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何為林下風雅?幾個名人小故事告訴你

由 杞棠鑑定 發表于 藝術2022-04-16
簡介有《陶淵明像》軸,畫家用白描手法描繪詩人陶淵明,筆簡意遠,筆墨瀟灑淡逸,頗有元人風格

林泉高士什麼意思

中國傳統文化中,文人士大夫心懷家國,銳意進取之餘,在政局板蕩、仕途失意或朝代更替之際,崇尚隱逸思想,所謂“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他們逃避政治漩渦,隱居自適,以全其君子修身、養德之道。這些隱者往往被稱為“逸民”“幽人”“遺民”等。以當今的視角審視,他們的人生態度不免有消極倦怠的一面,但在歷史的侷限下,則多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因此,除了少數堅決的終身隱逸者之外,許多隱逸是以退為進,伺機而動的權宜之策。畢竟,透過入仕來報效社會,實現人生價值,是古代知識分子普遍的理想。何況,歷代統治者也對“隱逸”多采取禮敬、懷柔的政策,在史書中記述和彰顯隱逸之士的不屈權貴的“氣節”和甘於寂寞、清貧的情操,並將“官無廢事,下無逸民”作為政治清明,才盡其用的象徵。

“林下風雅”所指的,就是拒絕入仕、避世高隱的逸民或是退身宦海,幽居林泉的高士及其軼事、雅趣。通常,畫史上將描繪這類題材的作品歸為人物故事畫,亦統稱為“高士圖”。

遠自春秋戰國時的《論語》等著作,乃至兩漢以來歷代官方史書中“逸民”“高士”列傳,均不乏對輕視榮辱得失的高士的記載和褒揚。歷代高士因歷史背景、家世出身、人生經歷及個性氣質的不同,其隱遁方式與精神內涵也各有差異。有堅不入仕者、殉死前朝者、先仕後隱者、先隱後仕者,甚或以隱待仕者。

以上這麼說比較難懂,打幾個比方吧。

比如:《采薇圖》卷

何為林下風雅?幾個名人小故事告訴你

“南宋四大家”之一李唐畫“首陽高隱”故事。伯夷、叔齊在周武王伐紂滅商後,留戀故國,恥食周祿,避居首陽山(今山西永濟縣境)采薇充飢,最終餓死。此故事流傳千古,成為中國文人忠貞守節和隱逸精神的象徵。

而作者李唐最初是以賣畫為生,宋徽宗趙佶朝補入畫院,深得趙佶賞識。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高宗南渡,李唐亦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李唐經人舉薦,進入畫院,以成忠郎銜任畫院待詔,時年近八十。偏安一隅之恥,家國離亂之悲,讓畫家感慨萬端,他讚揚那些保持氣節的人,譴責南宋統治者投降變節的行為。 比如:《老萊子妻圖》頁

何為林下風雅?幾個名人小故事告訴你

老萊子妻故事典出劉向《列女傳》,春秋楚國的老萊子為逃避亂世,隱居蒙山(一說為今湖北荊門)。楚王聞其高名,前往訪求治國之道。老萊子應承了楚王之請,但其妻則堅決反對,夫婦遂共赴江南,偕隱以終。

道家的代表人物——老萊子。在荊沙古地域上生活的老萊子在道家形成的過程中發揮過重要作用。因為他的生活年代與老聃同時,與老聃或為一人,其影響遠大,堪稱一代傑出的思想家。

比如:《李白藏雲圖》軸

何為林下風雅?幾個名人小故事告訴你

相傳唐代詩人李白隱居地肺山時,蒐集濃雲帶回居所,散之臥內,得以“日飲清泉臥白雲”。圖中所繪即李白攜僕收集雲霧的情景。人物造型古樸,設色輕妍,風格細潤,有宋人遺韻。崔子忠畫作傳世極罕,此其代表作。

崔子忠可以說是一位愛國畫家,居住於順天府(今北京),曾經師從董其昌。在農民起義軍李自成的隊伍攻入北京後,躲在自己的密室當中,後面因缺少糧食而餓死。善畫人物,仕女,題材多佛畫及傳說故事,取法唐宋,頗具古意。

比如:《陶淵明像》軸

何為林下風雅?幾個名人小故事告訴你

作者隸書錄陶淵明《歸去來辭》全文,圖中淵明面部豐滿,細目長髯,半罩紗巾,鹿裘寬袍,執卷而行。延續了宋以來《淵明歸去來圖》的典型造型,在人物刻畫及線描技法上仍有元人餘韻。王仲玉是洪武時期畫院畫家,存世作品極少,此其人物畫精品。 陶淵明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王仲玉是明代畫家,生平不詳,號青岡,明代安福人,舉人出身。1546年(嘉靖二十五年)任同安縣知縣,禁盜賊,關心人民疾苦,時海盜又入同安縣境,他組織軍民嚴守,使百姓無恙。為政清廉,受上司嘉獎。洪武期間以能畫召至京師。有《陶淵明像》軸,畫家用白描手法描繪詩人陶淵明,筆簡意遠,筆墨瀟灑淡逸,頗有元人風格。畫中的陶淵明瘦骨清健,仙風道骨,頗有隱者之風。其筆力勁健,刻畫人物入木三分,陶淵明那種隱遁山林的性格和內在思想,都在畫面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本文文獻和圖片均來源於故宮博物院、網路、書籍;若有侵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