。

二人打聽得這裡是鶴崗煤礦,當地老鄉發音作“HaoGang”,與“好崗”頗為相似。二人哪裡管它什麼“好崗、賴崗”,只要管飯就行,便安心幹了下來。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人物故事|於順民:阿龍正傳(第三回)

作者簡介:

於順民,男,l944年9月出生。曾讀于山東大學62級數學系,畢業後入伍。曾榮獲科技成果三等獎,獲聘高階工程師。歷任技師、專業組長、室主任、訓練處處長等職務。1990年轉業到地方某單位任處長等職務,2004年退休。喜愛讀書寫作,偶有作品發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