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臨期食品:“撿漏”也要安全

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人文2022-07-28
簡介圖於海軍擦亮眼《民生週刊》記者瞭解到,為了加強對臨近保質期食品的管理,規模較大的銷售平臺都會制定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防止因銷售過期食品而產生食品安全糾紛

臨期食物如何處理

近幾年,無論是在超市、進口食品商店還是網路電商平臺,價格低廉的臨期食品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消費者面前。因為臨近保質期,一些原本價格頗高的進口食品會被賣家以“白菜價”“骨折價”售賣,很受消費者青睞。

有人認為,臨期食品很划算按捺不住“買買買”,也有人持謹慎態度,認為這種食品會影響健康,那麼,食品的保質期如何制定?保質期是不是唯一識別食品是否可食用的標準?臨期食品處理方式又有哪些?《民生週刊》記者一探究竟。

多一種選擇

家住北京海淀的楊女士是臨期食品的“鐵粉”。“一般稍大一些的超市,偶爾就能看到臨期食品的標籤。比如,一些高階進口礦泉水,還有大半年才過期,原價十幾塊一瓶,現在四五塊錢就能買到,口感也不會有什麼差別。”

楊女士說,個別超市的臨期食品種類也不少,比如餅乾、乳酪、咖啡、奶粉等,除了線下,線上的臨期食品種類還要多一些。在她看來,在保證食品安全的情況下,確實能“撿到漏”。

青島的魏先生經常網購,也買過臨期食品,起初也對其安全與否有過懷疑。“第一次是買的進口巧克力,正常價格非常貴,一小盒就要五六百塊,在網上作為臨期食品就便宜多了,一盒也就100多塊。因為沒多少錢,我就下單了。沒敢買太多,收到之後吃著口感不錯,和原價買的沒什麼兩樣。”

魏先生說,後來查看了關於食品安全方面的資料,對臨期食品還是比較放心,在線上線下陸續買過臨期食品。在他看來,臨期食品給消費者多了一種選擇。

不少消費者起初都有過和魏先生一樣的顧慮,臨期食品安全嗎?臨期食品,是指即將到達食品保質期,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食品。當然,要明確臨期食品的安全性,就要了解食品的保質期。

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GB 7718—2011),食品的保質期是指預包裝食品在標籤指明的儲存條件下,保持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內,產品適於銷售,並保持標籤中不必說明或已經說明的特有品質。因此,可以理解為,處於保質期內的臨期食品,且在包裝完好、儲存得當的情況下,其風味、口感、安全性各方面都有保障,可放心食用。

臨期食品:“撿漏”也要安全

北京某大型超市貨架前,工作人員正在碼放商品。圖/於海軍

擦亮眼

《民生週刊》記者瞭解到,為了加強對臨近保質期食品的管理,規模較大的銷售平臺都會制定臨近保質期食品管理制度,防止因銷售過期食品而產生食品安全糾紛。

北京西城區某大型超市負責人霍女士表示,不同產品因本身質保期不同,對於臨近保質期的界定也不同。目前,大中型商場超市和有條件的食品經營者,都會設定臨近保質期食品專區或專櫃,並顯著標明“臨近保質期食品”,讓消費者在知情情況下購買。

霍女士坦言,決定食品的保質期有很多因素,如含水量、含糖量、含鹽量、脂肪含量、多酚含量等,還包括食品包裝工藝、製作工藝和儲存環境等。“假如儲存環境沒有達到要求,即使食品沒有超出保質期,也可能變質。” 霍女士說,臨期食品能否食用還是要視情況而定,保質期並不是識別食物產品是否變質的唯一標準,儲存方式、存放環境也十分關鍵。

北京某物流公司相關負責人瞿先生表示,保質期通常是針對該類食品的相關適宜存放條件而制定,如果餅乾被存放於一個日曬嚴重、溫度偏高或潮溼的環境裡,它的實際保質期就會比包裝上預設的保質期大大縮短。

瞿先生說,食品的包裝完整與否,也是一個衡量食品質量的重要標準。包裝缺損的食品很容易受潮或滋生細菌,安全性相對較低。此外,食用油中的脂肪酸會隨著儲存時間延長而發生化學變化,營養價值也隨之降低。因此,買油看生產日期非常重要,越新鮮越好。

儘管一般食品只要在質保期內食用都是安全的,但霍女士提醒,消費者購買要特別注意一些賣家的造假行為,尤其是價格較高的進口食品。如果在不可靠的銷售平臺,買到假的食品,質量安全就無法保障。

監管別鬆懈

事實上,關於臨期食品的處理,一直是困擾商家和企業的難題。過去,往往只有對新鮮度要求較高的食品(如蔬菜、水果)才會打折甩賣。但現在,很多保質期相對較長的食品也被商家擺上了臨期食品貨架。而這些產品之所以“自降身價”,並不一定是因為質量打了折扣。

國內某電商平臺工作人員表示,平臺上的進口食品大多不便宜,商品本身的需求彈性較大。如果原價銷售,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並不大,商家若不做出價格調整,這類食品也就難逃因過期而被銷燬的命運。對此,商家一般會進行特價銷售、搭配銷售,實體店還會推出免費試吃(飲)等方式進行銷售。

購買臨期食品需注意什麼?天津某食品公司負責人林培彥建議,選購臨期食品時需注意檢視保質期,應在保質期內將食品食用完。不要因為優惠就大量囤貨,以免無法吃完而超過保質期造成浪費。同時,要細心觀察食品是否出現黴變、氣味改變、顏色改變、狀態改變等情況。謹慎選購變質速度快的臨期食品。水分含量低的食品相對安全,如餅乾、泡麵及罐頭食品等微生物不宜生長或生長速度較慢,其安全性相對較高。

事實上,我國始終重視食品安全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中明確,超市、商場等食品經營者應當對其經營的食品加強日常檢查,對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分類管理,作特別標示或者集中陳列出售。

林培彥建議,國家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規範餐飲企業促銷活動,鼓勵企業在確保食品安全和市場經營秩序的前提下,打折銷售臨近保質期的食品。同時,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相關部門對無經營資質、不符合標準、標註虛假日期等違法行為應重點查處。

(□ 《民生週刊》記者 於海軍)

本文來源:人民日報社民生週刊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