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由 豫記 發表于 遊戲2022-01-20
簡介”後地人最愛蒸棗糕一杆子打下來,變著花樣各種吃集中連片的浩瀚棗園,一家一戶都在忙碌著,幾個壯勞力前邊拿竹竿,仰著頭,一下一下吃力地敲打著紅棗累累的果枝,棗子雨點般落在鬆軟的沙土地上

孤島上的蜂蜜是什麼

河南大棗的主產區,在豫西靈寶。靈寶的後地村,首創開杆打棗儀式慶祝農民豐收節,這個晉豫陝三省交界的小村莊名噪一時。在2000畝明清古棗林成功入選第三批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後,每年進入九月,特別是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前後,省內外的觀光客兼食客就紛紛湧來,這個黃河岸邊的小村莊人滿為患。一時間,大家“不是在後地,就是在去後地的路上。”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張衝波 | 文

老規矩不變的千畝明清古棗林

盡飽吃,不管拿

進入後地村,房前屋後,院內院外,村內村外,包括行道樹都是棗樹,一直綿延到十里外的黃河灘地。偶遇一棵盤根裸露卻枝頭結滿紅棗的老樹,你會一面驚歎它的老態龍鍾,一面驚歎千年古樹煥發的勃勃生機。

路邊,一位面色紅潤、白鬍飄飄的老者,搬一把藤椅坐著樹下,無數的觀光客問著同一句話,“老爺爺,這棵棗樹多大樹齡?”老者笑吟吟,不厭其煩地重複著“我爺爺說,他的爺爺在世時就是眼前這個老樣。”

一顆顆紅棗掛滿枝頭,撲鼻的香氣迎面而來,觀光客有點眼饞,強嚥口水,又問:“大爺,能嘗一顆棗子嗎?”

老者很大度:“隨便。”

觀光客誠惶誠恐:“是不是應該掏點錢?可多地方都有采摘園,最後結賬付費。”

老者道:“我這裡的老規矩是:盡飽吃,不管拿。”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幾個觀光客彷彿接聖旨一般,感激涕零連聲道謝,放心膽大手指靈便地摘起來,急不可耐地往嘴裡塞。脆生生,甜絲絲,美的滋味在心頭,喜笑顏開現臉上。一口吃棗,一口謝謝。

老者擺手:“莫謝,莫謝,慢吃,慢吃。小心頂住。”

觀光客可能只聽到“莫謝”和“慢吃”,於是放開手腳,開啟矜持,撒歡般解饞。對後一句“小心頂住”根本沒有在意。

不多會兒,幾個觀光客出了棗園,小夥子拍著肚皮打著飽嗝,一句一個“撐死了,撐死了。”姑娘顯得含蓄,拍拍腮幫“真飽了,真飽了。”

老者爽朗一笑:“頂住了吧?這叫木頭疙瘩棗,黑紅起明發亮發硬,五六個下肚就飽了。”

小夥子伸手張開五指,一翻一翻,“整整吃了20個!”

姑娘顯得羞澀,弱弱地說,“吃了12個。”

老者眼神溫和:“空會兒肚子,再往下邊走,還有一園子媳婦棗,可好吃,正對你們的胃口。”

小夥子頓時來神了,“咋叫恁好聽個名字,媳婦棗?”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老者慢條斯理的講開了,“比起木頭疙瘩棗的硬氣,媳婦棗酥鬆好咬下口利,果形長乎乎,像姑娘的瓜子臉。”

老者又說:“有點可惜,你們早來一個月,還能吃上鈴棗,個頭小,圓鼓鼓,特別脆,特別香,特別甜。”

老者的“三個特別”把一對年輕人的胃口又吊起來了,可待來年再相會。

終生歡悅的後地棗園

棗農急頭慌忙,觀光客閒適悠哉

黃河在這裡拐個大彎,一彎就是二十里。後地村南依崤山,黃河從西、北、東三面環抱,形成了北方地區罕見的內河半島村莊,自然生態良好,形成獨一無二的小氣候。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明清古棗林鳥瞰

黃河沿岸多為沙質土壤,通氣性好,棗樹根系發達,使得後地大棗色豔果大、肉厚核小、味鮮香甜、極少蟲害、富有彈性而著稱。

幹棗壓扁即可迅速復圓,適於長途運輸,行銷江浙湘粵雲貴川。

去往村外棗園的幾條大路上,十分擁擠。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接近中午12點,各色觀光而來的轎車魚貫而入。棗農黎明即起摘棗,一袋袋裝好三輪車滿載而歸,這一出一進,相向而行,避避閃閃。

更有前邊一輛三輪車拉紅棗,後邊一輛拉周邊村子僱來的摘棗工,幹了大半晌活又飢又渴,火急火燎趕回村吃飯。

而觀光客形悠哉悠哉的,時而停車拍照,時而駐足嘗棗。棗農們視而不見各走各道。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機靈的觀光客吃罷喝罷,瞅瞅四下無人,便掏出自帶的塑膠袋,起身摘開棗子。

最初小心翼翼,摘一個張望一下,看看園子主人來了沒有。假若恰好來了,好不尷尬,抓住事小,面子事大。

但都摘了半袋了,還不見主人蹤影。而路邊過往的村人,也懶得瞅他們一眼。於是心速變慢,消消停停專檢又紅又大的棗子摘。

其實,對每家都有幾十畝棗園的後地人來說,這些棗子可謂滄海一粟。城裡人慣常的小氣,在純樸的棗農面前暴露無遺。

有個觀光客自作聰明,想出對應之策,“假若被園子主人碰見,就說摘姑家的,沒摸準,跑錯了,失禮,失禮。”

同伴笑話道:“自作多情,這種提心吊膽的煎熬,是對你不守規矩的自我懲罰。”

後地人最愛蒸棗糕

一杆子打下來,變著花樣各種吃

集中連片的浩瀚棗園,一家一戶都在忙碌著,幾個壯勞力前邊拿竹竿,仰著頭,一下一下吃力地敲打著紅棗累累的果枝,棗子雨點般落在鬆軟的沙土地上。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一杆子打下去,彷彿一陣紅雨落下。婦女們手不失閒地撿著,然後把棗子集中倒在一個大堆上。

多數主家,都會熱情招呼一聲路邊的觀光客進園子“隨便吃棗”。後地人吃棗,那是真有一套:

蜜棗,是青棗快紅前摘下來清水洗淨,棗核剔除,一壓一擠出幾道縫,然後上蜂蜜上白糖蒸熟,最後出來晾一下。

這幾年後地人發明出烏棗,也叫燻棗。顏色鮮亮,紋理細密,口感鮮,後味長,保質期長,隨開隨吃,熱銷南方几省。燻棗方法很簡單,先把大棗煮熟,再用火燒煙燻,“相當於柏樹枝燻臘肉出的那種味道,非常好聞好吃。”

蒸棗更是別有風味,口感極爽,溫和的糯,含蓄的甜。後地人總是三蒸才吃。道理來自於中醫“炮製學”,蒸了三次的棗子,顏色不一樣,口感不一樣,藥性也變了,養脾養血的作用更強一些。

後地大棗還是一味好藥引子,當地流傳“五穀加紅棗,勝似靈芝草;每日食三棗,百歲不顯老”的順口溜。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上世紀六十年代臺海局勢緊張,政府精選後地大棗空投臺灣寶島,加大統一祖國的宣傳攻勢,也治治漂泊孤島遊子的思鄉病。

後地人最愛蒸棗糕,墊一層棗墊一層面。姑娘出嫁要蒸棗糕,花鳥蟲魚等各種麵塑集於一身,表示喜慶和吉祥。

更有趣的是,民間至今仍在新婚被褥裡縫進大棗和花生,祝福新人早生貴子生活甜蜜。

後地棗也叫明棗

與呂洞賓的風流神話有關

一整天,後地人津津樂道,張口大棗,閉口大棗。

“武則天愛靈寶,修皇城”在後地村流傳已久,一代女皇因酷愛後地一帶黃河的壯闊氣勢,喜歡棗林宜人的風情韻味,就把陝西黃龍的泥土運到這裡挖土拉石夯地基。時至今日,行宮遺址仍在。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祖籍靈寶牧馬塬的楊玉環,因食後地大棗而冰肌玉骨,豔若桃李,天姿國色,深得唐玄宗寵愛,引得天下皆食。

後地大棗曾是皇室貢品。曹雪芹的《紅樓夢》中提到,用後地大棗棗泥點心作貢品,送進皇宮讓皇帝及嬪妃們享用。

一百年前的1914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靈寶大棗獲得金獎。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更有一段神話故事,把後地大棗演繹得美輪美奐——

很久以前,後地這片地方盡是荒灘荒坡,沒有一星半點樹影兒。一到三伏天,天熱得下火,實在難熬。

弘農澗河入黃河口的地方,低窪處形成一個幾里寬的水湖,清澈見底。女人們穿著小衣裳,男人們脫個精溜光,伏天裡跳進去撲騰,誰也不笑話誰,圖個舒服。

那時,神仙呂洞賓住在黃河對岸的永樂宮,正跟美人白牡丹相好。白牡丹愛乾淨,天天要洗澡,可她嫌永樂宮門前的黃河水太渾,也趕趟到黃河這邊的清水灣來。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白牡丹天生一個美人坯子,洗澡只戴一尺八紅肚兜,美人魚般地玩水戲耍,惹得滿河男女盯著瞅,也惹得呂洞賓吃了醋。

呂洞賓想勸白牡丹收斂些,又怕惹得心上人不高興。想把眾人趕走吧,又覺得不近人情。

左想右想,辦法有了。呂洞賓就給岸邊造上十里棗林。天最熱時叫棗子開始變紅,甜得流蜜。

這樣一來,人從樹下過,一抬頭瞅見紅棗就想吃。十里棗林像一把大遮陽傘,人們感到涼爽舒服,去河裡泡澡的人少了,白牡丹洗澡也就很少有人去瞧看了。

一片甜得流蜜的棗林,養活了後地村

由於每棵棗樹上,都結著“紅得早,熟得晚,脹鼓鼓,瓷丁丁,光溜溜”的大棗,吃著能從舌頭尖甜到心窩。因為這種棗是由白牡丹光著身子洗澡而來,人們把它叫“明身棗”,簡稱“明棗”。

神話故事自然玄乎,但靈寶大棗“捏著軟,吃著甜,擠扁了能復原”可是客觀存在的事實。

(圖片來自網路)

作者簡介

張衝波,現供職於中國農業銀行三門峽市崤山支行。

豫記版權作品,轉載請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記”,投稿請發郵件至[email protected]

豫記,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糧!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