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娛樂

專訪印象筆記唐毅:科技獨角獸的中國“迴歸”路

由 21世紀經濟報道 發表于 娛樂2022-12-28
簡介唐毅出任中國區總經理後,印象筆記將本土化進行的更加徹底,從Evernote中國業務變為Evernote持股的中國企業:長達32個月的談判後,印象筆記在2017年底完成獨立重組,建立起美國Evernote公司、中方投資者、中方管理團隊三方均等

五釐米獨角仙多少錢一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趙娜 報道

“到今天,我們成了一傢俱有全球意義的新物種。”從Evernote到印象筆記、從中國業務到中國企業、從ToC產品到“All-in-One”平臺,印象筆記CEO唐毅不斷帶領團隊實現進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根據印象筆記與Evernote的初始約定,印象筆記團隊開發的新產品中,除與Evernote功能一致的以外,他們可以將產品推向海外市場。

這意味著,印象筆記的中國創新有望在未來數年走向全球。唐毅對此迴應說,“我們已經在推進出海工作,作為中國企業惠及全球使用者。”

專訪印象筆記唐毅:科技獨角獸的中國“迴歸”路

“迴歸”獨角獸陣營

從2012年開始,Evernote一度走衰,從明星創業公司成為媒體眼中“下一個倒下的獨角獸”。但在中國市場上,印象筆記業務迅速增長,增長速度、使用者粘度、付費轉化率等多個指標逐漸超過Evernote。

唐毅出任中國區總經理後,印象筆記將本土化進行的更加徹底,從Evernote中國業務變為Evernote持股的中國企業:長達32個月的談判後,印象筆記在2017年底完成獨立重組,建立起美國Evernote公司、中方投資者、中方管理團隊三方均等的持股結構;2021年3月,印象筆記的又一輪融資完成後,中方管理團隊透過追加投資成為公司最大持股方。

對於印象筆記的資本本土化程序,真成投資管理合夥人李劍威曾評價說,“這是一次非常有成效的外企混改。”

獲得絕對控制權的同時,印象筆記的業務本土化也在提速,公司面向中國使用者需求推出了一系列軟體和工具。

根據艾媒諮詢在今年9月釋出的新經濟獨角獸企業榜單,印象筆記最新估值已經超過11億美元。艾媒諮詢團隊認為,印象筆記從單一的個人筆記工具應用產品,發展成了一個超級資訊管理SaaS平臺,透過多元產品矩陣,在一眾雲筆記平臺的圍剿中突出重圍。

截至當前,印象筆記已構建軟體產品矩陣和知識硬體生態。

進入中國市場後,印象筆記成為很多人的“第二大腦”。有異地情侶用它來記錄日常,有使用者用它來打造個人極簡系統,還有支教老師用它儲存手寫教案。

但近年來,隨著印象筆記APP功能的不斷豐富,軟體執行一度變慢、卡頓閃退情況頻現。這讓很多老使用者吐槽“累覺不愛”,甚至有曾經的“印象大使”公開發文棄用。

“印象筆記變‘重’了一段時間,遭到了老使用者的詬病。”唐毅沒有迴避來自使用者的批評。他在本次採訪中迴應說,重是孕育新產品的階段選擇,最近最歡喜的,“是聽到老使用者說,‘印象筆記的精神回來了’。”

透過AI技術應用,印象筆記將碎片化資料轉化為結構化知識。記者瞭解到,印象筆記下一步將在使用者沉澱下來的資料上做服務,提高資訊處理能力併為使用者決策提供關鍵幫助。

緣何走向“All-in-One”

印象筆記進化過程,也是管理團隊從C到B,再到“All-in-One”模式探索的長征路。

當代職場人的工作正在更多的使用工具軟體,比如在知識工作者工作場景中,一些使用者習慣於用TickTick 管理清單、用Pocket儲存待讀、用Notion管理資訊、用Trello進行協同。

C端工具型產品的很大挑戰是使用者“用完即走”。在印象筆記團隊看來,將從資訊收集、記錄,到資訊分析、分享,再到知識沉澱的環節串起來,比每一個環節完成的有多極致一樣重要。

基於此,印象筆記在階段性豐富印象筆記APP的功能後,將一系列App推向市場。進而在提升使用者使用體驗的同時,透過整體的“All-in-One”模式能將使用者真正留在平臺上。

具體來說,使用者能夠同一個賬戶登陸產品矩陣裡的軟體,用以快速且有針對性地滿足不同需求;所有資料沉澱在印象筆記平臺,後者相當於個人和企業使用者的資訊儲存器、處理器;透過AI技術應用,印象筆記將個人和企業資料庫內的資訊建立自動關聯,形成類腦神經連線的知識圖譜。

十數年前,Evernote作為筆記應用的開山鼻祖,伴隨智慧手機的普及迅速佔領市場。公司前CEO Phil Libin 在2012年公司估值10億美元時公開表示,Evernote要成為“百年企業”。

從這一年開始,Evernote開始以“印象筆記”為名開啟中國征程。至此十年間,印象筆記團隊不僅已完成股權結構和業務的本土化,還為“第二大腦”賦予新價值,“不僅要能儲存,還應當能思考、為決策提供關鍵幫助。”

“在需求、市場、趨勢的變化中不斷調整自己,獨立生存並不斷髮展狀態。”在唐毅看來,基業是否長青的最重要衡量不是存在的年限,更在於運營的質量。也就是說,“在企業的生命週期中,是否能以持續的創新將使用者服務好。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