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由 中國日報網 發表于 娛樂2022-03-28
簡介其他退耕還林還溼專案點資料的對比,也讓觀潮君感到十分振奮:衡東縣退耕還溼專案,幸福港農業面源汙染水體,經過多級淨溼地淨化後從原來的V類,劣V類水,現如今總體水質達到Ⅲ類

池鷺有什麼功效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岳陽市屈原區古湖溼地美景。

近年來,隨著湖南下定決心鐵腕治汙,現在湖南“母親河”重現“魚翔淺底”,湘江流域水質總體為優,多項重金屬因子平均濃度均大幅下降,80%的幹流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水質標準。

然而,在治汙的道路上,行百里者半九十。重金屬濃度怎樣才能進一步下降?水與空氣質量如何持續改善?越是接近“還子孫後代一江碧水”的目標,就越要付出更加艱辛的努力。

為了綠水青山錦繡瀟湘,湖南各職能部門毅然決然地扛起了一湖四水生態修復的重任,觀潮君近期走訪了湖南多個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專案,在青山綠水與草長鶯飛之間,也許我們已經找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紐帶——溼地。

困境

眾所周知,水環境問題往往是“汙染在水中、根子在岸上”。而對於湘江治理來說,經過多年努力,整頓岸上工廠違法排汙,挖沙採礦等問題,解決得比較好,清水塘等老工業區紛紛轉型升級,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清水塘老工業區轉型發展暨三一能源裝備園、綠地濱江科創園開工儀式在株洲市清水塘老工業區舉行。

但農業面源汙染,以及村鎮汙水源頭治理,還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為一湖四水療傷,除了前期要“去除病灶”,還得持續清理“毛細血管”。

簡單來說,農業種植需要施肥,那麼肥料中未被土壤吸收的氨氮磷等元素,會隨著水排入江河……這就是因農業活動產生的,農業面源汙染;如果農戶因生活而產生的汙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至江河的話,這就是村鎮生活汙水汙染。

城市居民產生的生活汙水,由管網收集至汙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然而,廣大農村民居分散,缺乏大規模管網建設和集中處理的條件,長期任由自排,久而久之,就會產生一定的危害。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洋沙湖溼地修復前,垃圾堆積如山。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洋沙湖溼地修復前,臭氣熏天的水塘。

一潭死水,魚蝦也絕跡了,鳥兒也不再飛來了。就像大地上一個個的小瘡口,經年累積終會成為巨大的瘡疤。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洋沙湖溼地修復後,映日荷花別樣紅。

解局

腎功能衰竭的人,需要做血液透析,透過人工腎將血液中蓄積的過多毒素清除。生態問題也同樣如此。

我們知道,地球有三大生態系統,森林、海洋、溼地。

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海洋被稱為“地球之心”,而溼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覆蓋地球表面僅有6%的溼地,卻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種提供了生存環境。

除了維持生物多樣性以外,溼地還在應對氣候變化、抵禦災害、涵養水源、淨化水體、提供物質基礎等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

被譽為“地球之腎”的溼地,是自然界中自淨能力最強的生態系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功效。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梭魚草,是一種生長迅速,且極具觀賞價值的溼地植物。

湖南省林科院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宋慶安向觀潮君介紹:

溼地低平的地勢和緩慢的水流,可以讓汙染物中的懸浮物在水生植物的作用下被攔截、沉降;同時,水生美人蕉、菖蒲、梭魚草等溼地植物可直接吸收水體中的氮磷等營養物質,並對水體中的重金屬等汙染物質進行富集;廣泛分佈於水體、基質和植物根系等環境中的微生物能夠參與多種分解、氧化還原反應,可以降解、去除各類汙染物。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用於村鎮居民生活汙水處理的人工溼地,透過三級沉澱、淨化,可以處理百餘戶村民的生活汙水。

根據專家估算,1畝溼地,可以幫助50畝左右的耕地解決農業面源汙染問題。

在岳陽市屈原區古湖溼地,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人員侯志勇舉著的兩瓶水,向我們展示了溼地對於水質淨化的超強能力: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左邊是淨化之前入水口的水,右邊是經過溼地沉澱淨化之後出水口的水,差異十分明顯。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岳陽市屈原區古湖溼地淨水路徑示意圖。

據瞭解,在岳陽市屈原區古湖溼地,汙水透過沉澱,三級淨化,最後進入穩定池再從出水口出來,這個過程基本需要7天左右,進入溼地水質是V類,出來可能就是Ⅲ類,可謂是讓汙水“脫胎換骨”。

其他退耕還林還溼專案點資料的對比,也讓觀潮君感到十分振奮:衡東縣退耕還溼專案,幸福港農業面源汙染水體,經過多級淨溼地淨化後從原來的V類,劣V類水,現如今總體水質達到Ⅲ類;祁陽縣退耕還林還溼試點湘江水質全面恢復並穩定在Ⅲ類以上,湘江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

並且,退耕還溼屬於農業種植結構調整的一部分,在不改變耕地土地性質、不破壞水稻田耕作層的前提下,栽植部分溼地經濟作物,如湘蓮、茭白、荸薺等,不僅能提高經濟收入,還能為當地貧困戶提供就業機會,在有需要的時候能立即恢復成耕地,從而實現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三贏”。

溼地“渾身都是寶”,“母親河”治理少不了!

突破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湘潭縣唐家湖溼地公園一隅。

其實,這麼好的工程,湖南早就給“母親河”安排上了:

為貫徹落實湖南省委書記杜家毫關於湘江保護與治理“一號重點工程”“在湘江兩岸開展退耕還溼、退耕還林試點”的重要部署,2016年起,湖南省在湘江流域8市開展退耕還林還溼試點,打造湘江流域生態屏障。隨後逐步推廣到湘、資、沅、澧四水流域,擴大退耕還林還溼試點範圍,並打造示範工程。

湖南省林業局成立了由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省林業科學院、中科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世界自然基金會等科研機構提供支援的技術諮詢團隊,積極推進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工作。

以淨水、淨土、淨氣為目標,以少動土、好維護、低成本、高效率、易管理、可推廣為原則,不斷積累經驗。

截至目前,全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還溼面積3。85萬畝,涉及14個市州47個縣市區57個專案點。全省退耕還林還溼試點區共截流淨化農業面源汙染總面積約154多萬畝,年淨化汙水能力可達97538萬立方米。

檢測資料表明,溼地淨化後,水質可由Ⅳ或近Ⅴ類提升至Ⅳ甚至區域性達Ⅲ類。退耕還林還溼後,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試點區植物種類平均增加20種,動物種類平均增加5種。

蛻變

簡單來說,退耕還林還溼,就是給我們的一湖四水織一條“綠圍巾”。

隨著溼地修復的不斷推進,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溼地獨有的生態美景圖。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萱洲溼地公園秀美的日落之景。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站在電線上的叫池鷺,它們還有個外號叫“老等”,因為可以站上三四個小時,但是一旦發現有魚,便會迅速飛下去捕食。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湘潭唐家湖,八月荷花正盛。當地村民說,等到了十月,門前溼地裡種的荸薺將迎來大豐收。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永州祁陽浯溪溼地公園,湘江干流清澈無比。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洋沙湖溼地公園,我們能看到自由奔跑的麋鹿和白鷺。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洋沙湖溼地公園,其樂融融的天鵝五口之家。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湘江一級支流,長沙寧鄉靳江河。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婁底市婁星區退耕還林還溼專案點,接天蓮葉無窮碧。

湘江治理與生態修復,“小”溼地竟有“大”功效

▲曾經水質不斷下降,由Ⅲ類降到Ⅳ類,總磷、總氮嚴重超標,部分月份水質達到Ⅴ類和劣Ⅴ類的黃家湖,透過退耕還林還溼試點之後,水質已經連續17個月達到Ⅲ類標準。

隨著退耕還林還溼專案的不斷推進,這幅一湖四水安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錦繡瀟湘生態美景圖,正緩緩鋪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