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飲食

土豆絲的“長壽”之道——白洋淀菜系之三十九

由 新永和居 發表于 飲食2023-01-14
簡介白洋淀地區的人們也很愛吃土豆,比較常吃的是燉土豆、燒土豆、炒土豆片或土豆絲,其中土豆絲是人們最常吃的,直到現在也是

牛排湯汁怎麼做好吃

土豆絲的“長壽”之道——白洋淀菜系之三十九

白洋淀地區的人們也很愛吃土豆,比較常吃的是燉土豆、燒土豆、炒土豆片或土豆絲,其中土豆絲是人們最常吃的,直到現在也是。土豆絲可以說陪伴了一代一代的白洋淀人,尤其是在小的時候,不愛吃土豆絲的孩子很少,所以在人們的記憶中留下了很深的土豆絲印象。

常吃是成為一個地方美食的前提條件,美食的地域性就是靠常吃形成的。常吃也是愛吃的前提條件,愛吃的東西都是應季應景的東西,口味從娃娃時就已經形成,之後伴隨一生的就是家的味道、媽媽的味道、愛吃的味道。

食材的成分符合地方飲食習慣是人們愛吃的決定性因素。白洋淀人的基因裡也是

“五穀為養”的血脈,就像米麵一樣,有的時候就頓頓吃,等到這些都沒有的時候就是捱餓的時候。物質的貧乏決定了有什麼就吃什麼,慢慢形成的飲食習慣固定下來就成了愛吃的東西。

有專家稱吃土豆能有效防治腦中風、能延年益壽,現實的科學也證明了歷史的明智,從再早人們開始選擇土豆的時候就已經明白它的作用和它不變的將來。與其說土豆能使人長壽是泛言之論,還不如說土豆本身虎頭虎腦的就是

“長壽”的命相,滿足了人們的美好期盼。

炒土豆絲簡單快捷,既可以當菜也可以當飯,中庸的特質賦予了它在白洋淀人肚子裡的地位。土豆出菜量大、經濟實惠,一盤土豆絲一家人都能吃飽,不像一些

“水菜”,蓬蓬鬆鬆一大堆就是不出數、不禁吃、不解飽。

土豆的生長條件也不是很講究,也不需要更多人的照顧,更沒有什麼天敵之類的威脅,所以就其產量就是人們最喜歡的一大優點。出土之後也不用包裝,隨便找個地方一放就可以吃一年,保準不會輕易的變質和毀壞。

“家常”實際就是家的一部分,所以讓人無法忘懷;土豆是家常菜當然也就成為家的一部分,不但忘不了,始終喜歡吃就是自然的事了。“長壽”雖然是專屬人的詞彙,但用在家常菜和土豆絲的身上也毫無違和感,說明家常的土豆絲真是人們一貫喜好的了。

土豆絲不但在家裡不可或缺,就連從早至今的飯館、酒店也是常備菜餚。不管是涼拌還是熱炒,只要客人點到沒有做不了的,哪怕選單上都沒寫。商業性也離不開家常性,商業性越強人性化越濃,人性化越濃商業性彰顯的越長久。

早餐裡的涼拌土豆絲任你自取,端到面前就著一碗粥,吃的已不單單是早餐,而是愈加濃郁的親和,很少有人能拒絕這種力量。自然的近乎本能,土豆絲已經完全融合在人的生活裡、融合在人的生命裡。除了親和,還有一種反撲歸真的人性力量,讓人心靜、讓人豁達和洗盡鉛華的輕鬆。

土豆絲的“長壽”之道——白洋淀菜系之三十九

土豆成熟了,刨土豆也不是很複雜。鐵鍬一下就把大大小小的土豆挖出來了,土豆就像頑皮的娃子連滾帶爬的散落在地裡。揀點兒樹枝柴火點著,把土豆扔進火裡,等活幹完了,烤土豆也就熟了,不用調料就著勞動的汗水就能吃出至純的味道。

白洋淀人家的大鍋臺炒土豆絲,熱鍋、倒油、熗鍋、翻炒、調味、出鍋必須一氣呵成,容不得半點遲疑和拖泥帶水,所以大鍋臺炒菜才是真正的爆炒。須臾的功夫,土豆絲帶著食材的香味和大鍋臺才有的煙火氣,成為一家人餐桌上的溫馨和幸福。

白洋淀人美食精神毋庸置疑,用寬湯燒土豆塊兒,不但土豆香甜粘膩,就像吃燉肉一樣,而且濃稠的湯汁更是醇厚深沉、鹹香滑糯,好有白洋淀雜燴和酥魚片的同工之妙,吃起來眾口皆調、齊聲稱讚。

燉牛肉是土豆的又一光榮亮點,把土豆稍過一下油,適時放入牛肉鍋裡,讓土豆吸足牛肉的湯汁,吃起來比牛肉還好吃。燉豬肉裡一般還要放粉條,象東北的豬肉燉粉條,但我還是覺得土豆比粉條更高雅、更有質感。

土豆絲的“長壽”之道——白洋淀菜系之三十九

土豆泥也算是土豆菜系裡的精緻菜品了,蒸好後捻成泥,隨意做出菜品的造型,又好看又好吃。有的還摻雜各種顏色,做出五顏六色的土豆泥菜品造型,更是受到小朋友的喜愛,大人們也就跟著孩子吃上了帶有藝術氣息的土豆泥。

老牌的地三鮮也是白洋淀人們的家常菜。地三鮮的土豆一般是切片,和青椒片、茄子片一起炒,有時還要配上西紅柿,色香味俱全,但主要是作為調味品替代番茄醬,所以菜名還是地三鮮。地三鮮裡的土豆片還是主導食材,從屬土的本性又配以地三鮮的名號不都在說土豆嗎?文化有時也在家常裡。

如今,農民的土地基本實現了規模經營,但白洋淀人還是留有小塊兒的菜園,有的地離家遠的就在院子裡開一片種菜。自家的菜園子想種啥就種啥,自給自足當然不成問題,最主要的是白洋淀人的精神世界會更加豐富,這個精神的豐富可能多少錢都買不到吧。

一箇中學生作文裡寫道:家裡土豆絲的味道遠遠比不上高檔飯店,但它在我心中已不是這樣簡單,它更是家人對我愛的凝結,是家人囑我認真待事的教誨,是超越我生命長度的至真道理。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