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由 漢府古文化 發表于 藝術2022-06-05
簡介乾隆得到第一幅《富春山居圖》是在1745年, 皇帝愛不釋手, 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 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 加蓋玉璽, 還逢人就邀詩題詞, 將留白處題得滿滿五十六則讚歎詩、蓋滿各式鈐印

富春山居圖是送給誰的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鉅作, 寬33釐米, 長636。9釐米, 成於1347年。元代畫家開始以紙為畫本, 元畫靈動松秀的筆墨已然初具, 而黃公望享年85歲, 至其晚年則紙本水墨的技法已經爐火純青。其《富春山居圖》, 可以說是代表其晚年風格的經典之作。據說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曾花費了七八年功夫。他一生遊盡名山大川, 長期身居深山叢林之間, 觀察樹木的千姿百態, 細看激流浪濤, 甚至在風雨交加之際也外出觀看體會, 日出日落的雄偉景觀, 四時的陰霧之氣象對畫家更是可貴的體會。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黃公望晚年定居富春江畔, 雖年逾八旬, 但由於對富春江的山水樹木懷有深厚感情, 還經常扶杖出遊, 所到之處, 只要發現秀美的山林樹木、奇峰怪石, 總要當場記錄下來, 絕不放過。畫家愛富春江, 畫富春江, 對富春江有極為深切的體會, 才能把富春江景色表現得出神入化。令觀者猶如置身於綺麗山光水色之中。這幅6米多的長卷, 被後世稱為中國山水畫長卷“第一神品”。

1350年, 黃公望將此圖題款送給無用上人, 當時無用上人就“顧慮有巧取豪奪者”, 不幸被他言中, 《富春山居圖》在其後六百多年的歲月裡實在是“命運坎坷”。

明代沈周獲得此圖, 請朋友題跋, 卻被這人的兒子藏匿而失。無奈之下的沈周只好憑記憶自己畫了一幅, 聊慰相思之苦。之後又經樊舜、談志伊、董其昌之手, 董其昌晚年把它賣給了江南的官宦人家吳正志。吳老爺子臨終前囑咐將此畫燒了陪葬, 雖然被從火中搶出, 但畫卷中間已燒出幾個連珠洞, 從此, 《富春山居圖》便分了家。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吳家後人得到後, 將燒成兩半的畫卷分別精心裝裱, 前半段比較小的部分稱做《剩山圖》, 現藏浙江省博物館, 是“鎮館之寶”。後半段保留了原畫主體內容的便是《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近年來也有人認為此圖不止兩段, 我們期待有朝一日能看見它的全貌。

乾隆得到第一幅《富春山居圖》是在1745年, 皇帝愛不釋手, 把它珍藏在身邊不時取出來欣賞, 並且在6米長卷的留白處賦詩題詞, 加蓋玉璽, 還逢人就邀詩題詞, 將留白處題得滿滿五十六則讚歎詩、蓋滿各式鈐印。但沒想到的是, 第二年, 又一幅《富春山居圖》也進了宮。

乾隆帝是個喜歡“文物收藏”的人, 他堅持說第一卷是真跡, 朝中的大臣們不知道是真的看不出來、還是要顧及皇帝的面子, 也都同意乾隆的判斷。但乾隆同時也把第二幅“假畫”收了, 據說皇帝認為, “雖然是假的, 但畫得還不錯”。就這樣, 這幅真跡不受打擾地在清宮裡靜靜地躺了近二百年, 直到1933年, 北京故宮重要文物南遷, 萬餘箱的珍貴文物分5批先運抵上海, 後又運至南京。

假作真時真亦假,《富春山居圖》是偽作還是真跡?

文物停放上海期間, 徐邦達在庫房裡看到了這兩幅《富春山居圖》, 經過仔細考證, 他發現乾隆御筆題說是假的那張, 實際是真的, 而乾隆題了很多字說是真的那張卻是假的, 推翻了先人的定論, 才還它一個真實的面目。值得慶幸的是, 因乾隆看走眼, 沒在上面塗塗寫寫, 真跡的原貌得以完整儲存。

而今, 這兩卷《富春山居圖》都存放在臺北故宮博物院, 共同見證著中國書畫收藏史上的一段奇談。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