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由 學會服務365 發表于 藝術2021-12-07
簡介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專案青年專案等多項國家級課題,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等,獲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擔任國際期刊IEEE Trans

潘時龍什麼時候成為博導

根據《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條例》相關規定,經學會第九屆理事會青年工作委員會評審、九屆十二次常務理事會審定,決定授予

劉瑜、吳雲、潘時龍、劉準釓、尚耀星、許斌、黃遐、朱棟、黃勤、萬敏

(依據得票數,得票相同的按姓氏筆畫排列)十位同志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

劉瑜等十位同志是青年航空科技工作者的傑出代表。他們熱愛祖國,拼搏進取,自覺奉獻,勇於創新,在基礎研究、工程技術等方面為航空科技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希望獲獎的十位同志在今後的工作中,更加努力創新,繼續勇攀航空科技高峰,為我國航空事業發展和航空強國建設作出更大貢獻。

學會擬於十一月初在成都舉行盛大頒獎儀式,頒發獎牌和獎金。中科招商集團為本屆獲獎者提供獎金贊助,每位獲獎者將獲得10萬元獎金(稅前)。

劉瑜

推薦渠道

資訊融合分會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海軍航空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智慧感知與融合,先後承擔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973計劃等20餘項課題研究,重點針對複雜高動態環境下的航空資訊網路態勢感知問題,提出了任務驅動的叢集智慧感知與融合架構,攻克了目標航跡快速起始、資訊質量實時估計、一致性狀態估計、綜合識別印證等關鍵技術,在實際裝備系統或演示驗證平臺中得到成功應用。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入選中國科協首屆“青年人才託舉工程”,並擔任軍民融合聯盟會“青託”聯合會主席團成員;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獲授權專利13項,登記軟體著作權15項;獲山東省及全軍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被評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優秀博士後;榮立三等功2次。

吳雲

推薦渠道

空軍工程大學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空軍工程大學教授、博導。面向航空發動機自主創新與安全服役的重大需求,長期從事等離子體流動控制與點火助燃研究。揭示了等離子體衝擊流動控制機理並提出了衝擊波激勵方法,所實現抑制分離的流場速度處於國際上最高;揭示了非定常等離子體激勵調控壓氣機洩漏流和分離流的擴穩機理,發明專利比GE公司早2年;提出了多通道表面放電和滑動弧等離子體點火方法並揭示機理,已轉入產品研發。獲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陝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發明專利16項。發表SCI/EI收錄論文74/52篇,成果入選等離子體技術百科全書和美國航空航天學會全球等離子體動力學重要進展。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航空強國中國心”突出貢獻一等獎、吳仲華優秀青年學者獎。被聘為“兩機”重大專項基礎研究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熱機氣動熱力學分會委員兼總幹事。

潘時龍

推薦渠道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國際光學學會會士(SPIE Fellow),英國工程技術學會會士(IET Fellow), 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資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雷達成像與微波光子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主要研究微波光子技術。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科學儀器研製專案、國防973課題、國防型號專案、國防基礎科研重大課題等。發表SCI 論文210餘篇(含IEEE特邀長文8篇);授權發明專利51項(含美國專利3項)。成果獲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特別金獎、中國光學工程學會創新科技獎一等獎、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擔任微波光子領域最高會議IEEE MWP的常任執委、Electronics Letters編輯、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中國青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常務理事等職。曾擔任IEEE MWP2017的技術委員會共同主席和IEEE ICOCN 2015的技術委員會主席。獲IEEE光子學會傑出講席獎、教育部霍英東青年教師獎、南京市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等榮譽。

劉準釓

推薦渠道

陝西省航空學會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主要從事資訊融合和模式識別等方向的研究,在IEEE TFS/TCYB/TIP等重要國際期刊和國際資訊融合大會上發表論文3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基金面上專案/青年專案等多項國家級課題,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等,獲陝西省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陝西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擔任國際期刊IEEE Trans。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System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pproximate Reasoning編委,國際信任函數理論及應用協會理事,先後擔任第18-22屆國際資訊融合大會程式委員會委員、分會主席、專題組委會主席等。

尚耀星

推薦渠道

航空機電、人體與環境工程分會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副院長,博導,高階工程師。中國航空學會機電分會總幹事。2003年於北航自動化學院獲得自動化專業學士學位,2009年於北航機械電子工程專業獲得博士學位,期間曾在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流體傳動與控制研究所聯合培養。主要研究方向是液壓傳動、電液伺服系統、航空機載機電系統。一直從事航空機載液壓與電液伺服作動技術研究。主持國家973課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型號關鍵技術攻關與國家自然基金等專案多項。獲得3項國家級科技獎勵,其中2017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排名第二。入選“卓青”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民航科技創新拔尖人才。兼任國際航空科學理事會青年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流體傳動與控制分會常務委員,中國指揮與控制學會建模模擬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許斌

推薦渠道

西安會員工作站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目前擔任《Neurocomputing》編委、《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以及《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青年編委。許斌教授圍繞高超聲速飛行器智慧飛行控制開展了基礎研究,他從飛行器結構特點出發分析系統非線性動力學特性,給出了不確定情形下的複合學習控制方案、執行器非線性下的自適應調整方案、靜不穩定非最小相位特性下的魯棒控制方案,確保飛行穩定性和機動性的協調達到預期的任務要求。圍繞相關研究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30餘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霍英東青年教師基金、民機專項子課題等9項,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曾獲2013中國航空學會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類一等獎以及第十一屆陝西青年科技獎。

黃遐

推薦渠道

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中國航空製造技術研究院高階工程師、副主任師。主要從事整體壁板成形技術的基礎研究和重點型號攻關工作。黃遐作為專案負責人,率先開展了在蠕變時效成形技術方面的探索及研究。帶領團隊首次建立了從蠕變時效本構方程-成形過程模擬-成形試驗-組織效能和外形精度控制等一整套方法和體系,採用蠕變時效成形工藝成形出目前國內最大尺寸的鋁合金飛機整體壁板零件,並在重點型號第6肋間上壁板上進行了應用,推動了該項技術在工程化應用方面的程序,填補了我國在該項關鍵製造技術領域的空白。作為專案核心人員開展了壁板噴丸成形技術研究,突破了整體壁板噴丸成形數值模擬及噴丸路徑和區域精確確定關鍵技術,併成功應用於ARJ21支線飛機以及大型運輸機機翼帶筋整體壁板研製中。先後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項,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航空科學技術一等獎3項,榮立中航集團授予的個人三等功3次。

朱棟

推薦渠道

江蘇省航空航天學會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國防科技創新團隊成員,全國特種加工機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專案、重大研究計劃面上專案、青年基金,兩機專項子課題、民機專項子課題等國家級專案,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國防基礎預研重大專案等。發表學術論文40篇,其中SCI收錄20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3項。獲2011年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4),2012年上銀優秀機械博士論文獎銀獎,2013年全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提名,2013年江蘇省普通高等學校本專科優秀畢業設計二等獎。入選2017年江蘇省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和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計劃。

黃勤

推薦渠道

航空電子與空中交通管理分會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博導,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編委,SCI期刊Physical Communications領域編委。先後承擔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863計劃子課題等重要專案的研究,發表SCI論文30餘篇,其中IEEE旗艦期刊論文25篇,獲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院士、IEEE Fellow等國際同行專家的SCI引用277次。2017年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託舉工程”,2019年獲得了北京高校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一等獎。他提出了自主可控的高增益編碼方案和高效率譯碼方案,為航空器在惡劣環境下可靠地接收導航電文提供了保障,成功通過了北斗衛星導航全球系統的測試與驗證,被採納為北斗系統空間訊號介面控制檔案標準方案。

萬敏

推薦渠道

航空學報編委會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西北工業大學教授、博導,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新世紀優秀人才,陝西省青年科技新星,2014-2018連續5年被評為“Elsevier中國高被引學者”。研究方向為先進製造技術,近年來,圍繞國家航空航天構件高效能製造的重大需求,系統開展了弱剛度構件切削工藝力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取得了銑削過程高效高精度切削力模型、多時滯顫振穩定性分析理論與方法、以及銑削加工變形誤差預測與控制技術等成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專案子課題等多項科研課題。獲陝西省科技一等獎2項(分別排第2和3名),擔任國際期刊IJMTM、IJAMT和CJME編委,《航空學報》/CJA青年編委。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版權保護宣告:

本公眾號選發有優質傳播價值的內容,可能會對內容做部分刪節修改。我們極其尊重優質原創內容的版權,如本號所選內容未能聯絡到原文作者本人,請作者和我們聯絡。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第十五屆中國航空學會青年科技獎評選結果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