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由 睜搗聊歷史 發表于 飲食2021-05-05
簡介經與圖2比對,發現圖4原標識年代有誤,因為1930年代下海廟外圍雖有環牆,但未見山門,且片中已出現雙人後座腳踏三輪車,那是1942年後通行的交通工具(注1)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

舊時,滬東下海浦附近(今昆明路近海門路口),有座下海廟,原名義王廟,又稱夏海廟,周邊居民則習稱“下海廟”。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依河而呼,義王之名漸漸湮沒了。在不同年代老地圖中,此廟的標識則沿用習稱(圖1)。幾年來,收集了不少老上海照片,除了那張網上盛傳的1980年代下海廟老照片外(圖6),久尋民國或更早期的下海廟照片卻未果。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圖1:1932年7月,下海廟及其周邊截圖(新測上海地圖,葛烺編)

近期,有幸在網上見到一幀民國時期(圖4,原標識1930年代)下海廟老照片,還在民國舊刊中覓到一張1930年代初期下海廟舊影(文中附圖,圖2)。經與圖2比對,發現圖4原標識年代有誤,因為1930年代下海廟外圍雖有環牆,但未見山門,且片中已出現雙人後座腳踏三輪車,那是1942年後通行的交通工具(注1)。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圖2:1933年,下海廟外景。

1920年代末,下海廟一帶雖地處城鄉結合部,卻從早到晚非常鬧猛,來往的大多是來自楊樹浦一帶工廠的工人或無業遊民。工人大多是三班倒,故日夜有人去逛下海廟街市,他們三五成群趕廟會似的常來此地看熱鬧飽口福找樂子。這地塊面積並不大,不過是二三十平方英尺,可每日熱鬧得似“大世界”一般。1924年2月24日,夏海廟舉辦賽會(注2),因赴會人潮洶湧,竟擠斷橋欄,造成一年邁老婦掉河致死之慘劇:

滬北夏海廟前日賽會,行人較眾,竟將橋欄擠斷,一時男女老幼落河者約有十餘人,幸時在白晝,盡行援起,惟有住居張家港陳茂春之母現年七十九歲,年邁受驚,隔宿即行斃命。--1924年2月26日《民國日報》報道“夏海廟擠斃邁婦”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3:1924年2月26,《民國日報》報道“夏海廟擠斃邁婦”。

平日廟前有各種遊藝節目,如各種灘簧、說書、耍賣武藝、露天京戲、小熱昏賣梨膏糖等;還有許多應時小吃攤,如南翔饅頭、牛肉排骨麵、油豆腐細粉、雞鴨血湯、咖哩牛肉湯、白糖粥、五香豆、冷麵、西瓜等;另有不少灘頭,如測字問卜、看相算命、撥牙齒、教戲法、祝由科等。這些攤頭都一字排開設於廟前,人群則裡三層外三層,將下海廟圍得水洩不通。至於看的聽的吃的價格都低廉,化了幾個銅板就能玩上半天,若化上兩角小洋,那麼差不多無論看的聽的吃的都能嘗試一下。下海廟雖地處公共租界,但廟宇建築及其廟前空地屬廟產不受租界管轄,那些攤販鑽了這個空子不用捐照就能在此擺攤,低成本經營,越做越火,吸引更多周邊底層消費人群光顧。至1930年代初,滬東下海廟街市的熱鬧堪比滬南之城隍廟。面對嘈雜不堪的街市,租界當局以整治環境為由,在下海廟外圍築起一道環牆。築環牆後,原攤販,尤其那些做遊藝唱戲的,陷於兩難境地:若在環牆內擺攤,因人流稀少戲難唱或生意難做;若在牆外擺攤就得繳攤位費。故,大多攤販因繳不起攤位費而選擇離開,原先人聲鼎沸的街市頓時變得冷清,只有那些小吃攤和算命、拔牙的散落在環牆旁(圖2)。鬧市之地必有治安之虞,有了環牆也難保下海廟從此太平無事,如1937年1月15日,下海廟遭盜劫,損失二千餘元:

滬東茂海路下海廟中,昨晨四時許,忽闖入暴徒五人,三匪執槍,將該廟中全廟大小尼姑二十餘名,一併捆綁,洗劫一小時許,劫去現洋雜物約二千餘元。各匪俱操北平口音,挾贓倉忙奔逸。事後,由該廟主持尼廣和師太投報匯山捕房。--1937年1月16日《時報》報道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圖4:約1943年,下海廟山門景。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圖5:昆明路73號,河海廟(取自1947年行路圖上冊圖43)。

咖哩牛肉湯怎麼做好吃,這個老上海照片裡的老照片,你都看過了嗎?

圖6: 1980年代,下海廟外景。

“下海廟”之名稱在各種年份不同版本的老地圖中,大多有標識(圖1),惟1947年出版的《上海市行號路圖錄》(簡稱《行路圖》。2004年社科版再版時,改名《老上海百業指南》)上標識“河海廟”(圖5)。《上海市虹口區地名志》“下海廟”條目載曰:“……1937年大火,全部被焚,1941年又重建。大門用水泥砌成,裝修宏偉,有‘下海廟’3字門額,至今仍清晰可見。”圖4即重建的下海廟影像,有新建的山門,但門額上未見“下海廟”三字。而在1980年代下海廟老照片中有“下海廟”三字門額(圖6)。顯然,《上海市虹口區地名志》所記載是根據圖6往前推斷的。至於山門額上何時才有“下海廟”三字,暫無從可考。現回過來再說《行路圖》上“河海廟”。若重建的下海廟門額有“下海廟”字樣,那麼,編制《行路圖》的測繪員在實地檢視時就能見到,不會在圖上標識“河海廟”了。這樣,反證了當年山門上沒“下海廟”三字。竊以為,除了用上海方言讀音無法解釋“河海廟”標識。另據《上海宗教志》載曰:“下海廟位於昆明路73號,初名夏海義王廟,因其位於下海浦口,故亦稱下海廟。”夏海義王廟,俗稱夏海廟。“夏”與“下”在上海方言裡是諧音。另,新華電影院之初名“夏令配克”的“夏”字也用的是上海方言讀音(按其英文名OLYMPIC用官話應讀“奧林匹克”)。而“河”與“下”的上海方言也近音,當年林康侯(1875-1965)主持的《行路圖》就是依據口口相傳的“下海廟”上海方言讀音來標識此廟的。

注1:最早設計製成雙人後座三輪車並率先用它作客運工具的是上海三輪客車公司。該公司車輛製作工場,在前廂送貨三輪車結構基礎上改良,將踏車人的位置從後方移到前方,將乘客座位移到後面,配置自用人力車沙發車座,並予以合理組裝總成。這種車型結構簡單,附件較少,自重較輕,行駛輕快靈活,乘坐安全,乘客坐著彈簧軟墊,倚著彈簧軟靠背,既舒適安全,又美觀大方。民國31年4月,上海三輪客車公司開張營業,雙人後座三輪車投入營運,頗受公眾歡迎,營運業務應接不暇,該公司營運業務一炮打響後,引起一些商界人士注目。他們急起直追招股集資籌組三輪客車公司,至當年年底,投入營運的三輪車達700輛,翌年營業車輛達2000輛(摘自《上海公用事業志·第三篇簡便客運》)。

注2:賽會是用儀仗、鼓樂、雜戲迎神像出廟,周遊街巷或村莊的酬神活動。明·黃瑜《雙槐歲鈔·妖僧扇亂》載曰:“偽立寺額,遇聖節,輒為賽會。”魯迅在《朝花夕拾·五猖會》文中亦提及賽會:“我常存著這樣的一個希望:這一次所見的賽會,比前一次繁盛些。”

——————————————————————————————

歡迎光臨!本號文字及部分近照均為原創。轉載本號文章,請註明來源!對老上海、老照片、老地圖、老建築感興趣的朋友可透過以下方式關注我:

1、搜尋微信公眾號:wt1957sina;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