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繼承傳統文化——發展武術應從文化抓起

由 武術人 發表于 遊戲2021-10-12
簡介武術的發展與文化人是離不開的,而且是大文化人,這一點我們看看武術招式的名稱與拳譜就知道了

閃通背和閃通臂一樣嗎

繼承傳統文化——發展武術應從文化抓起

中國武術的發展從古至今都與中國傳統文化,緊密相連形影不離密不可分。傳統武術的文化意義體現在: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學思想、中醫學、兵學、美學、氣功等多種傳統文化思想和文化觀念,注重內外兼修,諸如整體觀、陰陽變化觀、形神論、氣論、動靜說、剛柔說等等,逐步形成了獨具民族風貌的武術文化體系。又具有東方文明所特有的哲理性、科學性和藝術性,較集中地體現了中國人民超凡的智慧結晶。

目前低靡的武術現狀,由多種原因導致,其中文化的丟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武術的發展與文化人是離不開的,而且是大文化人,這一點我們看看武術招式的名稱與拳譜就知道了。例如說太極拳中棚、捋、擠、按的“棚”,從字典中我們可以知道, “棚” péng 用竹木搭成架子,上面覆蓋席、布等做成的遮蔽風雨日光的東西或簡陋的小屋:天~。帳~。窩~。~車。如果懂得了字義在練拳是就知道如何練了,關鍵就在於搭架子,拳中什麼是架子?再如形意拳十二形中的“駘形”,這個“駘”是否正確?現代的書上都用的是馬字旁的tai,也有人認為是魚字旁的tai,究竟應是那個字?“駘”字是指劣馬,亦喻庸才:駑~。羸~,“鮐”字指笨頭笨腦的河豚,我們的祖先為什麼發明拳要找劣馬與笨河豚呢?顯然前面的兩個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而陝西武術名家孫豹隱先生的著作中,則認為應是鳥字旁的tai,因為這個tai是一種鷹,仔細觀察一下老鷹撲食的動作,就知道孫先生的答案是正確的。這也證明了練武者學習文化的重要性,一字之差結果截然不同,差之一毫失之千里!古人造拳是非常有智慧,非常謹慎的,在名稱上更為講究,惜墨如金,拳名既要將拳法的樣子和技擊含義表達清楚,還要簡單便於記憶;我們在說一下太極拳中的著名技法“倒卷肱”與“閃通臂”,在老的太極拳書中應是“ 倒攆猴”而非“倒卷肱”,此式因何號攆猴,輕靈倒步快如流。摟採帶引中盤下,指點掌印擊人頭。身後有敵襠中按,還須腰勁曲中求。若逢步下鉤盤到,腳跟倒掛利如鉤。步退掌進勢須平,蛇到常山別樣靈。打至肋間兼腦後,才顯手段是高明,步退掌進時要輕靈如猴快似閃電;而“閃通臂”再老拳譜中稱為“扇通背”式,其用法為:右臂滾提向上託,左掌乘勢進前發。丁八弓箭看步下,類似猛虎出柵閘。前式已伏此勢脈,貼身進步向襠前。全憑脊力掌心助,才知腰勁非等閒。要求右臂左掌在配合時像扇子開啟一樣迅猛有力一氣呵成。從上我們可以看出文字對武術的重要性,一字之差,失之千里整個用法與練法皆然不同,如果這樣發展下去武術哪有不失傳的道理?

好的武術套路毫無置疑是由文化人參與而形成發展的,我們從拳譜中就能感受到文化氣息。拳譜的名稱與用法彙集了古人高度的智慧,不應隨意改動,也許古聖先賢未卜先知,知道後人喜好改寫改編,故將拳譜大部分用文言文書寫。文言文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保持文章的原貌,顯示出作者的本意。但是,我們這些好事的子孫拳譜改不了,又玩起了改字的遊戲,弄得一個令人哭笑不得四不像的怪物出來,怎不叫人傷感?既然叫“傳統武術”就應尊重傳統!尊重傳統文化!這樣才能理解和繼承古人的瑰寶,傳統武術的挖掘整理應該邀請大的文化人介入,才能還武術原貌,正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

武術的振興應從文化抓起。我們在搶救傳統武術工作上,只重其形,忽其意。只關心武術套路,忽視了武術文化、武術歷史的挖掘與教育。目前我們的中、小學、乃至大專院校都看不得關於武術文化課的內容,甚至許多武術學校中也很難看到武術文化課。

武術可以挖掘的東西太多了!大到中華文化,小到強身健體、防身自衛。。。。。等等。武術要發展必須提升到文化的層次上,才可以復興!才可以興久不衰!(文:玄同)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