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浪費變身價值 折扣帶來人氣 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由 生活報 發表于 人文2022-06-05
簡介同樣是進口食品,因為保質期限臨近,商品會以明顯更低的價格出售,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飴食貨倉為什麼便宜

原標題: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浪費變身價值 折扣帶來人氣 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在北京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裡,消費者正在選購商品。

浪費變身價值 折扣帶來人氣 臨期食品成了熱門生意

↑北京一家進口食品折扣店的貨架上擺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進口商品。

市場價169元一箱的進口品牌礦泉水,99元能買2箱;進口的東南亞產白咖啡30元3盒;來自歐洲的麵包幹價格9。9元一箱……週末的傍晚,位於北京西單商業街的一家進口食品店裡很是熱鬧。同樣是進口食品,因為保質期限臨近,商品會以明顯更低的價格出售,吸引了不少消費者。

從線下不斷生長的門店到線上陸續興起的平臺,近兩年來,臨期食品成了一些商家看中的“財路”,有的商家甚至直接讓剩餘的保質期限成為商品價值的折算依據。這些以往讓食品廠商、經銷商和商超門店都頭疼的問題,似乎有了新的解決辦法。

臨期食品如何被做成了一門生意?這些新模式能否解決食品零售行業的臨期難題?消費者需注意什麼?

臨期不是過期,折扣帶來人氣

“這些產品都還在保質期內,臨期不是過期,不影響食用。店裡商品週轉得快,像餅乾、咖啡、生魷魚圈,我經常買,進口的礦泉水也是成箱往家搬。”北京的張阿姨是一家連鎖進口折扣店的老主顧,“會員卡里已經充了好幾千塊錢!”

不少細心的消費者發現,在普通商超,經常會有保質期臨近的商品放在專區打折銷售,或者作為贈品。而現在,臨期商品被做成了一門生意。

線上下,飴食貨倉、悠品食惠、T3進口食品等折扣店陸續多了起來,有些品牌旗下門店已經有十幾家。這類門店主要售賣臨近保質期的進口食品,包括零食、酒水、飲料等,價格往往比同類商品的市場價低出一大截。

在線上,率先嚐試根據食品保質期來定價的平臺也開始出現。比如,品牌食品特賣電商“好食期”將食品按照剩餘保質期長短進行分類,並提供相應的價格折扣;小程式電商平臺“善食者聯盟”以零售價除以保質期總天數計算商品價值,商品價格隨保質期臨近也逐漸降低。

開啟好食期APP,只見首頁排列著2折到6折等不同的折扣專區,對應剩餘保質期限不同的商品,例如點開2折專區,可以看到有效期還剩1個月15天的麵包打1。8折;有效期剩2個月6天的麻薯打1。5折……

不少消費者中意這些商品裡的實惠。

線下商店“飴食貨倉”的創始人徐鵬介紹,飴食貨倉自2016年開出第一家店以來,目前門店已有16家,營業額從500萬元左右增長到去年的3900多萬元,預計今年還有30%左右的增長。徐鵬將其中很大部分的原因歸結於老顧客群的穩定和黏性。“我們的客戶還是以中老年或居家人群為主,他們對於生活更加精打細算,買得越多,越能發現很多實惠在裡頭。”徐鵬說。

線上平臺也獲得了不錯的增長。好食期創始人雷勇介紹,平臺自2016年創立以來,使用者數已接近1億,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主打高校消費群的善食者聯盟創始人邱喆說,平臺自去年10月開始進駐高校,截至今年6月,已進入北京約15所高校。

看準行業難題,浪費變身價值

曾經積壓、難處理的臨期食品,為什麼能成就商機?

一方面,源自傳統渠道各個環節均有可能產生的“剩餘”產品,臨期食品的生意讓原來的浪費變價值。

不少業內人士介紹,食品流通一般會經過品牌商(或進口商)—經銷商—零售商等多個環節。通常情況下,線下商超和線上電商為了降低庫存積壓風險,不收超過保質期限1/3的國產食品和超過保質期限1/2的進口食品。以一年保質期的食品為例,國產商品過了生產日期往後的4個月,進口商品過了6個月,往往就不能進入常見渠道售賣。

徐鵬觀察,因為市場情況變動,各上游商家很難做到精準預測,在批發、供貨和售賣等各個環節都可能產生臨期但還未出售的產品,這就導致了滯銷品需要處理的局面。

在一些商家眼中,這恰恰是商機所在。“食品不應該有臨期品,臨期品只是資源錯配,沒有找到適合它的人。”邱喆說,善食者聯盟就是要透過資料積累,讓對保質期有不同偏好的人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商品。

雷勇認為,多年以來形成的傳統清倉渠道非常分散,它們大多體量很小、位置偏遠、無計劃性和可預測性,商品的流通效率和銷售速度很低。食品一旦從臨期商品變成過期商品,對廠家和經銷商來說就是負資產。好食期希望從源頭來提高行業的流通效率,打造一種全新的“日期越近越便宜的品牌食品特賣電商”。“我們往往一天就能為廠商清倉幾十萬單的庫存,線下即便是大型連鎖店都是不敢想象的。”雷勇說。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商品價效比的追求得以滿足。

邱喆說:“我們在運營的過程中發現,消費者大多數時候真正在意的不是保質期而是價格。之所以會挑保質期,主要是因為市面上出售的商品即便保質期有差異,價格也相同,消費者對價效比的追求難以被滿足。一旦提供差異化定價,追求價效比的消費者便不再拒絕臨期商品。”

一些線下的門店主打進口折扣食品,也與越來越多人青睞進口商品相關。徐鵬說,他們主要的消費群體對價格的敏感性相對較高,但大家都有買好產品尤其是買進口商品的意願,這其中也暗合了消費升級的大勢。

市場規模龐大,未來仍可想象

臨期食品生意究竟有多大?

雷勇說,每年全國因為流通效率低下而造成的食品損耗多達上千億元。徐鵬就進口食品算了一筆賬:2017年,中國進口食品金額已經突破600億美元,按5%的庫存沉澱計算,這就是上百億元人民幣的市場,“而且規模還會不斷擴大”。

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釋出的報告顯示,僅零食行業,全國目前年產值就已超過2萬億元。如此龐大的市場中,如何減少臨期食品的浪費,的確值得探討。

不過,當前針對臨期食品的各種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

有的消費者抱怨對商品保質期的提示尚不到位。北京居民張女士說,她每次買打折食品,都會仔細看看保質期,預估自家能不能在保質期內食用完。但一些不清楚情況的消費者,往往看價格合適就拿走了。按照相關規定,食品經營者在售賣臨期食品時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保障消費者知情權。但筆者走訪發現,一些出售進口臨期食品的折扣店沒有對商品保質期進行提示,消費者在選購此類商品時還需注意。

也有消費者表示,對進口食品折扣店究竟能省多少,大部分其實不知情。“只覺得和同類商品比較起來應該是挺便宜的,具體這款商品怎麼樣、原價多少、打了幾折,也不會去仔細查詢,只希望使用感受還不錯。”一名正在折扣店裡選購的年輕小夥兒說。在一些線下進口食品折扣店,商品的原價、折扣等資訊不全,基本是“一口價”的方式,這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賺的還是資訊不透明的錢”。

而對於線上平臺來說,如何將新的商業模式推向消費者和食品廠商、品牌商,理順跟現有零售體系的關係,則是需要突破的問題。

不少商家謀劃著更多動作。飴食貨倉的新店還在繼續開出,未來計劃進一步拓展品類;善食者聯盟計劃打通與線下渠道的合作,打破渠道對食品允收期的限制;好食期希望將每年因為流通效率低而造成的上千億元食品損耗降到最低……關於臨期食品的未來,還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推薦文章

  • 女子自殺後遺囑被指“無效” 背後的故事令人唏噓不已

    同時,周蘭芬並非無償而是因生活長期需要照顧,感恩周蘭芝和朱靜對她的長期照顧,表示將總金額的大部分份額贈予給周蘭芝和朱靜,故周蘭芬自書遺囑及贈予是對自己遺產作出處理,贈予並非擅自贈與,並未侵害陳建輝的合法權益,也沒有違反法律的規定...

  • 品質沙發,你的靠譜選擇——左右沙發

    其創始人黃華坤先生於1986年開始製作沙發,帶領左右沙發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工廠發展為中高階傢俱前行者,致力於打造更高質量、更高顏值、更富有設計感的品質沙發產品,成為了眾多家庭的靠譜選擇...

  • Xx坦言輸給自己,細心網友發現TOP老闆身份,德杯決賽是內戰?

    當然這都只是網友的腦洞罷了,在小編看來王校長其實就是欣賞TOP戰隊罷了,畢竟剛剛奪得了世界賽冠軍的IG戰隊狀態正盛,能夠在第一場比賽就將IG斬於馬下的戰隊,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而且中上野三位國人的發揮確實是讓人稱讚不已,尤其是369的武器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