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由 淺笑嫣然流年 發表于 人文2022-10-08
簡介漢高祖把六國舊貴族勢力在反秦鬥爭中的復起,誤認為秦的滅亡與沒有分封同姓諸侯王有關,這是他從表面上直觀地認識問題時所吞下的一顆苦果,在以秦為鑑時走入了誤區

誇州兼郡連城數十是什麼意思

為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防止大工商業者特別是投機商人以投機倒把、囤積居奇手段侵犯農民的利益,漢高祖實行重農抑商政策。漢高祖八年,也就是公元前199年3月頒佈法令,不準商人穿絲織品和細葛製作的衣服,不得攜帶兵器,不得乘車騎馬,不得做官,向他們加倍徵收人頭稅,為商人另立戶籍稱為“市籍”。從政治上和社會地位上對商人實行抑制,對漢初農業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

漢高祖注重從秦王朝的短命而亡中吸取經驗教訓,既有正面的積極作用,也有負面的嚴重後果。所謂“懲戒亡秦孤立之敗”,大封同姓諸侯王,便是漢高祖以秦為鑑時所採取的一項錯誤政策。是郡縣天下,還是分封諸侯王國?自秦統一六國以來,一直爭論了千餘年之久。秦帝國建國後,朝廷上曾發生兩次大的爭論,都是由於這個問題引起的。

公元前221年,秦統一六國。丞相王綰等大臣向秦始皇說:“諸侯剛剛被消滅,燕、齊、楚地處偏遠,不設定諸侯王,無以鎮撫這些地區。請立皇子們為諸侯王,惟聖上定奪恩准。”

秦始皇把這個問題交群臣到朝廷上討論,群臣都認為分封諸侯王有利於國家,唯有廷尉李斯不同意這個辦法。李斯說:“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眾,然後屬疏遠,相攻擊如仇讎,諸侯更相誅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議,則安寧之術也。置諸侯不便。”秦始皇支援李斯的意見,他說:“天下共苦戰鬥不休,以有侯王。賴宗廟,天下初定,又復立國,是樹兵也,而求其寧息,豈不難哉?廷尉議是。”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於是,秦始皇“分天下以為三十六郡”,沒有分封諸侯王。時隔八年之後,秦始皇在咸陽宮置酒設宴,僕射周青臣向秦始皇歌功頌德,其中談到了“以諸侯為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

這時,博士淳于越出來反對說:“臣聞股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為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這時,李斯又反對說:“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非其相反,時變異也。今陛下創大業,建萬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接著,李斯提出了焚燒《詩》《書》的主張,秦始皇批准和下達了《焚書令》。漢高祖平定天下後,總結秦亡的教訓,認為秦始皇“自號為皇帝,而子弟為匹夫,內亡骨肉本根之輔,外無尺土藩翼之衛。陳、吳奮其白挺,劉、項隨而斃之。”

班固認為:漢光之初,海內新定,同姓寡少,懲戒亡秦孤立之敗,於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自有餘邑,尊王子弟,大啟九國。可見,漢高祖分封同姓諸侯王所依據的理論,與當年秦丞相王綰、博士淳于越的論調如出一爐,並沒有什麼新的見解。而漢高祖因襲這一理論把它付諸實踐,完全在於他錯誤地總結了秦朝滅亡的教訓。

不可否認,秦王朝沒有分封諸侯王,陳勝、吳廣起義後,六國舊貴族勢力確實乘勢而起,起兵反秦。然而,導致秦末農民大起義的,是秦帝國的暴政;首倡起義的是戍卒陳勝、吳廣;義軍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出身平民的劉邦所率領的隊伍,其他如黥布、彭越等人,不是刑徒,便是“群盜”小頭目;出身於六國舊貴族而且頗具實力的,唯有項梁、項羽所率隊伍,其他的六國之後不過是乘勢起兵而已。六國舊貴族勢力在滅亡秦帝國的反秦鬥爭中並非是主力,他們所起的作用不是主流。可見,引起秦末農民大起義是秦朝暴政,推翻秦帝國的是農民起義大軍,農民大起義的主要領袖人物是劉邦與項羽;六國宗室的後代雖然也有人參加了農民大起義,也往往擁有“王”的名號,被稱為諸侯,但不是滅亡秦朝的主要力量。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總之,秦王朝的短命而亡,其要害在於它施行暴政,而不是沒有分封同姓諸侯王。漢高祖把六國舊貴族勢力在反秦鬥爭中的復起,誤認為秦的滅亡與沒有分封同姓諸侯王有關,這是他從表面上直觀地認識問題時所吞下的一顆苦果,在以秦為鑑時走入了誤區。

漢高祖六年所分封的同姓諸侯王有:荊王劉賈。劉賈出於劉氏宗族,但不知他屬於宗族中的哪一支。他隨從劉邦南征北戰,屢立戰功,漢高祖以淮東原東陽郡、鄣郡、吳郡的五十縣封為荊王。都於吳。

楚王劉交。劉交是漢高祖的同母幼弟,漢高祖以薛郡、東海、彭城的三十六縣封為楚王,都於彭城。代王劉仲。劉仲是漢高祖的二哥,高帝以雲中郡、雁門郡、代郡的五十三縣封為代王。齊王劉肥。劉肥是漢高祖庶長子,母親曹氏,是高帝的“外婦”,高帝以東、西、臨淄、濟北、博陽、城陽郡等七十三縣封為齊王。

吳王劉濞。劉濞是高帝兄劉仲兒子。漢高祖十一年,黥布叛亂,荊王劉賈被黥布所殺。高帝十二年立劉濞為吳王,在荊王劉賈故地稱王。劉邦分封諸侯的結果,全國近三分之二的土地為諸侯王國所有,歸中央政府直轄的只有包括京師內史在內的十五個郡而已,而這十五郡中,還包含有列侯、公主的食邑在內。

這些諸侯王國,很快都逐漸發展成為同國家政權相對抗的勢力,即“藩國大者,誇州兼郡,連城數十,宮室百官同制京師”。為此,漢高祖的後繼者文帝、景帝、武帝,不得不採取“眾建諸侯而少其力”“削藩”“推恩”等政策來削弱諸侯王國的勢力。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漢景帝時期還爆發了吳楚七國之亂,使西漢朝為削弱諸侯國勢力而在長時期內付出了重大的代價。這一切,都是漢高祖實行分封諸侯王國所留下的禍患。

漢高祖令叔孫通制定朝儀一事,也與他手下功臣有關。在高祖平定天下後,廢除秦朝苛法和煩瑣禮儀規則,力求簡便易行。在漢高祖論功封賞期間,群臣飲酒爭功,酒醉後有的狂呼亂喊,有的甚至拔劍擊柱,高祖拿這些出身低微、戰功頗多的武夫也沒有辦法,很是以此為憂。這一切,有一個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此人便是秦博士叔孫通。他以儒生的身份在秦二世面前稱陳勝、吳廣起義不過是:“鼠竊狗盜”,不足為慮,使昏庸的秦世大為高興,拜他為博士。事後,叔孫通為避難連夜逃出咸陽,曾投奔項梁、懷帝、項羽;漢王率五路諸侯攻入彭城時,他歸降漢王。

漢王厭惡儒生服裝,叔孫通改穿楚人式樣的短衣,漢王便高興了。跟隨叔孫通投降漢王的,有儒生子弟一百餘人,然而叔孫通一個也不向漢王推薦,只是推薦那些強盜出身的壯士。

弟子們都私下罵道:“侍奉先生好幾年了,幸而得以隨從投降漢王,如今卻不向漢王推薦我們,專門推薦那些強盜,是何道理?”叔孫通得知後,對他弟子們說:“漢王正冒著矢石爭奪天下,因此先推薦那些能斬將奪旗壯士。諸生暫且等待,我不會忘記你們的。”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叔孫通降漢後,被漢王拜為博士,號稷嗣君。此刻,他見群臣因論功封賞而飲酒爭功,酒醉後失態失禮,而高祖對此又愈發厭惡,便向高祖說:“那些儒生,很難靠他們去奪取天下,難與進取;但卻可以用他們來治理國家,可與守成。臣願徵召魯地的諸生,與臣的子弟一道制定朝會的禮儀。”“不會是很繁難吧?”漢高祖問。“五帝樂制不相同,三王禮制也有很大區別。禮制,本是根據時事和人情的變化而有所刪節和增飾。所以,夏、商、週三代禮制的繼承和刪節、增飾,這是可以得知的,這說明古今的禮制並不相重複。臣願採納古禮並與秦朝的禮儀相結合,來制定新的朝儀。”叔孫通回答說。

“那就試著制定吧,一定要令人容易瞭解,要考慮到我能做得到的去制定。”漢高祖說。於是,叔孫通出使魯地,徵召三十餘名諸生。魯地有兩名諸生不肯西行,說道:“您所侍奉的君主先後多達十人,都是靠阿諛奉承來得到寵幸和顯貴。如今天下剛剛安定,死去的人還沒有來得及安葬,傷殘的人尚未能起身行走,又想要制禮作樂。禮樂的產生,要積累上百年的德政,然後才能興起。我不忍心做您所要做的事。您所要做的事不合於古道,我們不去。您去吧,不要玷汙我們!”

叔孫通聽了這兩個儒生的議論和表白,笑著說:“你們真是鄙陋的儒生,不懂得時事的變化。”叔孫通帶領從魯地徵召的三十名儒生取道西行,到達都城櫟陽。然後會同皇帝左右有學術修養的近臣和隨從他的子弟,共有一百餘人,來到野外拉起繩索代表宮室處所,樹立茅草表示君臣尊卑的位次,演習朝會的禮儀。一個多月後,叔孫通匯報說:“皇上可以去觀看排練了。”

漢高祖前往野外觀看儒生表演朝儀,觀後說道:“我能做到這些。”於是,下令群臣演習朝會禮儀,準備參加十月歲首的盛大朝會。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漢高祖七年,也就是公元前200年,長樂官落成,諸侯、群臣都參加十月朝會。按照叔孫通制定的朝儀,天亮之前,由掌管傳達的謁者主持典禮,引導參加朝會的諸侯、大臣依次進入殿門。

廷中排列著戰車、騎兵、步兵和侍衛官員,配備武器,樹立旗幟。然後傳令“趨”。與會的諸侯、大臣們按次序快步登上殿堂,殿下有郎中在臺階兩旁侍立,臺階上共站有幾百名郎中。功臣、列侯、眾將軍、軍官按次序排列在殿上的西面,面向東方;文官丞相以下的官員按次序排列在殿上的東面,面向西方。諸侯、群臣都已登上殿堂,由掌管交際禮儀的大行令設定九個儐相,從上向下傳令,這時皇帝乘坐輦車出房,眾官員舉旗傳呼警戒,由儐相弓|導諸侯王以下至俸祿六百石級的官吏按次序朝拜皇帝。

在官員們依次逐一朝拜皇帝期間,自諸侯王以下百官,無不因這一等級森嚴拜見儀式震恐肅敬。朝見皇帝典禮完畢,盛大宴會正式開始。為體現皇帝尊嚴,凡陪坐殿上官員都俯伏著,低垂著頭,不準抬頭東張西望,更不準交頭接耳、談笑風生或大聲喧譁,按官位高低次序起立向皇帝敬酒祝福。斟酒九次,謁者便宣告“罷酒”,宴會至此結束。

在整個朝會和宴會過程中,沒有敢於大聲喧譁而違反禮儀的。於是,漢高祖高興地說:“我今天才知道做皇帝的尊貴了。”於是任命叔孫通為太常,掌管宗廟禮儀,位列朝廷的“九卿”之一,賞賜給他黃金五百斤。叔孫通趁皇帝高興的時候進言說:“諸位弟子、儒生跟隨臣已是很久了,與臣一同制定朝儀,願陛下授予他們官職。”漢高祖任命他們一律為郎官。叔孫通出宮後,把皇帝賞賜給自己的五百斤黃金都分賜給儒生。當年曾抱怨過叔孫通的眾儒生們,這時都高興地說:“叔孫先生真是聖人啊,懂得當代的時事和重要事務。”

說歷史:劉邦吸取前朝經驗,削藩集權,派叔孫通制定禮儀制度

漢高祖九年,也就是公元前198年,漢高祖調任叔孫通為太子太傅,輔佐皇太子劉盈。高祖駕崩,劉盈即皇帝位,是為孝惠皇帝。漢惠帝對叔孫先生說:“先帝的陵園和寢廟,其他官員都不熟悉。”於是又把叔孫通調任太常職務,令他制定宗廟的禮儀制度。西漢初年所制定的各項禮儀制度,都是由叔孫通任太常一職時所討論、撰寫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