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由 蝴蝶花雨話教育 發表于 藝術2022-04-20
簡介從白思在龍溪河上建橋方便兩岸百姓,到稅西恆修建龍窩水電站,再到集中百姓的力量修建渡槽

例 綠的出奇 藍的什麼

水是生命之源。只要一提到水,沒有誰不對它生出一種說不出來的親近感的。有人說,我們本來就是來自於水。這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都對水情有獨鍾,寫水的名句那是層出不窮——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這是多麼絢爛明豔的江上勝境;“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是多麼清新淡雅的田園小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這是多麼宏闊奔放的豪邁壯景……這一幀幀美好的畫卷,誰不歡呼雀躍,誰不想要一睹水的美妙呢?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但是,水給予我們的並不都是美好,更多的是給我們刻骨銘心的災難記憶。“洪水橫流,氾濫於天下;水逆行,氾濫於中國。”正是因為水患達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才有了大禹這個英雄的出世。而考古研究也證實,龍山文化時期的王城崗遺址的西城就是被山洪沖毀,城內沖溝以及城牆基槽被洪水沖毀的痕跡十分明顯。

而從那以後,水患就成了懸在頭頂的一把刀:商湯多次遷都,就是被洪水所迫;公元前138年,黃河於平原郡決口,大規模饑荒造成人相食的悲慘景象;617年,河南、山東大水,餓殍滿野,造成“死者日數萬人”的悲慘景象……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一幕又一幕的人間慘劇都在警示著人們,必須要化水害為水利。這就成了擺在所有人面前的一個必須要跨越的難題。從鄭國修鄭國渠,李冰父子修都江堰開始,我國人民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探尋的腳步。

01、一座龍橋就是一個故事

瀘州是一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長江、沱江、赤水河、古藺河、永寧河……水系很是發達。有這麼多的河流,帶來水利的同時,也會帶來水害。如何化害為利呢?聰明智慧的瀘州人在許多河流上都修建了龍橋。

龍橋或許不是瀘州人的首創,但是他們卻是對龍橋投入熱情最多,建設最多,成就最高的。這樣的評價或許沒有人反駁吧。這些龍橋中,耳熟能詳的,就有九曲河的龍腦橋、鴻雁橋;瀨溪河的萬壽橋、江安橋;馬溪河的白鶴橋、觀音橋;龍溪河的順對子橋、白思橋……每一座橋不但有著自己獨特的造型,精美的雕刻,還有著讓人神往的傳說。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順對子橋修建於明代,是一座平板梁橋,只有橋中部的4個橋墩上雕刻著一條圓雕龍。龍首上揚,口微啟,露牙含珠,凸目、凸鼻,龍吻短平,角捲曲,龍身刻有云紋。龍尾有的呈捲曲狀,有的呈上翹狀,造型各異。第六孔橋板東側陰刻楷書“龍藏蛟伏”四字,“龍藏”與“蛟伏”之間淺浮雕寶劍一把。整個橋不務奢華,看上去古樸粗拙,卻沉穩內斂。

這是一個有故事的龍橋。據說,明萬曆年間,順對子橋落成,知州就在河上舉行慶典,什麼龍舟賽,龍燈賽,踩橋祭龍……怎麼就沒有我們呢?河裡的三頭水怪不舒服了,就掀起驚濤駭浪,如雪崩山裂一般。這時,橋上龍光四射,百姓的面前立起了一道銅牆鐵壁。水怪惱羞成怒,就撲向龍橋。四條金龍破壁而出,把水怪撕成了碎片……

而說到故事,我以為最有紀念意義的,當是白思橋,因為這是一個用人名命名的龍橋。那麼,它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傳說玉蟾山下的龍峽裡有一塊靈石成了精,就跑到石龍溪和鱔魚精鬥法。這一爭鬥,橋樑被毀,房屋被衝,百姓就連莊稼也顆粒無收。秀才白思就請千手觀音來降妖。靈石仗著自己道法高深,揚言,只要觀音能傷它一根毫髮,就任憑她發落。觀音知道只有聖潔的靈魂才能鎮住它的戾氣。白思聽說之後,主動跳進河裡鎮住靈石。靈石變成一座石橋,白思也化成了橋上的龍、獅、象……

據《瀘縣誌》載:“傳清初士人白思建。舊志作白獅橋。”這也就是說,這座橋是白思所建。筆者以為,白思應該是為治理水患而犧牲的,不然,老百姓為什麼要把他的故事代代相傳呢?

02、百年電站就是一根脊樑

利用水資源,就要讓它為我所用。而修建水電站,就是最好的方法。不要看現在修建一座水電站很是平常,但是如果時間回溯到一百年前呢?這恐怕就是一個幾乎不能完成的難題。但是,在瀘州,就有這樣一座水電站——洞窩水電站。它始建於1921年,是繼雲南石龍壩水電站後我國第二座水電站,也是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的水電站。而它從建成之日起一直到現在,都還在發電,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那麼,它的建設有著怎樣的故事呢?

1921年,被稱為“中國小水電之父”的稅西恆剛從德國柏林大學機械專業畢業。回到家鄉,看到鄉親們還在用煤油、桐油照明,他決定用自己的所學回報桑梓。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於是,他的腳步踏遍了瀘州的山山水水,最終發現龍溪河最末一個梯級——洞窩適合水力發電。因為這裡有一道天然的石樑把河水攔腰截斷,形成了一個44米的落差。

地址選好了,修建的資金又從哪裡來呢?他就找來一幫名人義士,想要透過私人入股的方式來募集資金。水能變成電,這不是異想天開嗎?他的這個想法現在看來沒有什麼,但是當時卻是不能被人接受的。開始準備投資的人在聽到了這樣的流言之後都打起了退堂鼓。稅西恆四處奔走,耐心地做工作,但是人們還是將信將疑。

這時,有人就提出了一個尖銳的問題。既然你認為能辦成,那麼你出多少錢,我們就出多少錢。這不能說沒有道理。稅西恆沒有猶豫,他回到家之後,不顧家人反對,變賣了部分田產,帶頭交納了2500元股金,並當眾表示,建設電站期間,他不拿一分錢的工資。他的行動終於堅定了大家的決心,資金的問題迎刃而解。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第一次建水電站,問題是層出不窮的——畢竟是摸著石頭過河的。德國的發電機組到了,但是從唐山買來的水泥卻用完了,怎麼辦?那時候,水泥可是個稀罕物,價格堪比金銀,而他們建設水電站的資金卻是有限的。

遇到了困難,總不能就打退堂鼓吧。稅西恆每天就泡在工地上,琢磨著解決的辦法。

終於有一天,他從一位工人那裡聽到了一個點子,稱建攔水大壩可以用糯米灰漿粘合安砌條石。過去,有錢人家給先人修建墓室用的就是這個——它調配好比例,比石頭還硬,刀插都不能進。這是一個好主意。稅西恆就立即動手實驗,調配比例。最終,就是用這個土辦法解決了廠房和主機基礎。

現在,儘管它經歷了百年滄桑,但是這個糯米工程,除了石頭有些風化,依然固若金湯。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1925年,濟和水力發電廠(洞窩水電站前身)建成,一臺140千瓦德制西門子臥式機組點亮了瀘州城。水電站送電那天,瀘州萬人空巷,奔走相告。

今天,當我們站在洞窩水電站前,瞻仰稅西恆塑像的時候,你有沒有看到,他為我們立起了一根不屈的脊樑呢?

03、人工天河就是千年驚歎

“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這是上世紀最流行的一句話。儘管現在看來,這句話太誇張,但是誰又能說不是那個有著英雄主義情節的年代真實寫照呢?而敢想敢幹,敢說敢做,也是那個年代的人們一個永不褪色的標誌。

我們都知道紅旗渠,就是那個時代最有代表性的符號。而瀘州在那個年代也有一個引以為傲的水利工程——渡槽。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奇峰渡槽。它是西南地區乃至中國丘陵地區典型的橋樑式渡槽。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有人問,渡槽是什麼?說的淺顯一些,就是利用水利工程穿山跨河,把河水逐級提升輸送到農田裡,讓河水為我們的農民服務。把河水跨過上崗丘陵輸送到急需用水的田地裡,這得要花費多少的精力啊!這不就是愚公移山嗎?

上世紀七十年代,瀘縣遭遇連年的冬旱和春旱,連育秧的水都沒有。因為連年乾旱,稻田乾涸,秧苗乾死,畝產700斤的地最多產三四百斤,人吃不飽飯,有上頓無下頓。

這能是一個辦法嗎?人不能坐以待斃啊!那個年代,我們的百姓有的是永不枯竭熱情,有的是一往無前的精神,有的是戰天鬥地的幹勁。於是,修建渡槽來提水灌溉的方案就出爐了。

“一層層的梯田,一年年的旱;一張張乾裂的嘴唇,一雙雙飢渴的眼。無助的祈求啊,祈求老天的眷戀!祈求不如自己改變,一塊塊的巨石,一道道的坎,一雙雙有力的手,一群群不屈的漢,平凡的重疊啊壘起千年的驚歎,壘起我們幸福美滿的家園!”這是歌曲《人間天河》裡展示的當年修建奇峰渡槽時的場景。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勝利渡槽就是奇峰渡槽的一個典型代表。它的修建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那時候,沒有什麼先進的工具,都是肩挑背扛,人們是用一步一個腳印來修建啊。“全部是人工抬,拱券四個人抬。不分白天黑夜地幹。正月十一日,青獅宣傳隊來慰問演出,寶豐大隊都不放假。”易鳳權回憶說。

而當時,工地上有青年突擊隊、鐵姑娘隊等。大家開展勞動競賽,你追我趕,都想奪走工地上的流動紅旗。

而他們吃什麼呢?“每天半斤米,三角錢,一個月一斤肉。評工分10分,回生產隊12分,大家都願意去幹。”易鳳權和易鳳輝兄弟說。

儘管生活條件艱苦,但是瀘縣老百姓硬是憑著“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的精神,硬是在不可能的地方創造出了可能,讓一片貧瘠的土地變成了肥沃的良田。據統計,瀘縣渡槽有1302座,總長133。52公里,隧洞340座,長31。43公里,長15。48公里,有效灌溉面積55。19萬畝,受益面積在80萬畝到100萬畝。這是怎樣的一幅美好的畫卷?因此,有人驚呼這是人間的天河。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這就是我們的偉大的人民!儘管他們只是一個個普通的人,但是他們卻創造了一個人間的奇蹟,讓水跟著自己的意願走,讓生活在水利裡開花。

現在,儘管渡槽已經成為了歷史的標本,但是它卻成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的象徵。

04、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有我

人類之所以生生不息,就在於我們始終在和自然較量,讓自然為我們造福——儘管這看上去有些蚍蜉撼大樹,但是我們不正是憑藉著這樣的精神才開創出我們今日的輝煌嗎?

水,作為人類不可或缺的存在,它是不容易被馴服的。怎樣把水害變成水利就成了每一個時代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回望瀘州人民治理水的歷程,他們是有資本驕傲的。從白思在龍溪河上建橋方便兩岸百姓,到稅西恆修建龍窩水電站,再到集中百姓的力量修建渡槽……哪一個不是他們在和水較量的光輝印記呢?

這一個個歷史的故事,儘管現在看來,有些像傳說,但是他們卻是實實在在地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驀然回首,你有怎樣的感觸呢?我會說——

有一種感動,叫弄潮水利千年,有我!

【我是蝴蝶花雨話教育,專注教育時事和最新教育動態,喜歡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歡我的朋友,請關注我:蝴蝶花雨話教育】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