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放下執念,不討好任何人,做一個取悅自己的人

由 江武墨 發表于 人文2022-10-14
簡介我之所以放不下執念,是因為換崗一直沒機會完成,去年,墨墨第一次嘗試讓我放下,當時的我做不到

毅力關是什麼意思

曾國藩曾說一段話,大概意思是:

一件事情的成功與否,運氣佔七分,人力佔三分。

我們用力完成能力提升也就只佔到三分,還有七分靠外界運氣和機遇。

所以,

想要做成一件事,即使有著強烈地執念,也不一定能做成。

成功的關鍵不在於路途的遠近、不在於目標的實現、不在於功成名就,而在於努力時,我們自身的改變。

這個自我發現、自我成長的過程,就是:

放下執念,取悅自己。

不討好任何人,做一個取悅自己的人,也許是最好的選擇。

正如萬維鋼說的那樣,“你有你的計劃,世界另有計劃”,明明對一件事、一個人喜歡的不得了,但是,當我得到之後,發現對方並沒有自己想象的那麼完美,自己也不是那麼喜歡對方。

三年前,因個人興趣開始學習新媒體,受到過前輩認可,產生了換崗的想法。那段時間跟著江武墨學習,每天早上都是被夢想喚醒的。

查理芒格說:“想要得到某樣東西的最好方法,就是讓自己配得上它”。為此,為了成為斜槓,學習與嚮往崗位的一切技能。

三年過去,技能是學到了,但現實和我想的並不一樣。

經過深入瞭解,期待的崗位並非想象中美好,頻繁出差、人際複雜、崗位流動,這都是前所未見。

我把它想的太完美,鍥而不捨的追尋,但是,當我有能力達到時,目標已經不再重要。

現在,回首這三年來的努力,即使沒換崗,也成就了自己,放下執念是也許最好的選擇。

01

執念,因何而起?

執念,因距離產生美,創造完美無缺的幻象;因被拒絕,產生報復性進取心;因未完成,時刻留存在大腦中;因投入太多不願割捨,成為沉沒成本越陷越深。因執念而盲目追尋,我錯過了身邊的許多風景。

1)對確定性的追求

神秘感會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的敬畏、更多的崇拜。一旦一些人或事能給我們足夠的確定性,我們就會減少對他們的尊重和執念。

我們往往對親人表現出更多的不滿,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是確定的,我們知道是安全的,得罪他們的成本在可接受範圍內,而陌生人則有一種不確定性,得罪他們是有風險的,不知道他們會給我們造成多少傷害。

我之所以對換崗的想法念念不忘,是因為它給我帶來了不確定性,讓我感到神秘、感到好奇、感到很有吸引力。

對方越是不做表態,自己就會越焦躁對方內心在想什麼?

對方的這一條朋友圈點贊,那一條沒點贊,過段時間突然對我朋友圈設限,他的一舉一動,我都認為有含義。

最終,我一直處於猜想中,而且越陷越深。

放下執念,不討好任何人,做一個取悅自己的人

2)自尊心引發的逆反心理

人天生就是逆反動物,參與稀缺競爭會帶來強烈刺激感,我們會因為被拒絕而感覺自尊心受損。

堅持做一件事被拒絕後,可能之後堅持的目的不再是當初的初心,而是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這也是心理學上的“受挫-攻擊”理論。

因為受挫、被拒絕會帶來攻擊行為,有的人攻擊性較溫和,可能會表現為更加進取和努力,有的人攻擊性較激進,就會產生暴力行為。

記得在2021年4月,被問想不想去融媒體,當時十分想去,結果第二天對方反悔,以崗級低為由,一眼就可以戳穿的拙劣理由,讓我陷入長達半年的“報復”中。

武志紅老師曾說:

“二元對立的現象無處不在。不管在什麼地方,當我們追求這一方向的事情時,相反方向的力量勢必會產生。”

當我極度渴望一樣東西而得不到時,就會產生強烈的報復心理,急切的想要證明自己,嘗試各種風格,迎接挑戰提高作品質量,每當發出去時得意萬分,過半個月後杳無音信,有像沒得到獎勵的孩子,失落萬分。

但當對方點贊,再次對我主動示好時,再思考是否換崗時,發現好像目標不再是換崗,而是做這一切只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

3)認知閉合的需求

人天生就有一種辦事有始有終的動機,如果事情還未完成,這個動機會使我們對此留下深刻印象,從而使得我們沒有辦法安心做下一件事。

我之所以放不下執念,是因為換崗一直沒機會完成,去年,墨墨第一次嘗試讓我放下,當時的我做不到;但是今年墨墨再次嘗試讓我放下,而我做到了。

以更高的眼界去看,理性多於感性,不動是最好的選擇,也因此對執念畫上了句號。

我們之所以會忘記一些已完成的事情,是因為想要完成的動機得到了滿足。

比如,我們住酒店期間會記得房間號,但是離開酒店就會很快忘記。

4)沉沒成本的干擾

人們在放棄一件事時,不僅考慮這件事情對自己是否有益,還會考慮過去是否在這件事上有過多投入。如果曾經投入越多,就會對這件事情更有執念。

在換崗這件事上,為了能配的上它,我整整努力了三年,做影片、學繪畫、寫文章,在網上找各種課程學習,時間和金錢都付出了壓倒性的投入。真到要放棄時,我心裡是不甘心的。

人有“得到”和“失去”兩個心理賬戶,大腦對損失和恐懼有著更敏感的反應,知道自己一旦放棄或失去,就會帶來恐懼和損失。所以,大腦會對自己的付出特別敏感。

執念,源於慾望與幻想,它能促進我們達成目標,也能內耗我們一錯再做。揭示執念的起源真相,客觀理性的看待它,就能做出正確的選擇。

放下執念,不討好任何人,做一個取悅自己的人

02

怎樣才能放下執念?

在執念的這個存摺中,我們投入太多後,就不願割捨。

在一年前我被拒絕時,江武墨老師勸我放下執念,那時的我,不願意、也不甘心,報復性的進取證明自己,最後換來的竟是無力感。

當個人品牌第四階段學習結束後,我懂得了底層邏輯思考,眼界和思維提升新的高度,想通之後,不再追求執念。

1)減少距離帶來的美化

我們會因為距離感,對對方多一些尊重和喜歡。有時候我們之所以放不下一些人和事,也是因為這種距離感,讓我們對其進行了美化。

為了能更瞭解另一個崗位情況,我問了原來在崗的前輩,前輩從幾個角度給我做了分析,崗位以新聞為主,寫作能力是硬性要求,經常去野外出差,作為女性來說並不適合。

此外,我嘗試和另個崗位其他同事打交道,能感覺到對方並不友好,多方面權衡,還是待在現在的崗位舒服。

《華杉學儒家思想》中談到儒家成功學,

我們要修養自己不是要走出舒適區,而是要轉化舒適區,直到能待在“正確的舒適區”。

止於至善,就是找到正確舒適區,也就是最佳狀態,做到了極致、做到了最好。

比如,華杉老師的舒適區,早上五六點起來寫作,他好多朋友都佩服得不得了,說你這個毅力太可怕了,他說“什麼毅力呀,你堅持刷牙還不是刷了幾十年?我一天沒寫就像沒刷牙一樣,渾身難受出不了門,這就是我的舒適區呀!”

每個人、每個物,都有自己的不足之處,直到你接近它的時候,你可能才發現,他並不是我們想象中那麼美好。

2)不過度排斥負面想法

我們越是排斥一件事,它就越會影響我們。就像那句“不要去想大象,反而讓我們腦子裡滿滿都是大象”。

所以,儘量不要去排斥自己的負面想法。

被拒絕轉崗的那段日子,我無時不刻的想,為什麼不要我?難道是能力不夠?還是我是女性?越是排斥不去想越是,滿腦子都是對自己的消極否定。

最終了解真實原因,才知道是性別讓自己無緣換崗,知道原因後反而解脫了,不再去否定自己,折磨自己。

如果有負面想法,不要一直希望能夠忘記他,而是儘可能順著它思考,引導自己慢慢走出來。這樣也不會引發“受挫-攻擊”機制,會讓自己更容易放下這些想法。

當我們不去排斥,而是接受自己放不下的事,反而會讓自己真正放下。

放下執念,不討好任何人,做一個取悅自己的人

3)完成未完成的事

完成一件事是放下執念的較好辦法,看電視時經常看到,垂死之人憋著一口氣,直到某一個人來後才離開人世。

雖然這只是劇情設計,但能看出人的認知閉合需求,帶來的力量很強大。

決定是否要完成時用5why法,問問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如果代價風險可以承擔,比如向喜歡的人表白,失敗了也沒關係就當完成了。如果承擔不了,那麼可以學會轉移。把自己的名利心、征服欲和好勝心,引導並轉移到別的地方。這稱為愉悅區轉移,也可以說是舒適區轉移。

結束、轉移都能完成未完成的事,圓滿的給執念畫一個句號,不再猶豫、拖延、糾結,開啟下一個新徵程。

4)反問自己的本意

對於沉沒成本,到底是放棄還是不放棄,其實是非常頭疼的一件事,放棄了,可能導致浪費,繼續堅持,可能造成更大的損失。

我換崗的本意是想鍛鍊自己,學到更多有關新媒體的知識,有更大的平臺展示作品。而這些事,其實不必透過換崗來實現。現在仍然負責部門宣傳工作,在網上釋出作品逐漸打造個人品牌。

有些事情是確定的,你是否真的喜歡,還是因為捨不得沉沒成本。如果真的喜歡,是不是可以換一種方式實現。不要不捨得,否則會錯上加錯。

其實,我們可以省下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

放下執念,不討好任何人,做一個取悅自己的人

如何放下執念?

我在《精進3》中找到答案:做“強者”,成為金字塔頂尖的人,競爭激烈內卷能成為強者的人少之又少;做“適者”,找到潛在的生態位,以此掙脫“內卷”給我們造成的人生困境。

做個適者,遠離內卷,在小生態圈裡也可以發揮自己的光和熱。

《被討厭的勇氣》中提到:

“根本沒必要被別人認可,也不要去尋求認可。人究竟為什麼要尋求別人的認可呢?其實,很多情況下都是因為受賞罰教育的影響。”

在賞罰式教育之下,會產生這樣一種錯誤的生活方式,那就是“如果沒人表揚,我就不去做好事”或者是“如果沒人懲罰,我也做壞事”。但是,我們“並不是為了滿足別人的期待而活著”。

我的執念,源於“人生逢九”,在29歲迎來第一個覺醒期,想要在30歲前完成一件事,焦慮感推動著我迫切達成心願。

但現實並不是這般,我們還有生活、學習,不僅僅只有工作。看清這一點後,三十歲不焦慮,有重要的人等著我們去愛,思維還需在學習寫作中不斷歷練。

百歲人生慢點也好,沉澱下來做正確的事,剩下的交給時間。

願焦慮的我們不再焦慮,不討好任何人與事,放下執念,取悅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

作者/嘟嘟

編輯/江武墨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