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拜佛普陀山

由 清爽旭日Dx 發表于 遊戲2021-10-24
簡介“ 觀音送子“、“救苦救難”,觀音大士的形象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入人心,她是中國人心目中排名第一位的菩薩,南到天涯海角,北到漠河,很多信男善女不遠萬里來到普陀山叩拜,求子、求福、求健康

夢見普陀山是什麼意思

文:泰山石

拜佛普陀山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普陀山之所以名揚四海,完全得益於

觀音菩薩的道場。“ 觀音送子“、“救苦救難”,觀音大士的形象早在幾千年前就已經深入人心,她是中國人心目中排名第一位的菩薩,南到天涯海角,北到漠河,很多信男善女不遠萬里來到普陀山叩拜,求子、求福、求

康。連日本等很多外國僧人、居士和佛教信

也漂洋過海,歷

千辛萬苦來到菩陀

聽經

禪。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但自小

對觀音菩薩極

尊崇,故

2009年秋末,乘去浙東招商引資之

便

前去拜謁。

八點多一點,我

便棄車登舟上島,只見洪波浩蕩,白浪環繞

島上古樹林木蒼翠挺拔,到處繁花似錦,巖壑奇秀,殿宇雄偉,恰似一幅色彩斑斕的山

畫卷。看著這些美麗的景色,我猛然想起北宋大詩

王安石讚美普陀山的詩:山勢欲壓海,禪宮向此開,魚龍腥不到,日月影光來。真乃妙詩點晴啊

為了提高遊覽質量和

率,我們特

請了一位董

導遊。她面容姣麗,體態勻稱,一張櫻桃小嘴特別健談,領著我們一邊前行,一邊講

普陀山的掌故。普陀山全稱普陀洛迦山,是梵語音譯,意為“美麗的小白華(花)“,故又名”白華山”,蘇東坡《送馮判官到昌國》詩中“蘭山搖

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的“小白“指的就是普陀山。此

原為洪荒之地,秦時方士安期生賣藥東海邊,渡海首上普陀並作文以記。漢成帝末年(公元前7年),南昌尉梅福避王莾之亂到該山擇穴隱居,採藥到山居洞煉丹,濟世於民,後人取山名為“梅嶺”,立祠祭祀,今存遺蹟於梅福庵。晉代葛洪到普陀山,居仙人井煉丹,今普濟寺內尚

葛洪井遺蹟。但真正讓普陀山揚名於世的是唐鹹通四年(公元863年)之後。其時,有一位叫慧鍔的日本法師在五臺山求法,求贈一尊觀音菩薩檀木雕像,當渡海回國行至舟山蓮花洋海面

,突遇狂風,巨浪滔天,船觸礁擱淺。慧鍔慌忙跪在觀音像前禱告:”如大士不肯東渡,我將在此另建寺院供養。“ 話語剛停,便風平浪靜。慧鍔奉佛登岸,在居民張氏家中暫住,修船再作打算。夜間,夢見觀音菩薩對其說“汝但安吾此山,必令便風相送。” 醒後將夢告訴隨行人員,均感驚異,於是將觀音佛像先供奉在張氏家中,不久移至潮音洞供奉。後於公元916年在張氏宅址建起一座寺廟,名為“不肯去觀音院“,慧鍔成為普陀山第一代開山祖師。此後,有梵僧來山燃指禮佛,常見觀音菩薩示現。北宋乾德五年(公元967年),宋太祖趙匡胤派太監王貴奉錦幡到普陀洛迦山進香,首開朝廷降香普陀山之例。後宋神宗欽賜“寶陀觀音寺”額,即今天的“慧濟禪寺”,並齎銀建寺,從此普陀山觀音香火大盛,我國僧俗人

及日本、朝鮮等國來此登山禮佛者絡繹不絕。又經元、明、清各代興建,至民國初,全山共有普濟、法雨、慧濟三大寺,八十八庵、一百二十八茅蓬,號稱“五百叢林,三千僧眾。”民國後期至新中國成立前,因戰爭連年,百業凋敝,普陀山佛教場所也在劫難逃,殿宇殘毀、佛像毀損,僧人外逃,經卷散佚。新中國成立後,普陀山得到很好

保護和修復。1989年新建了慧濟寺觀音殿,1997年10月30日高38米的觀音銅像舉行開光典禮,此後又興建了規模宏大

“寶陀講寺“,真的

應了”國運興,宗教興“那

老話。

聽了導遊的講解,我們略知普陀山之大

。考慮

普陀山景點很多,

我們只有一天時間,所以要求導遊要精中選精。經過權衡,最終決定選擇島上最大的古廟普濟寺和觀音菩薩銅像這兩處細看,其他的走馬觀花或放棄。

我們首選的普濟寺,又名佛頂山

,坐落在向華

靈鷲峰與正趣峰之間,是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其前身是“不肯去觀音院”。普濟寺規模宏大,有十大殿、十二樓、十七堂、四軒,建築面積接近一萬八千平方米。全寺六進殿堂,坐北朝南,背倚靈鷲峰,面向海印池,左為融來院文昌閣,右為錫麟飯莊,是典型的軸線對稱的格局,沿中軸線建了很多金碧輝煌的殿堂,有天王殿、御碑殿、大圓通殿、藏經樓、羅漢堂等。

為了搶時間,爭取多看一些,大家走的很快,一會兒便到了“觀自在菩薩“牆。此牆由七塊大石板鑲嵌而成,高約三米,長數十米,牆上“觀自在菩薩”五個

米見方的楷書俊健瀟灑,氣勢雄渾,穩健凝重,一看就知

出自名家之

。在“觀自在菩薩”五個大字的左

刻有《華嚴經》頌偈,右側是《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均為楷

。過了“觀自在牆菩薩”牆,到了蓮花池。蓮花

又名海印池,亦稱放生池,建於明代。池上有三座橋,東為永壽橋,西為瑤池橋,中為平橋。永壽橋又名蓮花橋,精緻典雅,橋兩側欄杆立柱上雕有40只小獅子和橋拱邊飾的4只螭首,工藝精細,神態各異,生動逼真,古樸典雅。瑤池橋因海印池產白蓮,光明潔白如天上仙境瑤池而得名。該橋四隅各制龍頭,逢雨,水從龍頭口出,生出嫋嫋輕煙。中橋平闊,北接普濟寺正門,南接碑亭,人行其上,如履波上,別有風趣。御碑亭高、寬、長均十餘米,共三間,簷歇山頂,琉璃筒瓦,金碧輝煌,內亭中植漢白玉,“御製普陀普濟寺碑”。橋上楹聯:山水清嘉遊客樂,叢林茂秀惠風和; 倒影春波如入畫,暗香夜月快臨風。此聯道明瞭碑亭之詩情畫意,與蒼勁有力,結體豐美的書法相得益彰。平橋中斷名為“定香亭”的八角湖心亭,是欣賞“蓮池夜月”景觀的最佳處。“定香亭“及亭柱上“永壽凌波千璋合,長虹臥水百蓮生; 蓬萊仙境無是勝,佛國靈區有此奇”和“心定一池大悲水,佛香三界藕花風”兩聯均為原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佛協會長趙樸初所書,聯語意境貼切,清新脫俗,用筆遒勁,神韻清雅,讓人賞心悅目,留連忘返。過了池上橋,山門上“普濟禪寺”黑底金字匾額赫然在目,兩邊聯語為“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山。“ 進入山門,鍾、鼓兩樓位居兩側,斗拱翹簷,雕有龍頭、松鼠、荷花等吉祥圖案。穿過山門便是天王殿,正中供著的“布袋和尚“笑容可掬,栩栩如生。佛龕兩側的楹聯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 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的人。此聯在當今世界猶如一劑良藥,

勸導人們為人處世要能夠“大肚能容”,面對貧富不均能釋然面對,做到“笑口常開”。再往前是圓通

殿

(圓通是觀音菩薩的別稱),為普濟寺的主殿,相當於其他寺廟裡的大雄寶

殿

,八、九米高

觀音菩薩結跏

坐像供奉在正中,善財和龍女分站在兩側。此殿內有很多國寶級文物,康熙皇帝的“普濟群靈”和歷代名人題寫的匾額

幾十

。此處

有很多楹聯,其中有

副寓意尤為深

。一聯曰:十二願普濟群萌,千處乞求千處應; 廿五有同生景仰,萬邦有感萬邦靈。上聯側重於觀音菩薩所發的十二種大願,下聯注重於三界各類眾生對觀音菩薩度生本懷的由衷讚歎。另一聯曰:悲願洪深,盡塵剎示生救苦; 普門廣大,遍法界隨類現身。此聯是對觀音菩薩現身世間,尋聲救苦,見機度化的慈情悲懷的讚頌。再一聯曰:楞嚴會上獨選圓通,法華僑中普門大悲,上求下化,契機方能契理;極樂蓮邦位繼調御,娑婆穢土慈航倒駕,古往今來,成佛要在成人。此聯意在告誡信眾,成佛要先成人,不把人做好,而去談成佛作祖或了生脫生,都是不切實際的空談。再往後還有藏經樓、方丈殿、靈鷲樓等,由於時間關係,我們在導遊的講解聲中緩緩而過,沒有細看。

從普濟寺出來,已近下午兩點,我們匆忙吃點東西,接著去敬拜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銅

高38米,聳立在海邊,頭頂藍天白雲,一目千里,身後是一望無際的大海。觀音菩薩銅像

管很高大,但雕工卻極

精細。遠遠望去,大

慈眉善目,神態安詳,似在看著每一個遊

,像在尋找需要幫助的人。我們與很多信男善女一起,懷著虔誠的心,恭恭敬敬地站在菩薩面前,雙手合十,一遍又一遍默唸著“南無阿彌陀佛“,

向她祈福求安。

這次因時間關係,我

雖然沒有能

拜謁法雨寺和慧濟寺,略感遺憾,但也滿滿的知足。留景留意,也就是留下了念想,總有一天,我還會攜驢友、約親朋重遊海天佛

,再拜觀音菩薩,聽禪法雨、慧濟寺,讓佛性長留,禪心永

(石忠明 2019年11月8日

初稿於泗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