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由 萍萍醫生說健康 發表于 遊戲2022-02-26
簡介一、月經過少的出現與內分泌、子宮內膜等密切相關,還需科學用藥治療1、月經過少西醫病因的研究(1)月經過少與內分泌的關係卵巢早衰患者體內低雌激素水平影響子宮內膜正常增殖可能是引起月經過少的主要原因

面板能摸到的硬塊是怎麼回事

導語:下丘腦-垂體-卵巢

軸是一個完整的神經內分泌調節系統,對月經週期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其中任意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對月經產生

影響。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認為月經過少是由內分泌失調、宮腔粘連、子宮內膜結核等疾病引起的一個臨床症狀。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一、月經過少的出現與內分泌、子宮內膜等密切相關,還需科學用藥治療

1、月經過少西醫病因的研究

(1)月經過少與內分泌的關係

卵巢早衰患者體內

雌激素水平影響子宮內膜正常增殖可能是引起月經過少的主要原因。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由於雌激素受到高雄激素的拮抗作用,子宮內膜生長受到抑制,合併無排卵導致的低孕激素水平,影響子宮內膜向分泌期轉化,故出現月經過少。

高泌乳素血癥患者,由於垂體LH與FSH分泌受到抑制,出現低雌激素狀態,從而影響子宮內膜增殖導致月經過少。嚴重甲狀腺功能亢進或生育期甲狀腺功能減退,均會引起

月經

減少、稀發,甚至閉經。臨床相關研究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2)月經過少與子宮內膜的關係

相關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的厚度與年齡呈負相關,女性子宮內膜的厚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薄;隨著宮腔操作術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術後宮腔粘連導致的月經過少的發病率也越來越高,吸宮時負壓與吸宮時間是宮腔粘連的相關危險因素。子宮內膜結核早期表現為經量過多,晚期時因子宮內膜遭到破壞而表現為月經稀少或閉經。

2、月經過少的西醫治療

現代醫學沒有單獨將月經過少列為一個疾病,認為其只是諸多疾病中的一個臨床症狀,因此對於月經過少的治療也一般是針對原發病的治療。生活節奏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而加快,月經過少的發病率也隨女性壓力的增大而越來越高,已引起廣泛關注。

西醫根據不同病因採用激素、手術等治療手段,然而激素治療有嚴格的禁忌症,長期服用或有增加心腦血管疾病、下肢靜脈血栓及內膜癌等風險,因而患者依從性不高。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1)口服藥物治療

對於卵巢早衰引起的月經過少,最常用激素替代治療,該治療有利於患者自然排卵、幫助調整月經週期、減輕臨床症狀和減少併發症;而對於多囊卵巢綜合徵患者透過週期性孕激素療法、口服短效複方避孕藥以及雌孕激素序貫治療達到治療目的,有生育要求者可合用枸櫞酸氯米芬、來曲唑等促排卵治療。

研究表明,以補佳樂加黃體酮膠囊治療人工流產術後月經過少患者,能增加子宮內膜厚度、改善月經量,且不良反應小,患者病情顯著改善。對於高泌乳素血癥引起的月經過少,主要治療方式是口服甲磺酸溴隱亭降泌乳素治療。

溴隱亭能有效地抑制催乳素的合成及分泌,對特發性高泌乳素血癥或泌乳素瘤所引起的泌乳素水平升高,約80%患者經治療後可達正常水平。對於子宮內膜結核引起的月經過少,應以治療子宮內膜結核為主,首選化學藥物抗結核治療。

目前對子宮內膜過薄引起的月經過少的治療一般採用大劑量雌激素治療。研究表明薄型子宮內膜患者服用枸櫞酸西地那非、阿司匹林腸溶片聯合芬嗎通治療可以增加子宮內膜厚度。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2)手術治療

對於宮腔粘連引起的月經過少,宮腔鏡手術能起到診斷及治療雙重目的。有研究表明,開展宮腔鏡下手術治療宮腔粘連療效滿意,顯著改善患者臨床症狀。對於垂體腫瘤導致高泌乳素血癥而引起的月經過少,當腫瘤壓迫神經或藥物治療無效時,應考慮手術切除腫瘤。

(3)其他治療

調整生活方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調節緊張情緒,放鬆心情;保持標準體重,避免減肥過度;做好避孕措施,減少不必要的流產;勞逸結合,工作、生活張弛有度等。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二、中醫治療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月經過少療效好,副作用小,還需瞭解

中藥治療月經過少是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靈活用藥,起到和氣血、暢衝任、調臟腑的作用,使“腎—天癸—衝任—胞宮軸”正常發揮其功能,從而增加月經量。中藥多來源於天然植物、動物、礦物等或由以上加工而成,具有多系統、多靶點治療的作用。

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部分補腎藥、補氣藥、活血藥具有類激素樣作用;活血化瘀藥可調節血脂、血液流變、血液粘度,增加子宮及卵巢血液供應、減少卵巢細胞免疫損傷,促使卵泡正常發育;補腎藥可透過干預氧化應激過程,保護卵巢功能及改善卵母細胞質量,調節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起到調節FSH、LH、E2、P水平的作用。

經過少的臨床常見中醫證型為腎虛血瘀、腎虛、氣血兩虛和腎虛肝鬱,說明月經過少的常見病機為腎虛、血虛、血瘀、肝鬱,且常兩者相兼為病;治療月經過少使用最多的中藥複方為補腎活血類、益氣養血類和疏肝理氣類,使用頻率最高的6種中藥類別為補血藥、補氣藥、補陽藥、活血調經藥、補陰藥和理氣藥。

使用頻數最高的10味中藥分別為當歸、熟地黃、菟絲子、甘草、白芍、枸杞子、川芎、山藥、香附、茯苓。最

常用

中藥複方及最常用中藥類別也符合上述所得出的中醫證型規律。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醫婦科學》及“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婦科學》均將月經過少分為腎虛、血虛、血瘀、痰溼4種中醫證型,而本次研究發現月經過少除腎虛、血虛、血瘀外,肝鬱也為常見病機,而痰溼較為少見,臨床治病不能拘泥課本,應靈活辨證論治。

現代醫學將月經過少歸為月經不調,該病危害大,常用激素替代治療

結語:中醫治療無明顯器質性病變的月經過少療效好,副作用小,但其治療方法眾多、樣本量偏小,且缺乏循證醫學的統一標準,因此迫切的希望有更多設計嚴謹的高質量、大樣本及多中心臨床試驗研究,為中醫辨治月經過少提供科學、客觀的循證證據,為今後治療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新的視角,同時可以防止月經過少向不孕症、閉經發展,從而達到“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的目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