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由 小逗傳媒佳雨 發表于 藝術2022-01-22
簡介原來,李世民突然下令,將魏徵的墓碑砸掉

歷史上諡號文忠共多少人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徵病死,李世民非常傷心,併為此廢朝五天。追贈魏徵為司空、相州都督,諡號“文貞”。

根據古代諡法,文臣去世後的諡號等級分別是文正、文貞、文成、文忠等等。

在宋朝之前,文官最高的諡號就是文貞。所以魏徵獲得了一個文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等級。

“文正是諡之極美,無以復加。”(《論夏竦諡狀》宋·司馬光)

同年二月,李世民命閻立本畫二十四功臣像置入凌煙閣,魏徵位列第四。這個排名超過房玄齡、高士廉、公尉遲敬德等人,也是相當靠前的。

同時,李世民追思魏徵所說的一席話,“用銅鏡可以端正自己的衣冠,以古史作為鏡子,可以知曉興衰更替,以人作為鏡子,可以看清得失。我經常用這樣的方式防止自己犯錯,但現在魏徵去世,我少了一面鏡子。”更是把他抬到不可或缺的重要地步。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今魏徵殂逝,遂亡一鏡矣。”(《舊唐書·魏徵傳》)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魏徵在九泉之下,應該心滿意足了吧。但是這種清淨沒有保持多久,在九泉之下的魏徵無法清淨了,為何?

原來,李世民突然下令,將魏徵的墓碑砸掉!

並且還是李世民親自動手砸的。這還不算完,把已經答應魏徵長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之間的婚約,也給隨即取消了。

時間不長,為何李世民的態度簡直是判若兩人?是李世民發神經?看看也不像。那麼,到底是什麼事,引起皇帝竟發了雷霆之怒?

原來魏徵在病危之際,將這些年來給李世民提過的意見,重新梳理了一遍,鄭重地交給史官褚遂良,以備參考。

褚遂良一看,這些東西條理清晰、內容翔實。如某年某月某日,魏徵提了某條意見,李世民不願意,被魏徵強制採納;又如某年某月某日,李世民想出去放鬆放鬆,受到魏徵的一頓嚴厲批評,方才醒悟,不再玩物喪志。

這簡直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遂用心的保管起來。

此事後來傳到李世民的耳中,正是魏徵洩秘宮事,戳了李世民的肺管子,才引起死後受辱的直接原因。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對魏徵在任職期間的許多諫言、諫書、諫條,李世民並非發自內心的喜歡和接受,這其實就是李世民的一種政治姿態和做秀手段。他要以對魏徵的容納,來襯托自己是開明君主的政治形象罷了。?

魏徵這邊呢?他的定位也出現偏差,忘記了自己與李世民之間並非好友、戰友和有著正常感情基礎的君臣關係,而曾經都想置對方於死地的政敵。

儘管他的許多君臣理論和治國理念十分的高明,但主子就是主子,奴才就是奴才,忘記了自己的身份,使李世民積怨曠久,而最後導致死後受辱,這是一個深層原因。

我們再反觀唐朝的另一位宰相,看看他的做法。

馬周在臨死前,讓家人把他十幾年來給皇帝的奏摺都翻出來,拿著蠟燭,親自將奏摺一把火通通燒光。

家人不解其意,問他為什麼這麼做,他說:“春秋時的管仲、晏嬰經常數落國君的過錯,顯得自己很偉大,還讓史官都記錄下來,讓自己千古留名。這樣的事我不做。”

這就是馬周的高明之處。

這麼一比較,在外人看來,魏徵明顯有沽名釣譽之嫌。

這恰恰是李世民所不能容忍的地方。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但是為何過了不久,又親自下令,將魏徵的墓碑,給恢復成原狀了呢?

這裡頭的道道多了。此舉更顯示出李世民的帝王術已經爐火純青,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是出類拔萃的。

公元644年七月,李世民東征高句麗。大軍攻下高句麗十餘城,死傷五萬以上,被俘七萬以上,繳獲高句麗的馬匹、鎧甲、兵器不計其數,已嚴重削弱了高句麗的國力。

所以,這次遠征,雖然沒有取得預想中的完勝,但至少應該說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不過作為“天可汗”的李世民來說,東征時候信誓旦旦,結果卻灰溜溜的回來了。他對自我的要求比較高,所以還是覺得有些顏面掃地。

回來後和就李靖探討最後失敗的原因,李靖仔細分析了當時的戰況,指出最重大的失誤是沒有采納江夏王李道宗的建議。

當時李道宗給李世民建議,自己帶5000精兵,繞過這些城市,直接奔襲平壤。但這一奇襲計劃被李世民當即否定了。

這些手下人都懼怕皇帝的威嚴,一旦建議被拒,便不敢再堅持己見。

所以,總結經驗後,李世民若有所思的說出:“如果魏徵在,決不會讓我有今天”這句深刻反省的話。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他一邊承認錯誤,一邊又下令,重修魏徵的墓碑,並且讓魏徵的兒子承襲了國公的爵位。李世民的真正用意是重塑了自己納諫惜臣的形象。

當年發生的玄武門事件,讓李世民在道德上背上了沉重的十字架。他逼父讓位、殺死兄弟、侄子、納室弟媳的種種汙名,日後都要透過恰當的方式來漂白。

魏徵,是當年太子李建成集團中的重要人物,李建成死後才被李世民所重用。

李世民這種做法,就是用行動在向世人證明,連魏徵這種想置我於死地的人,我李世民都能容忍重用,又怎麼能忍心殺死自己的同胞兄弟呢,實在是我的這二位兄弟做事太絕,天殊當死。

這樣,李世民就從心理上擺脫了道德的譴責。

那魏徵也不是白給的,他透過對李世民貌似死諫的做法,在向世人證明,不是我魏徵反覆無常侍奉多主,實在是我以前的主子昏聵玩愚,非我魏徵不循臣道。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倆人是一個明君,一個是諍臣,但根本上都是高明的政治家。所以這種雙簧的方式,倆人都得到自己想要的名聲,口碑。

魏徵的建言的確彌足珍貴。正因為他的以死相諫,才讓李世民減少了許多的失誤。

李世民是個十分珍惜自己羽毛的帝王。玄武門事件發生後,他怕史官的記載和自己的想法相違背,公元640年,在李世民一再要求下,“玄齡等遂刪略國史為編年體,撰高祖、太宗實錄各二十卷,表上之。”

也就是說,在李世民授意下,史官們在撰寫《高祖實錄》和《太宗實錄》時,費盡筆墨地描寫李世民在武德年間的功勞,竭力抹殺太子李建成的成績,降低高祖李淵的作用。

進一步把太原起兵的密謀,描繪成李世民精心策劃,而高祖則處於完全被動的地位。

這樣,李世民便是開創李唐王業的首功之人。皇位本來就應該是他的,李淵退位後也就理應由他繼承皇位,因此,李世民登上皇位便顯得水到渠成了。

最後把李世民發動的“玄武門之變”,給描寫成了“安社稷,利萬民”的大義行為,從而嚴重歪曲了歷史事實。

歷史上第一個獲最高諡號的文臣,由唐太宗李世民親自追贈

所以,看到這裡大家都應該明白了,李世民之所以最後權衡利弊,又給魏徵修碑,更有了一層深意。

魏徵既然把這些諫言都整理清楚,已經交給了史官,那史官肯定會如實記錄的。

自己一生氣砸了他的墓碑,是當時的衝動之舉。如果這個砸碑事件被史官忠實的記錄在史書上,自己可真的就遺臭萬年了。

不光如此,此前關於玄武門事件的所有行為,也會讓後人產生猜疑,這顯然是得不償失的買賣。

一個帝王連這些肚量都沒有,豈不顯得自己小肚雞腸?罷,罷,小不忍則亂大謀。還是給魏徵把墓碑修好吧,這樣既成全了他,更重要的是完美了自己的形象。

於是魏徵的墓穴,又恢復到以前的原貌;於是又恢復了以前的待遇;於是李世民依然如故的還是一個偉大的明君。

參考資料:

《舊唐書·劉仁軌傳》後晉·劉昫

《新唐書》)宋·宋祁

《資治通鑑》宋·司馬光

老衲侃春秋嚴正宣告:原創作品,禁止非法轉載!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