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生豬產業大鎮探訪記

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藝術2022-06-14
簡介“這個養豬場有3000平方米,本來可以養1800頭豬,現在為了防疫,需要降低養殖密度,今年3月養的這批豬公司給供應了1600頭

一個豬欄幾頭豬

生豬產業大鎮探訪記

生豬產業大鎮探訪記

根據農業農村部資料,至5月份第4周,全國豬肉價格已連續下降18周。我省最大的肉製品加工基地金鑼集團所在地臨沂市蘭山區半程鎮,生豬產業從業者,經歷著熟悉又陌生的起伏。

合同養殖戶——

“專心把豬養好就行了”

5月26日凌晨3點,記者從半程鎮出發,搭乘臨沂新程金鑼牧業有限公司業務員徐同勳的車,趕往莒南縣洙邊鎮洙邊村回收豬。夜還在沉睡,通往鄉間的小路被車燈暖橘色的光照亮。

“這條路我太熟悉了,昨天晚上9點多才從莒南往回跑。”徐同勳為莒南的十多家合同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負責從放苗到回收期間的管理。同樣不足4小時睡眠,他看上去精神比記者好得多。“養殖戶需要幫忙,再早也得趕過去,有時候得通宵裝車。養殖戶與公司簽好合同後,接苗、報送飼料、報送獸藥、收購屠宰都要透過我們,每天都要到戶。”

4點24分,到達洙邊村村東的養豬場,天際透出微光。鄉野空曠,頗有涼意。

“倒,倒,倒……”身穿羽絨服的養豬場老闆張丙華,擺手指揮著運豬專用車與裝豬臺對接,連續三把沒到位,他有點兒著急。“今天出欄360頭,這是第三車了。得抓緊裝車,趕在7點半之前把豬送到半程屠宰場,再晚了天熱起來,豬在車上容易出狀況。”一夜未睡,他聲音有些沙啞。

10分鐘過後,養豬場熱鬧起來。穿著藍色隔離衣的趕豬人賀秀東站在狹長的趕豬臺裡,一邊用小木棍敲打著圓形鐵片一邊吆喝,把一頭頭小肥豬趕上車。

張丙華是個“80後”,從2006年開始養豬。起初他是散養戶,養了100多頭豬。2014年養豬場擴建,開始規模化養殖。2020年投資45萬元,增建一個1200平方米養豬棚,總養殖規模達到2000頭。“這是我跟金鑼合作養殖的第二批豬,跟公司簽訂合同,一頭豬交200元押金,豬苗、飼料都由公司統一提供,養到200斤左右的時候公司來車回收。”

張丙華算了一筆賬:如果自己投資養豬,一頭仔豬至少要1000元,養到出欄得吃1000多元的飼料,也就是說一頭豬的成本至少得2000元,2000頭豬就是400萬元。“今年豬價下跌,外三元豬1月份還能賣到17元一斤,現在跌得一斤不到10元了。自己投資的話風險太大了。養合同豬,專心把豬養好就行,市場風險公司來承擔。”

去年10月,張丙華第一批合同豬出欄時,趕上了價格走低,回收時一斤賣到15元左右。結算後,每頭豬平均收益322元,扣掉每頭80元的承包成本,淨利潤超過48萬元。現在回收價比當時的價格跌了三分之一還多,這批豬還能保本嗎?張丙華心裡也犯嘀咕。

“為了合作長期性和穩定性,我們必須要保證合同養殖戶的利潤。”徐同勳說,水漲船高,養殖戶跟公司是分紅的,公司掙得多,養殖戶就掙得多點兒,公司掙得少,養殖戶就掙得少點兒。

從散養戶到規模養殖戶,再到合同養殖戶,張丙華如今可以坦然面對“豬週期”。不過,成為張丙華一樣的合同養殖戶,並不那麼容易。“公司挑選合作養殖戶的條件很嚴格,對養殖規模、基礎設施有硬性要求,像地暖、汙水處理裝置等都必須配備。”徐同勳說。

5點51分,灰白色的雲層漸漸散淡,透出一縷縷淺藍色的天空。120頭小肥豬入籠。辦好交接手續,運豬車緩緩啟動。

“去年豬肉價格高得離譜,現在這個價格才正常。這是政府保供穩價措施起作用了,就得讓老百姓吃得起肉啊!”張丙華說。作為養殖戶,張丙華覺得豬肉價格高、能多賺錢是好事。不過,養了這麼多年豬,他最希望豬價別大起大落。“很矛盾,哈哈哈。”

養殖散戶——

清欄,觀望,等行情

“今天買的後腿肉13塊5一斤,去年這時候得二十二三。”5月26日早上8點半,在半程鎮小郝埠村的飯香傻小二餐廳門口,記者遇上了買菜歸來的老闆張世安。“對咱來說肯定是好事啊!現在好多炒肉的菜已經調價了,像辣椒炒肉去年賣25元一份,現在頂多20元。”

飯香傻小二餐廳所在的小郝埠村,是“金鑼老廠”駐地,也曾是養豬大村。村裡不僅養殖戶多,還有不少人從事生豬經紀人、抓豬人等營生。

“我們村之前幾乎家家戶戶都養豬,多的一家養五六千頭。現在空欄的多,全村可能都湊不齊600頭豬,我家就剩下一頭老母豬了。”62歲的閆學芹當生豬經紀人已經17個年頭,作為養殖戶和買豬人之間的中介,他其實是個“交易員”。

“前兩年行情好,生豬一斤能賣到20元。”閆學芹說,現在仔豬貴,一袋飼料一年漲了30元,豬價卻持續下跌。“一般散養戶的養殖存活率在70%左右,這個行情進仔豬,搞不好就賠錢,很多養殖戶清欄後消好了毒等行情。”

養豬掙錢不易,“豬週期”令散養戶頭疼。閆學芹說,有養殖戶前幾年說“生豬就是到10元一斤俺也不養了,賠毀了”;去年生豬到20元一斤了,他說“20元一斤俺也不眼紅,真讓它傷透了”。

散養戶繼續觀望,閆學芹幫散戶賣豬的中介生意也受到了影響。去年,他一天能收二三十頭豬,多的時候能收到一百來頭。今年正月至今,一共收了一百來頭豬,總共掙了不到3000元。

又是一天無豬可收。記者跟閆學芹邊逛邊探討“養豬經”,迎面碰上了趕集回來的村民彭振蘭。

走到彭振蘭的養豬場,七八十隻土雞爭先恐後出來“迎接”。西南角的豬棚裡,分欄圈養著25頭肥豬和一頭老母豬。每個豬欄有20多平方米,其中一個豬欄養了10頭肥豬,其他豬欄更空蕩。

“以前這些豬欄都是滿滿的,總共能養一百來頭豬。”64歲的彭振蘭養豬已有小20年,說到這些年在“豬週期”中的起起伏伏,她感慨不已,“第一年掙點兒錢,第二年又賠上了,第三年又有可能賺了,沒有賬算。今年這個行情,養一天豬賠一天錢。”

“散養戶抗風險能力差,這次價格波動,不少散養戶得退出。大家夥兒都清楚,規模化標準化養豬是大趨勢。一些多年的散養戶,有經驗,也想把場地、環保、防疫等搞得更好,但這是筆不小的錢。如果能有一些補貼或者低息貸款,就好了。”閆學芹說。

龍頭企業——

利潤空間變小,但必須保持產業鏈穩定

5月26日中午,剛到金鑼牧業半程養殖場,負責人朱崇現就從門縫裡擠了出來。

初夏的驕陽已熱情似火。被長衫長褲捂著,他滿頭是汗。“老母豬生小豬後,在我們場養上30天,然後放給合同養殖戶飼養。現在,每個月都有三四千頭仔豬出廠。”

金鑼集團從自繁自育入手,探索“公司+基地+農戶”的生豬生產經營模式,仔豬繁育是關鍵一環。

記者想看看吃奶的小仔豬,被朱崇現婉言拒絕。“不能進啊,養殖場封閉式管理,員工出去一趟回來都要嚴格消毒、隔離才能進場。”

採訪中,這樣的被拒絕,有多次。特別是在合同養殖戶那裡。

在半程鎮小柳汪村,合同養殖戶王哲華指著新增設的消毒間說:“先噴霧消毒,再洗澡,再隔離。我僱了兩個工人,沒有特殊情況他們一般要等這批豬出欄才出來,要吃什麼我就給送過來,也得消毒隔離之後才能拿進去。這10畝地有8路攝像頭,公司時時監控。嚴格管控很有效果,每批豬的存活率都能達到95%左右。”

在半程鎮東石溝村,記者同樣沒能進入王連峰養豬場的外圍,只能隔著防護網與他交談。“這個養豬場有3000平方米,本來可以養1800頭豬,現在為了防疫,需要降低養殖密度,今年3月養的這批豬公司給供應了1600頭。公司控制得很嚴格。不過,豬價再跌下去或許就不夠工錢了。我本來僱了兩個工人,4月減了一個,我把老伴兒拉過來一起幹,就為了降低成本。”

合同養豬儘管風險小,但到了一定規模,每一筆小錢都會被放大。“一頭豬押金200元,1600頭就是30多萬元。結算價格一頭少10元可能看不在眼,1600頭豬1。6萬元就沒了。”王連峰眉頭微皺。

“在目前的價格情況下,公司利潤空間變小,生產、養殖壓力大。但為了保持產業鏈的穩定,齊齊哈爾和雲南紅河的牧業公司會在今年陸續投產,生豬產量會進一步提升。”臨沂新程金鑼牧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

下午4點半,亞洲最大單體屠宰車間參觀廊道上,冷氣開得很足,幾百名“全副武裝”的工人還在屠宰、加工等多條自動化生產線前緊張忙碌。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集團有限公司質檢科科長田樹臣認為,豬肉價格下跌與總體產能恢復密切關聯,也與部分養殖戶拋售有一定關係。與之相對應的是,生豬屠宰量大幅增加。

目前,半程屠宰車間日屠宰量七八千頭,其中,公司自有養殖場和五統一合作養殖佔40%,規模化養殖場佔35%,小規模養殖戶佔25%。“之後,公司還會進一步提升規模化養殖場和合作社專業養殖豬源比例。”田樹臣說。

“豬肉價格暴漲或暴跌都不是好事。當前養殖端特別是散養戶,往往是被動承擔豬肉價格帶來的市場風險。前幾年,金鑼價格指數創立,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生豬、豬肉市場價格資訊不對稱的問題。”臨沂新程金鑼肉製品集團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這個全省最大的肉製品加工基地所在地蹲點兩日,記者採訪從生產、屠宰到肉製品加工的產業鏈多個環節,聽到多位生豬產業專業人士的建議:透過建鏈補鏈強鏈,形成規模化、一體化、規範化經營優勢。這既可避免存欄出欄數量的大起大落,也有利於提高養殖、加工水平,從而抵禦由市場價格波動導致的風險,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

(大眾日報記者 陳巨慧 報道)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