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由 鳥哥筆記 發表于 娛樂2023-01-16
簡介在樣例模型中:渠道總得分=數量得分*權重1+行為得分*權重2+商業得分*權重3+成本得分*權重4+質量得分*權重5大體模型介紹完畢,下面來深入講解模型演算法(如果對於演算法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跳過第三章,直接看第四部分的模型應用和模型推廣)

三級指標權重如何計算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作者:姜頔 來源:鳥哥筆記

“網際網路下半場”的概念在2016年由美團CEO王興提出,大概意思是,中國網際網路人口紅利吃了二十多年,也該吃光了,網際網路公司的發展的方式已經由上半場的“速度和流量”,轉變為“深度和創新”。

如果以2016年作為網際網路的上下半場分界線,那麼下半場已經到了第3個年頭了,好多人到現都還沒摸透上半場規則,我們便趕鴨子上架般的來到下半場了。

上半場可以追溯至1995年,到2016年已經走過了21個年頭,若按照足球比賽來講,上下半場時間相同,可事實真的如此麼?

我唯一能夠確定的是留給我們的時間真的不多了,艱難程度堪比國足出現。

我們都看過了ofo完成E2-1輪融資8。66億,也看過了退款人數超過千萬;

看過了拼多多一夜爆紅,也看過了一夜被“盜”千萬;

人們都認定網際網路就是燒錢的行業,燒錢不一定成功,但不燒錢一定不會成功。

上半場我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不管孰對孰錯,接下來我們關心的是,應該做什麼,做什麼才能活下去,不被時代所淘汰。

於是乎,更多的人恍然大明白,認識到了使用者增長的重要性,沒錯,

下半場我們的課題就是使用者增長。

個人理解,能用錢辦到的事那都不叫事兒,也不叫增長,換誰都能做。但如何用更少的錢(不花錢)帶來更優質的量,那才叫使用者增長,才叫學問,也是下半場的核心玩法。

今天我們圍繞渠道,分享一些使用者增長的心得,具體內容如下:

1。渠道現狀

2。模型概述

3。模型演算法

4。模型的應用

5。模型的推廣

一、渠道的現狀

“下半場”渠道三大難題:

1。 獲取使用者流量難

2。 投放資金少

3。 使用者留存難

現在渠道流量難題可用一句話描述:預算少、求使用者、質量差。

更惡劣的是,渠道流量作弊現象十分猖獗,虛擬機器、裝置重複啟用、異常裝置等刷量普遍存在。

如何在這種困難模式的大環境下,還能保證渠道投放精細化運營,做到使用者增長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下

渠道評估模型,透過多維度評估渠道流量質量,把錢花在刀刃上。

在講模型前,先簡單的介紹幾種常見的渠道投放的結算方式:

CPA:cost per action按使用者啟用付費

CPC:cost per click按點選收費

CPD:(1)cost per download 按下載計費(2)cost per day 按天計費

CPS:cost per sale按銷售額計費

CPT:cost per time按時間計費

CPM:cost per mille按千人展示計費

通常互金行業用的比較多的方式是CPS,而像汽車之家、易車網等諮詢類平臺多用CPC、CPD的方式進行結算。

互金行業的拉新相對水分較小(只是相對哈),互金商業模式加上CPS的結算方式,需要使用者手機號、身份證等資訊,還要進行實際的投資,所以使得渠道新增作弊成本較高。

對渠道後續評分也相對簡單,多以轉化、首投金額(GMV)、購買產品期限、產品交叉購買、復投率、資金復投率等指標來綜合判斷渠道拉新使用者質量。

諮詢類平臺多以CPC、CPD結算,相對水分就很大了,因為沒有強制使用者註冊登入,可以用訪客身份登入,致使許多使用者的關鍵資訊是抓取不到或者抓取不全的。

所以無論是機器刷還是人刷的現象超乎你的想象,加上後期留存、GMV、UGC、有效行為等等問題,需要多維度因素評估渠道質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諮詢類APP,渠道A的結算方式是CPD,即按下載收費,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 花了很多錢,使用者只是下載,但沒開啟過APP

(2) 花了很多錢,使用者下載開啟APP,但留存差到爆炸

(3) 花了很多錢,使用者下載開啟APP,留存也ok,但沒有任何其他有效行為

(4) 花了很多錢,使用者下載開啟APP,留存有效行為都ok,但是發現是虛擬機器、裝置異常或者重複啟用(解除安裝APP再重新安裝)

(5) 使用者下載開啟APP,留存有效行為都ok,機器也ok,但花了很多很多錢

上述只是簡單的羅列了幾種情況,其實實操起來問題更多。

什麼是好渠道,什麼是壞渠道,不是簡簡單單的留存高、使用者行為好、成本低或者是GMV高就能說這個渠道質量好,怎樣綜合考慮渠道質量,今天就給大家介紹渠道評估模型。

模型就以困難模式下的諮詢類渠道拉新為例講解

,我相信這類渠道評估模型要是玩明白了,其他型別平臺應該是得心應手。

二、模型概述

先把成品給大家展示一下,讓大家對這個模型有個初步印象,接下來再具體講解細節。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模型首頁展示圖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演算法頁圖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演算法頁放大圖

簡單的講就是,模型是透過演算法頁的不同變數(指標),對渠道進行標準化打分,再根據各項指標不同的權重,彙總一個總得分,各項指標可以向下拆分一級、二級或更多級指標。

在樣例模型中:

渠道總得分=

數量得分*權重1+行為得分*權重2+商業得分*權重3+成本得分*權重4+質量得分*權重5

大體模型介紹完畢,下面來深入講解模型演算法

(如果對於演算法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跳過第三章,直接看第四部分的模型應用和模型推廣)

三、模型演算法:

納入評級庫標準:

(1)所有新增渠道

(2)資料異常無法獲取正確資訊的渠道不參與評分

打分方法:

(1)各項一級指標、二級指標在0到100分範圍內打分,無及格分數線

(2)對於可獲取資料的定量指標,採用標準化的方式打分;若資料量級相差較大,可以先取對數,再進行標準化(減小量級差異造成的影響)

(3)從公司角度考慮,設定正向和反向指標,如新增人數為正向指標,成本為反向指標,即成本越高得分越低。

以新增得分為例:

其中,Qi為某個渠道的新增人數,Q為庫中所有渠道新增人數的最大值,或者Q也可以為預設的上限值。

以成本為例:

其中,Gi為某個渠道的成本,MAX( G )為庫中所有渠道人均成本的最大值,或者MAX( G )也可以為預設的上限值。

比如G設定為10,那麼高於10元的使用者此項得分會被評為0分。

MIN(G)為庫中所有渠道人均成本最小值,或者MIN(G)也可以為預設的下限值。

權重確立方法 層次分析法(AHP)

介紹一下層次分析法(AHP),AHP能把複雜系統的決策思維進行層次化,將決策過程中定性和定量的因素相結合。

透過判斷矩陣的建立、排序計算和一致性檢驗得到的最後結果具有說服力,避免由於人的主觀性導致權重預測與實際情況相矛盾的現象發生,在多目標規劃領域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首先我們確立5項一級指標:

數量得分,行為得分,商業得分,成本得分,質量得分

,計算主要步驟如下:

構造判斷矩陣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PS:層次分析法的軟體也可以從網下下載免費版本)

所以有下圖一級指標權重

權重分配圖

二&三級指標篩選(聚類)

1. 盲選:

將根據經驗得到的、現有的備選聚類變數全部納入模型,暫時不考慮某些變數是否合適。

2. 貢獻量分析:

透過方差分析,觀察分類是否存在顯著差異,踢出對模型聚類沒有貢獻的變數。

3. 相似矩陣分析:

輸出相似性矩陣,對相關係數進行分析,若兩變數相關係數接近1,說明兩個變數可以互相替代,踢出一個變數以達到降維目的。

4。 透過上述3步對變數進行篩選,既能踢出貢獻度較低變數,又將相關性將強的變數進行整合,最終輸出相互間屬性獨立的變數。

各項二、三級指標的權重也參照一級指標一樣,層次分析法進行權重分配,最終得到指標骨架圖,如下圖所示。

模型指標骨架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模型指標骨架圖

骨架填充與BI展示

將資料填充到骨架中,再按照自己想看的維度去做相應的BI展示,本文按周和月監控渠道,也可以按照日為最細顆粒度進行監控。接下來的第四章講解一些BI展示與應用。

四、模型的應用

使用模型後,就可以全面評估渠道的優劣,就好比料理要色、香、味俱全,渠道也要數量、行為、商業、成本和質量綜合評價。

模型製作完畢,接下來就到了應用環節,俗話說得好,一切不能將策略落地的資料分析都是耍流氓。

下面拋磚引玉的介紹一些基礎BI展示及應用,其實可深挖的東西很多,待各位讀者繼續深究。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最細顆粒度渠道總得分 展示圖(一)

各渠道近幾周(月)的走勢圖、本週得分、上週得分和環比值,同時在上方有按月和周切換按鈕,可以分不同時間維度觀測渠道。

簡單明瞭地將渠道最細顆粒度展示出來,劣質渠道關閉或者縮量,將預算轉移到好渠道上,使得優勢最大化。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付費渠道大盤 展示圖(二)

付費渠道總體走勢圖,按周和月監控所有付費渠道的情況,可以看出大盤的情況。

比如雙十一獲客非常難,成本偏高、使用者停留時間變短、GMV降低等,都可以從總結得出結論,針對618、雙十一、雙十二等節日做戰略性投放。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渠道總得分拆解圖 展示圖(三)

除了渠道總分,還可向下拆分看一級二級和三級指標情況,以便更好的瞭解渠道的屬性特點,針對不同渠道特性做精細化運營。

要新增量時候投什麼渠道,因為有些渠道雖然優秀,但新增數量會遇到瓶頸,渠道的同事經常跟我說錢花不出去,就是這麼個道理;

要商業轉化的時候投什麼渠道,有的量夠留存也好,但在商業轉化這方面表現一般。

這都是渠道的屬性,摸透了渠道會事半功倍,還能捎帶手的把KPI完成,豈止一個“穩”字了得。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付費&自然使用者對比圖 展示圖(四)

付費和自然使用者對比畫像,可以看得出自然使用者的行為A、行為B、留存和傳播係數K因子要高於付費使用者,而付費使用者的行為C、行為D和商業轉化高於自然使用者。

利用使用者增長思維,可以繼續挖掘,行為A、行為B是否會影響使用者的留存和傳播係數;行為C、行為D是否會影響使用者的商業轉化。

就舉個Twitter成功案例,Twitter發現新使用者在30天內關注了30個好友,這些使用者的留存率會非常高,新增的30天和關注30個好友就成為魔法數字,就是你的行為ABCD或者是還未發現的行為EFG,找到它便打開了使用者增長的大門。

五、模型的推廣

該模型不只侷限於渠道評估,還可以做活動評估、使用者質量評估、使用者積分評級系統等等。把相應的指標替換,賦予相應權重,便可套用此模型。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使用者評分 示例

至此,整個模型流程已經介紹完畢,後續還有許多種分析方法以及策略,在這裡只是拋磚引玉,就不多贅述了。

最後我們就把今天分析的過程捋一捋:

如何用更少的錢,帶來更優質的量?渠道質量評估模型|一文通透

流程魚骨圖

(1) 模型確立

(2) 納入資料庫標準確立

(3) 打分標準確立

(4) 權重計算

(5) 變數指標篩選與除錯

(6) 結果展示

(7) 分析並制定策略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標準化評級模型就到這裡,評級模型常用的有本文介紹的標準化模型,除此之外迴歸模型也有著廣泛的應用,今後也會和大家詳細的分享另一類模型在實際業務中的使用方法。

寫在後面:

希望這篇文章可以幫助廣大的運營人士,也能夠讓使用者瞭解平臺運營方式,同時歡迎同行與愛好者一起交流學習,提出您寶貴的意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