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由 育兒知識百科大全文章 發表于 娛樂2021-06-27
簡介當孩子被小集體冷落或拒絕時,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寶寶解決這個問題呢

別人都不給自家小孩玩是怎麼回事

隨著孩子慢慢會走、會說話後,孩子會越來越喜歡和同伴玩耍,但有些孩子加入集體的過程並不順利。

有寶媽曾給小編留言說,女兒特別喜歡交朋友,但想和別人玩時卻經常遭到拒絕或冷落,看著孩子失落的小表情,當家長的別提有多心疼了!

在孩子剛學習交朋友時,這樣的問題很常見。當孩子被小集體冷落或拒絕時,家長又該如何幫助寶寶解決這個問題呢?

01

孩子被“排擠”家長千萬不要這樣做

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排擠,相信每位家長都會心疼不已。一方面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不被人喜歡,另一方面害怕孩子受打擊後變得自卑、怯懦。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

這時家長的引導就非常重要了,正確的引導能帶孩子走出困境,而錯誤的引導,則會加深孩子受到的傷害。比如:

1、

維護寶寶,指責別人

在看到孩子被冷落和拒絕後,有些家長心中氣憤不已:

“誰稀罕跟他玩,不跟我們玩,我們還不喜歡跟他玩呢”;

“以後別理他,咱也不跟他玩”……

家長

將問題歸咎到別人身上

,看似在維護孩子,其實會讓孩子

變得越來越“自我”,更難交到朋友。

而且還可能在孩子心中

留下怨恨的種子,讓孩子認為:“都是對方的錯”。

在這樣的思維模式下,孩子容易形成

偏執型人格

。長大後一旦被人拒絕,有可能會走上歪路,比如近幾年被曝出的女友要分手,小夥就殺人的案例。

家長要慢慢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拒絕和被拒絕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2、

指責孩子“無能”

與指責其他孩子相反,有些家長傾向於指責自家孩子:

“沒一點出息,你就上去跟他們玩呀!”

“人家都能玩,你怎麼不去玩?”

“你嘴都張不開,誰會喜歡跟你玩”……

表面來看是在為孩子解決問題,其實孩子依然不知道該如何去做,

家長失望和急躁的語氣,將嚴重打擊孩子的交友信心。

孩子剛開始學習交朋友,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社交困擾,家長正確引導,才能幫助孩子走出困境。

02

幫助孩子尋找原因

說起來孩子之間的冷落和排擠,原因也多種多樣,有時是嫌棄對方不衛生,有時是嫌棄對方不會玩遊戲,有時只是單純的覺得對方小……

網上就有不少這種帖子,兩歲半的寶寶總喜歡和四五歲甚至五六歲的孩子玩,雖然孩子表現的很禮貌,但總是被哥哥姐姐拒絕。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圖片來源:知乎問題截圖)

而拒絕的理由大家閉著眼睛就能想出來,無非是孩子太小,論運動體力,比不過5、6歲的孩子;論秩序性,2歲多的孩子很難像5、6歲的孩子一樣遵守遊戲規則。所以大孩子不喜歡帶小寶寶玩,也在情理之中。

同齡之間交友易受挫的小朋友,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1、

容易被忽視的孩子(內向、慢熱)

簡單來講,就是比較內向的孩子,這類孩子性格比較溫順,不會“人來瘋”。

他們並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不擅長在社交場合表達自我,溝通技巧較弱。

2、

被排擠的孩子(霸道強勢)

這類孩子強勢霸道,不懂分享,不遵守遊戲規則,很容易成為小集體的孤立物件。

比如英國紀錄片《孩子的小宇宙》中的伊芙麗,她第一個騎上三輪車,該輪到別人玩時她卻一直霸佔著不下來;獨霸樹屋,即使自己不玩也不允許其他小朋友玩;還說貶低人的話……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圖片來源:《孩子的小宇宙》)

慢慢地小朋友們開始集體排斥她。這種排斥,不需要商量,而是小朋友之間的自發行為。

如果伊芙麗不能改變所作所為,排擠行為將持續存在。

03

如何幫助被冷落和排擠的孩子?

家長需要認識到孩子身上的問題,然後引導孩子做出改變。

1、

樹立孩子交友自信心

在孩子受到冷落和排擠時,家長要好好安撫孩子的情緒並樹立孩子的自信。在這方面,蔡少芬就做的不錯。

在一檔親子類節目中,蔡少芬的小女兒包子被其他小朋友冷落,甚至還有小朋友耿直地說自己更喜歡包子的姐姐。

包子難過的哭著找蔡少芬,並訴苦道:“他沒有跟我坐,他們只喜歡姐姐”。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圖片來源:《不可思議的媽媽》)

蔡少芬

沒有指責其他孩子,也沒有指責包子,而是肯定孩子的情緒

:“我覺得你那個感受是真實的,我也接受你的那種感受。”

在包子表示他們只喜歡姐姐,不喜歡自己時,蔡少芬

及時幫助孩子樹立自信

:“他們都愛你的,他們怎麼可能不愛你,你那麼可愛。

但是有些時候,人會有不同的表達。

最後,蔡少芬教導包子做好自己:“

就是你的笑容多一點,你主動一點,你做回自己,他們肯定會被你吸引的。

不要總計較別人怎麼樣,那樣永遠不會開心。要先做好自己,才能吸引到別人。

在媽媽的開導和肯定下,包子雖然被拒絕多次,但仍然能“屢敗屢戰”,在節目最後,終於結交到了自己的第一個朋友。

2、

體現個人價值,作出貢獻

這是一個很好用的方法,當孩子能在集體中體現價值時,孩子會自動被集體接納。

比如紀錄片《小孩的神秘生活》中內向、慢熱的許家潤。

一開始許家潤因為愛哭被其他小朋友冷落和排斥,後來慢慢融入了集體,他是如何做的呢?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圖片來源:《小孩的神秘生活》)

在一場遊戲中,老師要求孩子們從大箱子裡取出各自的名牌。但是,箱子裡放的有活章魚。

孩子們都嚇退了,只有許家潤很淡定地從箱子裡,取出了所有小朋友的名牌,這下愛哭包一下子成為了孩子們眼中的英雄。

“媽媽,他們都不跟我玩!”容易受到排擠的孩子一般是這兩類!

(圖片來源:《小孩的神秘生活》)

許家潤還是那個內向的許家潤,但因為他在群體中體現了價值,所以受到了小朋友的接納。

所以,如果寶寶比較內向,臉皮薄,可以嘗試多幹實事。

比如小朋友一起搭積木時,幫忙運積木;在小區玩沙子時,可以把自己的工具拿出來一起分享;如果有小朋友摔倒了,幫忙把她扶起來……慢慢的寶寶就會被其他小夥伴接納!

3、

遵守秩序和規則

在集體活動中,

如果你不能成為遊戲的制定者,就要成為遊戲規則的服從者

,尤其是新來的朋友,沒有孩子喜歡一加入就破壞遊戲規則和欺負人的小朋友。

就像上述霸道強勢、不講理的伊芙麗,當她意識到了在幼兒園霸道不會有人順從自己時,她放低了姿態,小朋友看到她的改變,排斥感慢慢消失,伊芙麗最終重新被群體接納。

如果寶寶屬於霸道強勢的這類,家長要教給孩子化解衝突的方法;強勢的孩子往往有無限活力,所以家長可以鼓勵孩子邀請朋友到家裡來玩,讓孩子學習待客,安排遊戲活動等。

其實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或大或小的社交問題,即便孩子是“社交小達人”,也會有社交困擾,這是很普遍的現象。

我們家長要以長遠的目光看待問題,不要把一件小事想象成大災難,除了適當引導孩子學習社交,也要相信孩子的自我成長能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