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由 高高國際 發表于 人文2022-08-22
簡介作者導讀孔子本人沒有解釋什麼是“性”,後人對“性”的解說大約有這樣幾種:一是“天命之謂性”,二是“生之謂性”,三是“性者,生之質也”,四是“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這幾種解釋或說定義其實在本質上沒有很大的差異,都認為“性”是生下來就有的,是天

識二五而不知十什麼意思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孔子弟子像》· 閻立本(唐)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患人之不己知,

患不知人也。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不要擔憂別人不理解、不欣賞自己,倒要擔心自己不理解、不欣賞別人。

作者導讀

老是擔心別人不理解、不欣賞自己,卻很少想想自己理解不理解別人,懂不懂得欣賞別人,這是一般人常犯的毛病。孔子的話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警惕和深思。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益者三友,損者三友。

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朋友正直,朋友誠實,朋友見聞廣博,這就有益了。朋友不正直,朋友不講誠信,朋友誇誇其談而沒有真實學識,這就有害了。

作者導讀

與什麼樣的人交往,有什麼樣的朋友,對一個人的一生的影響太大了。孔子告訴我們,判斷朋友當交不當交,標準是人品和知識,不是地位和財富。現在許多人交友的標準剛好相反,專交有錢有勢的人,古人以為恥者今人以為榮。世風如此,令人浩嘆。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君子要說話謹慎,做事勤勉。

作者導讀

如果一個人說話的時候,就考慮到要實行,就考慮到這句話可能引起的後果,他怎麼能夠不謹慎?輕易說出的話往往實踐不了,結果就成了沒有誠信的人。衝動的時候輕肆直言,往往會帶來不好的後果,俗語所謂“禍從口出”。古往今來因言賈禍的事層出不窮,尤其在一個言論自由還沒有成為普遍共識的社會里,能不慎之乎?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年輕人是可畏的,怎麼知道將來不如現在呢?如果一個人四、五十歲都還沒有一點名聲,這樣也就不值得畏懼了。

作者導讀

後生可畏,因為他們前途無限,可以做很多事,可以超越前人。但這只是可能,並不一定,如果你自以為年輕,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揮灑,而不珍惜,不努力,過了中年還一事無成,這輩子恐怕也就沒有多少希望了。對年輕人,孔子的話既是鼓勵,也是警告。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一個君子反省自己不覺得慚愧,那麼還有什麼可憂慮和恐懼的呢?

作者導讀

一個君子內心光明磊落,坦坦蕩蕩,愛人順天,不怍不愧,有什麼可擔憂,有什麼可畏懼的呢?這跟孔子在另外地方說過的“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是一樣的意思。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孔子說:到歲末最寒冷的時候(別的樹木都凋殘了),才知道松柏是不會凋謝的。

作者導讀

在平常的日子裡,大家看來都差不多;到嚴肅考驗到來的時候,高貴的人品才會顯得特立傑出。孔子借松柏的形象,用詩一般的語言激勵人們,在艱難的時刻也要堅守人格的尊嚴。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欲速則不達;

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不要求快,不要只看見小利益。求快就達不到目的,只看見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作者導讀

欲速不達,見小失大,乃千古名言,處處適用,豈只為政而已。中國社會今天的浮躁習氣也仍然需要這兩副藥來醫治。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君子追求和諧而不追求一致,小人追求一致而不追求和諧。

作者導讀

這段話文字很簡易,道理卻很深刻。“和”與“同”是中國古代思想中兩個很重要的概念。“和”是和諧,是多元共存,互相協調,互相補正;“同”是同一,一元主宰,排除異己,有我無他。君子追求“和”,而不贊成“同”;小人則追求“同”,而不贊成“和”。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孔子說:三軍的統帥是可以剝奪的,一個普通人的意志卻是不可強行改變的。

作者導讀

一個人如果有意志,並且堅持自己的意志,外力是無法改變的。你可以砍了他的頭,摧毀他的身體,完全消滅他,可是你仍然不能改變他的意志。孔子這話,是對一個人的精神力量的最高禮讚,曾經激勵了且將繼續激勵無數仁人志士在強暴的外力面前英勇不屈,維護自己的人格尊嚴和意志獨立。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後天的習染就差別大了。

作者導讀

孔子本人沒有解釋什麼是“性”,後人對“性”的解說大約有這樣幾種:一是“天命之謂性”,二是“生之謂性”,三是“性者,生之質也”,四是“生之所以然者謂之性”,這幾種解釋或說定義其實在本質上沒有很大的差異,都認為“性”是生下來就有的,是天所賦予的,它們的差異只是背後隱藏的對“天”的理解有些不同,或認為“天”有意志,或認為“天”無意志。

這兩句話非常重要,雖然很簡單,卻是後世討論人性、人情、教化種種理論的起點。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名不正,則言不順;

言不順,則事不成。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正名是很重要的事)名稱不辨正,說話就不順當;說話不順當,事情就辦不好。

作者導讀

“正名”即辨正名稱,是孔子的重要主張,也是後來儒家一直堅持的觀點。其實除了儒家以外,先秦各家也都是主張正名的。正名的目的是為了保證所言跟所指一致。所言跟所指一致才能辦事,如果所言跟所指不一致,那就什麼都辦不成了。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志於道,據於德,

依於仁,遊於藝。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把道作為終生追求的目標,堅守良好的品德,始終不離開仁愛,熟練地掌握六藝,並在其中游養自己的精神。

作者導讀

這段話可以看作是“夫子自道”。志道、據德、依仁、遊藝,是孔子對自己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的簡要描述,也是每一個讀書人應當追求的理想人生。除了“藝”會因時而異,或說與時俱進以外,其他都是可以適用於任何時代的。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遠。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一個士不可以不博大堅忍,因為他任務重而道路遠。

作者導讀

周朝的貴族分為五等:天子、諸侯、卿、大夫、士,五等之外就是平民了。士是貴族中地位最低、人數最多、最接近平民的一個階層,社會管理主要靠這一個階層進行。因此作為一個士,必須具備各種管理社會的知識和能力。孔子教學生禮、樂、射、御、書、數等六藝,其實就是在訓練一個合格計程車。一個古代真正計程車,或者現代有擔當的知識人,就應該有這樣一種任重道遠的強烈使命感。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大意

我這個人不怨天,也不怨人,在學習人間事務中理解了天意,懂得我的大概只有老天爺吧!

作者導讀

孔子之學,“下學上達”四字足以盡之。他教學生的都是“下學”,但終極目標卻是“上達”,達到知天意、知天命。而“上達”只能透過不斷地“下學”後自己逐漸領悟,不是可以用言語教的。世間“下學”者多,而能夠“上達”者只是鳳毛麟角。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德不孤,

必有鄰。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有德的人不會孤單,一定會有跟他親近的人。

大意

什麼是“德”?對於“德”最常見也最經典的解釋是“德者,得也”。莊子說:“物得以生謂之德。”王弼說:“德者,物之所得也。” “物得以生”“物之所得”,可以得之於先天,也可以得之於後天,當然也可以部分得之於先天,部分得之於後天,或者雖得之先天,也要後天扶持之、長養之。

人和人靠什麼聚在一起?最初靠血緣,最終靠理念。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什麼東西造成一個群?就是理念。我這裡說的“理念”是泛指人心中想的較成系統的東西,例如對人生、社會、世界的看法。有德的人就是在這些方面持有較為成熟且有益於他人的看法,還能將這些看法付諸實踐的人。這樣的人自然會有人來親近他,跟他成為一群。

作者導讀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論語 全本 享譽海內外的魏晉文化史專家、著名學者、書法家唐翼明精彩詮解

檢視

讀《論語》一定要知道的15句話: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推薦閱讀

論語

唐翼明 詮解

高高國際 出品

作家出版社 出版

本書是唐翼明先生代表作。與其他版本《論語》的不同點在於:作者將這部文言文傳世經典一段一段作了對譯、解釋和導讀。增加了大量背景交代和個人學術見解,重點字詞單獨解釋、段落逐句串講,使得內容既避免故弄玄虛、繁瑣炫博,又權威、誠懇、可靠,各年齡段讀者皆可輕鬆流暢閱讀,非常接地氣。目前市面上很多簡化版本及自媒體內容創作人在涉及相關知識時,多引用此版本。

內容簡介:

唐翼明,1942年生於湖南衡陽,享譽海內外的魏晉文化史專家、書法家,新中國首位碩士學位獲得者。武漢大學中文系碩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文化系碩士、博士,師從夏志清。曾任臺灣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臺灣政治大學教授。現任華中師範大學國學院及長江書法研究院院長,系著名作家唐浩明先生胞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