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雅昌專稿】揭秘那些看似美好卻隱藏悲傷故事的名畫

由 雅昌藝術網 發表于 藝術2021-12-10
簡介米萊斯《奧菲利亞》區域性《奧菲莉亞》是米萊斯在拉斐爾前派時期的代表作,憑常識可以知道畫中人物在水面上那種天真,無懼地唱著歌曲的表情,有種不真實卻唯美的感覺,原來死亡也可以如此美麗

霍加斯是誰

【編者按】名畫那麼多,而人們對美好事物都有一種本能的嚮往,自然會喜歡顏值高的。其中,有些名畫看上去很唯美,我們不過看到了故事的開頭,並未猜不到結局。比如米萊斯《奧菲利亞》以哈姆雷特的情人為畫名,我們看到的是唯美,實際訴說著一段悽美動人的愛情故事;費多托夫《少校求婚》畫面氣氛歡快,實質是政治經濟的聯姻;俄國藝術大師列賓《意外歸來》,表面看就是一個人回家了,全家驚愕……

米萊斯《奧菲利亞》:哈姆雷特情人面對親情、愛情難抉擇 瘋癲失足隨流水

河中流水淙淙

水草間

我頭上

有千隻鳥兒在吟唱

當這悲傷的夢逝去

那歌聲

該帶我進入

另一個更悲傷的夢境。

——畫中模特伊麗莎白·希達爾對畫作的讚美

米萊斯(John Everett Millais,1829-1896年)在拉斐爾前派中年齡最小但才華最高的一位,11歲已是英國皇家學院的學生,後來官至皇家學院院長。皇家學院佔據當時畫壇的主流,推崇文藝復興盛期拉斐爾的寫實風格,導致歷史畫朝著矯飾和造作的方向發展。米萊斯、亨特和羅塞蒂組建拉斐爾前派反抗學院派,他們認為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更真誠、樸實,也因此推動了波提切利等藝術家作品的價值被重視,可惜拉斐爾前派風靡一時卻只進行了五年就解體……。

米萊斯《奧菲利亞》區域性

《奧菲莉亞》是米萊斯在拉斐爾前派時期的代表作,憑常識可以知道畫中人物在水面上那種天真,無懼地唱著歌曲的表情,有種不真實卻唯美的感覺,原來死亡也可以如此美麗。《奧菲利亞》是米萊斯1851至1852年間創作的,取材於莎士比亞的戲劇 《哈姆雷特》,畫中表現的是戲劇第四幕的第七場:奧菲麗婭是哈姆雷特的戀人,在得知哈姆雷特為報父仇,殺死了她父親的訊息之後,她瘋掉了;之後,奧菲利亞偶然中走到溪邊,不慎掉入水中溺死。

米萊斯《自畫像》

為了與拉斐爾前派兄弟會的宗旨一致,米萊斯近距離觀察自然,畫中植物細緻的筆法以至於有人把這種畫法稱為“微觀-生態”。畫中人物是後面加上去的,模特是伊麗莎白·希達爾(後來嫁給了羅塞蒂),裙子是米萊斯從古董店裡淘來的。希達爾躺在玻璃浴缸裡,一泡就是四個多月,靠著玻璃缸下一盞油燈散發出來的微弱暖流取暖。有一次米萊斯畫的太過認真,沒有注意到燈熄滅了,希達爾因此感冒,希達爾的父親為此還與米萊斯打了一場官司,直到米萊斯賠償了醫藥費給他們,這件事才得以解決。

米萊斯《奧菲利亞》布面油畫1851-1852,76。2x111。8cm 現藏於泰特英國

在西方油畫中花草都隱含著各自的象徵意味,《奧菲利亞》中的花朵:那大片的白色花是野蕁麻象徵著痛苦;裙腳粉紅色的是玫瑰代表初戀、銘記於心的愛情(在莎翁戲劇中奧菲利亞的哥哥曾稱讚她為“rose of May”),右邊背景邊緣一串串的紫色花朵是紫藤,花語是沉迷的愛,醉人的戀情;水中藍色花瓣黃色花蕊的是勿忘我;紅色花是罌粟象徵著死亡。畫面很完美地詮釋奧菲利亞面對親情、愛情複雜且痛苦的心情。米萊斯、沃特豪斯、休斯的《奧菲利亞》,你更喜歡誰的?

沃特豪斯《躺在草地上的奧菲莉亞》

亞瑟·休斯《奧菲利亞》

作品在1851年的展覽中拉斐爾前派受到批評家們猛烈的攻擊,卻受當時很有影響力的批評家羅斯金的支援,有意思的是羅斯金老婆離婚後便和米萊斯結婚,兩人相愛一生。《奧菲利亞》除了反對學院派之外,還是對當時社會問題的迴應,米萊斯希望逃離工業時代貧富分化、環境汙染(當時倫敦被稱為霧都)、道德淪喪等社會問題,迴歸美好的大自然。

費多托夫《少校求婚》:一出權勢與金錢聯姻的輕鬆喜劇藝術家自身也上演一出“求婚鬧劇”

費多托夫(俄國)《少校求婚》油畫 58。3x75。4cm 1848年

費多托夫軍人出身,其成名作《少校求婚》就是一幕19世紀俄羅斯社會的輕喜劇,權勢與金錢的聯姻被藝術家栩栩如生記錄在案。故事發生在一商人家,站在門口的那位手捻鬍鬚的就是前來求婚的少校,他故作矜持地站在門口,等著主人的歡迎。肥胖的媒婆在中外的形象都差不多,一色的牙尖嘴快,正向留著長鬍須的主人比著手勢介紹站在門口的少校。

身著白色長裙的顯然是女主角,當她看到媒婆走進屋裡,慌張地向室內跑去,那種過分的嬌羞使人感到這位就要成為新娘的少女不過是在表演一場“嬌羞秀”。她的母親粗魯地伸出手去抓她,想讓她和少校見面——正是她母親這粗魯的一抓,更暴露了這個商人家庭的粗俗,以及這樁即將成交的婚姻的市儈。

費多托夫

後來由於政府的一則通告,使得費多托夫一夜間遭遇政界和上流社會的普遍冷淡,心中十分苦悶。夏日的清晨,費多托夫起得很早,他很快穿好衣服,叫上科爾舒諾夫跟他一起出去……藝術家的朋友貝德曼給妻子寫道:“費多托夫來向妹妹莉莎求婚了,他很早就來到我這裡,在這兒吃午飯、唱歌、朗誦自己的詩,他又快活又風趣。他靠近莉莎坐下,並向她求婚,這令她很吃驚。他看到她那扭捏不安的樣子,便說:‘小姐,您考慮一下吧,跟媽媽談談,我等您。”’後來,女孩家裡一致的同意。

一聽到這個訊息,費多托夫簡直有點欣喜若狂。費多托夫很快又來了,他處處竭力去討好未婚妻,並懇求能在晚上8點鐘舉行訂婚儀式。

他懷著幸福的心情買戒指去了。

時鐘敲響九點,舉行訂婚儀式的時間到了。神父及親朋好友們也都到齊了,而重要的人物——未婚夫卻不見蹤影。午夜的鐘聲宣告了訂婚儀式的失敗……

可憐的未婚妻後來得知,她的未婚夫曾在早晨為自己定了一口棺材,然後又分別到好幾家去求婚。……午夜時分,費多托夫在皇村宣告自己是基督!後來被當成“精神病”送去醫院,1852年死於胸部積水,年僅37歲,身旁桌上放著以前在芬蘭團的軍服。

列賓《意外歸來》:用一出家庭戲劇來紀念車爾尼雪夫斯基等知識分子被釋放

列賓《意外歸來》布面油畫 160。5×167。5cm 1882年現藏於莫斯科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

有意思的是,我們最熟悉的俄羅斯藝術大師列賓的《意外歸來》也採用戲劇場景的形式來表現一位受迫害的革命者被釋放,突然回到家中,全家人處於一片驚愕之中。從身穿白色衣服小女孩的神情可推測:她從未見過此人,不知道此人是誰。小女孩的表情,給觀者提示了革命者被捕的大致歲月。女傭站在門口,她帶著疑惑的目光讓這位“客人”進去。那麼畫中的人究竟是誰呢?

列賓《1887自畫像》

這要說到列賓《意外歸來》創作初衷。1881年,俄國發生了一次謀刺亞歷山大二世的政治事件。事後,統治者對參與暗殺的同謀者處以極刑,其餘嫌疑者處以監禁、流放和苦役,其中包括許多知識分子。到亞歷山大三世時,在加冕典禮上,他突然宣佈政洽大赦,釋放了與此事件有關的受害者。當時被流放了20多年的進步作家尼古拉·車爾尼雪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車爾尼雪夫斯基是當時俄國民主思想家,對列賓一代影響很大,這個事件一直縈繞在列賓心頭,他決定用畫來反映當前俄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和力量。

畫作多次易稿,最開始的流放者是女性,次年的人物形象如乞丐,後來接受了收藏家巴維爾·特列恰科夫(就是俄羅斯特列恰科夫美術博物館建立者)的建議,才有了現在的這件作品。

格哈德·裡希特《冰山》:遠離一段情造就一幅悽美動人的畫作

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

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1932年出生於德國德累斯頓,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國際當代藝術家之一,同時被稱為尚健在的最受敬重的藝術家。風景畫一直是其創作重心,更是藝術家長期深深著迷的領域。當有人問及裡希特為什麼選擇描繪風景?他曾回答道:“我希望把美麗的事物畫下來。”

裡希特創作歷程中最優秀的風景畫之一《冰山》(1982年作)

17,708,750英鎊成交,約合人民幣1。48億元 倫敦蘇富比2017年3月

《冰山》這幅荒涼悽美的動人風景畫是1981年,裡希特與第一任妻子埃瑪(Ema)離婚不久後所繪。他與埃瑪的婚姻維持了25年,後來於八十年代初期,他與新進藝術家伊薩·根茲肯(Isa Genzken)展開新生活。裡希特的傳記作者迪特馬爾·埃爾加(Dietmar Elger)曾提及,他以《冰山》嘗試“克服渴望家庭美滿的未了心願,深入審視人生中的困境。”

賈斯帕·大衛·費得利奇《冰海》

畫中海景以完美平衡的冰冷色調糅合而成,被公認是裡希特當時心境的暗喻,更是其內心反思與內省的寫照。1972年,裡希特面對婚姻危機之際,他在格陵蘭島冰海峽旅行途中拍攝數張冰山照片,其後以此為基礎進行創作。他的照片寫實作品並非只是簡單的描摹複製,而是加入個人的主觀意志。他的抽象畫不是隨意自發畫的,而是分為許多工作步驟長時間內慢慢完成的。表面上很具表現性的筆法,實際是經過計算與思考的。裡希特表示:“這個創作意念實是為了遠離繁瑣我面對的婚姻問題已達白熱階段。走進冰天雪地,其實反映我渴望置身安全之境,眼下四野無人,只見連綿冰雪。”同時,《冰山》是裡希特對另一位德國藝術大師賈斯帕·大衛·費得利奇(Caspar David Friedrich)的《冰海》的致敬之作。

《冰山》為裡希特以冰山為題創作的三幅作品之一,亦是當中尺幅最為大的,同系列另一幅作品收納於知名的多麗絲及唐納德·費舍爾(Doris and Donald Fisher)收藏,現藏於三藩市現代藝術博物館。而第三幅畫作《冰》(1981年作)則於2012年2月倫敦蘇富比以430萬英鎊(675萬美元)拍出。

“英國繪畫之父”威廉·霍加斯《格雷厄姆的孩子們》:宮廷御醫格雷厄姆紀念去世的兒子

在照相機還沒有發明以前,給自己留個影絕對是個奢侈的事情,需要有錢有閒,有錢的人呢,不光給自己畫像,還要給自己的孩子畫像……最後我們來聊聊霍加斯的《格雷厄姆的孩子們》。

威廉·霍加斯《格雷厄姆的孩子們》1742年

威廉·霍加斯(1697-1764),是英國著名畫家、版畫家、諷刺畫家和歐洲連環漫畫的先驅,代表作《時髦的婚姻》。他的許多作品經常諷刺和嘲笑當時的政治和風俗,後來這種風格被稱為“霍加斯風格”,也被稱為“英國繪畫之父”。

威廉·霍加斯《格雷厄姆的孩子們》構圖分析 圖片源於網路

這幅畫受到了洛可可風格的影響,洛可可源自法國,1730年代達到頂峰。說通俗點,洛克克就是豪華、費事,有錢人家的花式炫富,比如洛可可風格的傢俱雕塑上的曲線,曲線比直線難做多了啊。

威廉·霍加斯《格雷厄姆的孩子們》區域性 過世的小男孩

說完了畫上“形式”上的事情,得扒一下畫上的四個娃是誰,他們是喬治二世的藥劑師的孩子,藥劑師便是我們眼中的宮廷御醫。最左邊那位小寶貝是男娃哈,18世紀的時候,小男生是要穿裙子的,直到他們“穿褲子(breeched)”,穿褲子禮從兩歲到八歲不等,相當於成年禮的一種。中國古代不也是有什麼“及冠之禮”,可以這麼理解:中國男孩子是到年齡就梳頭髮了,西方是到年齡就穿褲子了……

畫上小兒子眼睛盯著姐姐手裡的櫻桃,櫻桃在基督教裡代表的是極樂世界,也是原罪的解藥;baby腳底下的康乃馨代表了媽媽對孩子的愛。這個籠子裡的鳥,看這位喵星人盯著塔看,暗喻生命的脆弱。小托馬斯做的小車,上面的木雕小鳥也是在說生命的脆弱,衝出牢籠的小鳥,只能是木頭的了。想想小托馬斯的早逝,就不難理解了吧。弟弟頭上的擺設是時間的沙漏,寓意死亡。看到這,估計有的親會問了……霍加斯老爺子不是要畫幾個小朋友開開心心的樣子嗎?那這些個物件可不是這麼開心啊……

畫中最左邊這位最小的娃,在這幅畫還沒有完成的時候,就死掉了……所以在畫這幅畫之前。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連御醫的兒子都不能倖免。因此,這幅畫其實有很大程度上是在懷念這位小兒子。確實是四個美美的小朋友,但也絕對是畫家在悲憫。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