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遊戲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諸葛村夫"的由來?

由 電影三把刀 發表于 遊戲2021-05-05
簡介在儒家看來,關羽是一個安定分子,守規矩的人,可以很容易被儒家控制,而呂布則不一樣了,呂布是搗亂分子,儒家自恃無法控制呂布,所以肯定要排斥呂布,不可能給呂布一個好名聲的嘛,曹操在世時,挾天子橫行天下,等他死了,曹魏政權成立後,曹家成為新的“朝

諸葛村夫是什麼意思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大家好,我是3。6,歡迎來到V怪談。

今天繼續跟大家聊《資治通鑑》這本書。

《資治通鑑》在今天來看,是一本很詭異的書,褒貶不一。

首先是,真正看過的人很少,簡直是鳳毛麟角,很難讀,普通人直接無視它的存在。

然後呢,看過的人又說它是中國最厲害的權術書,網上很多人說, 讀《資治通鑑》的人很可怕,普通人不要看《資治通鑑》。

但是,很多偉人、很多成功者都愛偷偷的看《資治通鑑》,我們最熟悉的他,把《資治通鑑》放床頭,看了17遍。

那麼問題來了,《資治通鑑》這本書到底在寫什麼呢?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今天花幾分鐘的時間,3。6帶你一起看看《資治通鑑》的第一篇《三家分晉》,帶你一窺中國兩千年權術的源頭和真相。

《三家分晉》的文章非常短,只有區區14個字:

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意思是:周天子封韓、趙、魏三家為諸侯王。

大家都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並起,各個諸侯國之間,連年戰爭、彼此之間不斷攻殺,為什麼這件看起來毫不起眼的“小事”,會被司馬光單獨拎出來,當成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看呢?

首先我們要先了解中國古代社會的構成啊,皇帝高高在上,士大夫位居中間,最底層的是老百姓。

皇帝實際上是非常危險的職業,士大夫膨脹了,會想取代皇帝,老百姓不爽了,也會想推翻皇帝,皇帝號稱孤家寡人,那麼皇帝一個人為什麼可以統領萬民?

靠的是兩大武器:一是拳頭大(手下有軍隊);二是有名分(背後是封建禮教)。

拳頭大,這個大家很好理解;

有名分,實際上是封建禮教下的“繼承製”,儒家教主孔子修訂《春秋》時,強化了這個封建禮教文化。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孔子提出了正名主義,所謂君君臣臣,很簡單,你生來是皇帝,所以就一輩子做皇帝,祖祖輩輩就做皇帝,而你生來是平民,那就一輩子做平民,祖祖輩輩做平民。

這在今天來看,非常扯淡的事情,是非常不公平的啊,但是當時孔子覺得,嗯,這個很不錯,每個人都不能“以下犯上”,社會非常穩定,皇帝可以高高在上,很舒服。

孔子的正名主義,簡單一句話概括是“

你曾經是什麼,就永遠是什麼。

比如現在的川普,以前是土豪富二代,現在是總統,但是在孔子看來,川普仍然只能算個土豪富二代,永遠只能是土豪富二代。

而司馬光是孔子的忠實小迷弟,是儒家的死忠粉。

在司馬光看來,"三家分晉"是驚天動地的大事,是因為,周天子犯了一個大錯,皇帝把名分分給了三個諸侯王。

按照司馬光和儒家一派的看法,當皇帝下面的諸侯、也就是小弟慢慢膨脹後,皇帝已經打不過手下的小弟後,皇帝應該利用自己的名分,調動天下的子民,來打敗這幾個膨脹的小弟。

皇帝是正統嘛,你有名分。

軍隊和名分是皇帝的命根子,當皇帝失去軍隊後,還可以透過名分還號召子民,取得勝利。

這就是權術啊,權術就是用名分來空口套白狼,實現以弱勝強的可能。

但是,周天子卻完全不懂權術,失去軍隊後,本可以透過名分來獲取一些逆轉形勢的可能,但是周天子卻白白把名分送給了三個膨脹的小弟,這樣的話,周朝滅亡,是必然的事情。

在司馬光看來,周朝滅亡,不是手下的小弟不懂事,是你做皇帝的太幼稚。

司馬光相信周朝的滅亡:

非三晉之壞禮,乃天子自壞也。

你們周朝滅亡,完全是你周天子自己操作失誤。

三家分晉,雖然在儒家看來是不會玩弄權術的失敗案例,但是對後世的影響很大,因為它讓很多人都認識到:名分這種東西,原來是靠不住的。

儒家的這套正名主義,日後成為各路諸侯的遮羞布和擋箭牌,想用的時候就立馬拿出來用,不想用的時候丟到一邊。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秦末,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時,喊的第一句話就是反對儒家的正名主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三國時期,白臉的曹操是權術的頂尖高手,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策略,實際上最大的收益是“挾天子而得名分”,名分是曹操集團的核武器。

曹操為什麼可以永遠立於不敗之地呢?

首先是官渡之戰,曹操可以以少勝多,現在很多人都有新的分析,是因為曹操有“挾天子而得名分”。

我們來簡單看下,當時的情況,曹操兵少而糧將盡,而袁紹是兵多糧多,後來曹操火燒烏巢,斷了袁紹的糧草。

但此時,袁紹和曹操相比,袁紹還是實力強的一方,因為你曹操也沒啥糧草啊。大家都沒有糧草,但是我兵多啊。

所以,火燒烏巢,斷袁紹糧草,並不能完全解釋,袁紹為什麼會失敗。

讓袁紹失敗的是原因是“不得人心”,當時袁紹手下的人一潰即散、手下的謀士、大將紛紛臨陣叛逃,投降曹操,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些人心中有一根弦:曹操集團才是正統。

當然,曹操並不是真的正統,他不過是挾天子裝正統。

但是,正名主義在三國時絕對流行文化,各大權術高手為了召集人馬,把名分玩得爐火純青,曹操挾天子,劉備攀親戚。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關羽被儒家封為“武聖”,他可能是被儒家洗腦最嚴重的一個人啊。

大家都知道,曹操在赤壁之戰後,敗走華容道時,遇到了關羽,諸葛亮知道關羽殺不了曹操,諸葛亮說,關羽是“重情義之人。”

其中,這個“義”不是現在的正義,“義”本義即為威儀、禮儀。

重情義,實際上是遵守封建禮教的意思。

曹操當年抓了關羽,一直不殺的原因,一是愛才,另外一個原因就是關羽是“遵守封建禮教”的典範,想一想啊,當年曹操故意把關羽和大嫂關在一個小黑屋裡,結果關羽只知道看書,秉燭夜讀,絲毫沒有邪念啊,不敢越雷池一步。

曹操是玩弄權術之人,看到這種重名分的典範關羽,當然不能殺了,日後必有大用。

而當曹操落難華容道時,關羽看到曹操的第一句話就是:“丞相,別來無恙,我關某人候你多時了。”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關羽說的第一個詞是什麼?"丞相"!

當關羽說出“丞相”這兩個字的時候,曹操懸著一顆心實際上就放下了,他知道自己基本上命保住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丞相”這種稱呼實際上就承認了曹操的“正統名分”。

當馬超、趙雲看到曹操時說:“曹賊,休走。”

諸葛亮、劉備看到曹操,會說:“曹賊,我與你勢不兩立。”

但是關羽不一樣,關羽叫曹操"丞相",就說明出了問題,關羽說到底,還是沒有跳出封建禮教的約束。

關羽的尊卑觀念中,曹操是漢朝的丞相,而自己是漢朝的子民,他怎麼逆反殺丞相呢?

曹操是權術的玩弄者,那關羽就是被權術玩弄的人。

古代儒家把關羽封為武聖,這當然是按照儒家的考核標準,相當於關羽拿到了儒斯卡最佳男演員獎,你可以說他是仁義禮的代表,也可以說關羽是被儒家洗腦最嚴重的人。

而另一位呂布,則被稱為“三姓家奴”,奧斯卡最差男演員獎,呂布實際上幹任何事情,考慮都是利益,而非禮儀,這實際上犯了儒家的大忌。

關羽的名分為什麼這麼高呢?

在儒家看來,關羽是一個安定分子,守規矩的人,可以很容易被儒家控制,而呂布則不一樣了,呂布是搗亂分子,儒家自恃無法控制呂布,所以肯定要排斥呂布,不可能給呂布一個好名聲的嘛,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曹操在世時,挾天子橫行天下,等他死了,曹魏政權成立後,曹家成為新的“朝代正主”,後來曹家的大權逐漸落到了司馬懿家族的手上,曹操的重孫子高貴鄉公,是個傀儡皇帝啊,他就是說: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司馬家早就想造反了啊。

當時司馬昭的一個手下,把當時名義上的皇帝,高貴鄉公給殺了,司馬昭知道後什麼反應?

司馬昭大驚,自己跪倒在地上。

司馬昭的弟弟司馬孚奔跑過去,把高貴鄉公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哭得十分悲哀,哭喊著說:“陛下被殺,是我的罪過啊!”

司馬昭為什麼嚇得跪倒在地呢?司馬昭的弟弟為什麼嚎啕大哭呢?

他們是演戲嗎?不是演戲啊,是他們心中的信仰崩塌了啊,雖然高貴鄉公啥也沒有,啥也不是,但是有個名分,皇帝。

在古代人心中,皇帝分量非常重。

諸葛亮為什麼被曹操稱為“諸葛村夫”呢?

淺讀《資治通鑑》:關羽為什麼不能殺曹操?

在三國演義中,當時一開戰,大家相互噴對方“師出無名”,罵人的邏輯實際上還是按照孔子的正名主義,不管你現在是什麼,地位多麼顯赫,你曾經是什麼,就永遠是什麼。

諸葛亮因為種過幾年地,在對手曹操口中,永遠是“諸葛村夫”。

劉備因為年輕時織蓆販履,在曹操口中,永遠是“織蓆販履小兒”。

張飛和馬超打架的時候,張飛說:“認得燕人張翼德麼!”馬超說:“吾家屢世公侯,豈識村野匹夫!”

張飛是大怒啊。

張飛為什麼大怒呢?這是用儒家的“正名主義”來殺人誅心啊。

這些罵人的話,都是剝奪了他現有的顯赫名分,把原來的名分還給了他。

這在當時,已經是最狠的罵人方式之一了。

但是在今天,很少有人會透過“正名主義”來罵人了啊,畢竟大家都知道:“英雄不論出處。”

現在網路大佬打嘴架,沒有會說“大強子,你不就是中關村練攤的嗎?”、“小馬哥,你不就是一教英語的嗎?”。

沒人會這麼說了啊,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巨大進步啊,但是權術在中國仍然不會死,而且會活得越來越滋潤。

如何評價《資治通鑑》這本書呢?我們中國有25史,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根本看不完,也沒法看啊,很累,很煩,但是有兩本書是必須看的 ,一是《史記》,第二個是《資治通鑑》。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史記》是一本教人相信的書,《資治通鑑》是一本教人懷疑的書。

《史記》是站在人間來看世界,滿口仁義道德啊,那《資治通鑑》是站在高處,冷眼旁觀,冷冷地看著世界,不帶感情,只看利益。

在我看來,《資治通鑑》是一本給人“開天眼”的書,就是凡事發生了,不要著急高興或者傷心,你要去想,別人為什麼對你好或者對你壞呢?

這種好與壞的背後是什麼?

每個人都是基於利益而做出的行動,就像偉人說的,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這裡再說《資治通鑑》中的一個小例子,相信大家聽了這個故事,都會明白我為什麼這麼說啊。

大家都知道,吳起是戰國時期的一代名將,大將軍,身份高貴,但是吳起呢與普通的下等兵同甘共苦,穿一樣的衣服,吃一樣的飯,晚上睡在地上,從不騎馬坐轎。

士兵中有人生了膿瘡時,吳起親自為士兵用嘴吸膿。

很多士兵,看到這樣的將軍,都非常的欽佩和讚揚,但是生瘡計程車兵的母親聽到這件事後,嚎啕大哭痛哭失聲,很多人不瞭解:

你兒子只是一個無名小卒,現在將軍親自為你兒子口吸膿瘡,你有什麼好哭的?

這個母親說:當年,吳起為孩子的爹吸過膿瘡,結果孩子的爹死在了戰場上,現在吳起又為我兒子吸膿,我不知道孩子將會死在什麼地方,你說我要不要哭?

《資治通鑑》培養的是人的獨立思考的能力和懷疑精神,無論是管理者還是被管理者,凡事都要多想一秒,多想一步。

今天,很多人還是隨波逐流,沒有太多的獨立思考能力,我覺得《資治通鑑》對今天的我們來看,依然幫助巨大,有非常多的幫助。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