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山海經》中有“虎尾之山,其陰多鐵”的記載——從吳王山地名看晉城冶煉文化

由 西部文明播報 發表于 飲食2022-07-10
簡介如今的晉城市吳王山公園一帶,在百年之前的冶鐵行業興旺發達,從吳王山的一些地名也可看出該地與冶煉行業密切的關係,以及由此體現出的晉城地區獨特的冶煉文化

裴圪塔村支書是誰

◇吳凱旋

得益於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晉城地區有著歷史悠久的冶煉文化,其中尤以冶鐵為盛,而豐富的煤炭和鐵礦儲量則為冶煉行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土壤。

在晉城地區早已有“女媧煉石補天”與冶煉相關的傳說,這也從某種方面印證了晉城地區冶煉起源年代之早。《山海經》中有“虎尾之山,其陰多鐵”的記載,此處所說“虎尾之山”,就位於今澤州縣的大陽鎮。這至少說明在春秋時期,晉城地區就開始有了鐵礦開採的歷史記載。到金、元、明、清時代,晉城地區冶鐵行業則愈發蓬勃。在晉城民間就流傳有“九頭十八匠”的說法,即有九個以“頭”命名,十八個以“匠”命名的村莊。這從另一方面也說明了晉城地區冶煉行業的發達。17世紀六七十年代,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晉城地區考察時重點關注了南村鎮和大陽鎮,並且留下了關於當時煤炭開採和冶鐵行業十分珍貴的文字記錄。而南村鎮的不少村莊,諸如牛匠、裴圪塔等村都屬吳王山一帶。這些村莊居民在古時都大多以冶鐵為生。

如今的晉城市吳王山公園一帶,在百年之前的冶鐵行業興旺發達,從吳王山的一些地名也可看出該地與冶煉行業密切的關係,以及由此體現出的晉城地區獨特的冶煉文化。

吳王山這個地名,有廣義和狹義之說。廣義上是指今吳王山森林公園一帶,即包括吳王山、寶山、籽留山、鳳凰嶺等諸多山脈在內的區域。狹義上則是專指吳王山公園內某一相對獨立的山丘的名字。本文所指的吳王山即是從廣義上為人們所廣泛認可的地名。

沿鳳台西街一路向西,進入吳王山公園內就能看到一座叫“寶山禪寺”的寺院,寺院所處的山丘就是寶山。

寶山之所以稱為寶山,就與當地繁榮的冶鐵行業和文化密切相關。清雍正《澤州府志·山川》記載“寶山,縣西南五里,即碧落之支,有寶山寺,下有冶家河,以鑄,山得名。”清楚地說明寶山正是因“鑄”而得名。而晉城地區最早的地方誌、明萬曆《澤州志》對寶山有更為清晰的介紹:“寶山,城西南五里,山產鐵礦並炭,故名。有寶山寺、冶家河,熔鐵成器。”明言,寶山的“寶”,即指山下所埋藏的“鐵礦並炭”。煤炭素有“烏金”之譽,而鐵礦為金屬一類,還能帶來巨大的收益,稱此山為“寶山”自然名副其實。

清雍正年間編纂的《澤州府志·營建志》“寺觀”一節當中記載道:“寶山寺,在城西南五里,唐建。”在清乾隆《鳳臺縣志》第十二卷當中則記載:“寶山寺,在城西南五里,唐建,碑碣無可考。”而實際上,原先在寶山寺附近的龐圪塔玉皇廟就存有五代時期後漢天福五年所立的“繼光和尚石幢”和宋代元符元年所制的“三寶和尚經幢”。由此可見,《澤州府志》當中對寶山寺建寺時間的判斷,應當是準確的。在尚未有新證據出現之前,還當以此時間為準。

寶山寺建造年份在唐代,說明此山在唐代就叫作“寶山”。故此說,寶山一帶在唐代或者至少在五代時期就應該有比較興盛的冶煉行業,而曾經流經寶山一旁的冶家河則更加旁證了這個判斷。雖然冶家河因為煤礦開採的原因早已斷流,但冶家河的“冶”字,以及地方誌當中“熔鐵成器”的文字都證明了此地鐵器鑄造的繁榮,以至於冶鐵這種行業文化與地方文化融為一體,進入到地名當中。

吳王山橫亙在如今城區和素有“鑄造之鄉”的南村鎮的交界,它雖然將南村鎮和城區割裂開來,但也為環吳王山一帶村莊的群眾從事冶煉行業提供了十足的便利。吳王山、寶山、鳳凰嶺一帶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煤炭資源,為冶鐵行業的產生提供了前提。

牛匠村位於吳王山南麓,晉城地區素來有“九頭十八匠”之說。且不謂“牛匠”村名當中的“匠”是否得名於“頭匠制度”的“匠”,也不謂這一村名是否與冶煉行業有關,牛匠村中有很多人從事冶煉行業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吳王山一帶可以確定與煤礦有關的村莊名字當中,位於吳王山東北西環路和紅星街交叉口的“窯坡”也為一例。《山西省晉城縣地名錄》對窯坡村名有如下介紹:“窯坡,地處丘陵,在縣城西南2公里,因位於嶺坡,過去開有煤窯,故名。”也就是說,窯坡的確是因煤窯而形成的村落。當然,也可以看出晉城地區那時煤炭行業的興盛。煤炭和冶鐵難分彼此,冶鐵行業興盛的地方,總是需要有相當產量的煤炭。

在吳王山東麓的吳家溝村、葉家河村一帶久已流傳著“七大件,十三店”的俗語,其中的“件”和“店”,指的就是冶鐵的爐子和從事售賣的店鋪。也就是說,古時僅在這兩個村子裡能稱得上名號的就有20家從事與冶煉行業相關的店鋪,現在仍然能被人們記住的店鋪還有“永順祺”“泰順和”“一心齊”等鋪號。

據1948年《晉城細鐵碎貨調查》記載,20世紀初,吳王山一帶的吳溝(吳家溝)、十字(葉家河)、裴圪塔、鴉河、牛匠等村莊大都經營鐵器成品,也逐漸在此區域內形成鐵貨集散地。而上述幾個村莊的鐵爐,主要以鍋貨爐為主,而這些店鋪所經營的產品,也大多以鍋貨為主。

民間信仰具有樸素性、功用性,即謂一種信仰能夠在某地流行開來,一定與當地人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如晉城地區廣泛分佈的李衛公廟、湯帝廟就與當地農業生產有關,因為當地百姓相信,供奉李衛公和湯帝,可以調節當地的降水情況。同樣,當地從事冶鐵行業的民眾也有自己信奉的神靈。

吳王山東麓、吳家溝村西建有老君廟,廟中主供的太上老君即為冶鐵行業的神靈。該廟始建於明天啟六年,廟中勒石於清康熙五十三年的《重建大殿碑記》即記載道:“自修(老君廟)之後,兩村康寧,財源茂盛,風調雨順”。此處所講的“財源茂盛”,即指與冶鐵行業有關的各行各業的財源茂盛。其時,正與冶鐵行業興盛的時間吻合。

葉家河村的祖師廟所供奉的祖師,牛匠村的靜樂宮,都是以道教偶像為崇拜物件。凡此種種,都充分地反映了當地民眾早已把生產生活融入到了民間信仰當中。

地名展示一個城市的特色,不同的地名反映當地不同的風貌、不同的文化與不同的鄉土人情,以冶煉文化享譽的晉城吳王山地名亦如此。

(據:山西日報)

作者/來源:晉城太行日報

《山海經》中有“虎尾之山,其陰多鐵”的記載——從吳王山地名看晉城冶煉文化

宣告:版權歸原創所有,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