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由 溫爸教子 發表于 藝術2021-10-21
簡介媽媽擔心孩子是不是太”戀母”了

對鼓勵的理解是什麼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讓孩子和爸爸在一起,玩活動量大的遊戲,鼓勵孩子與小朋友交往。

今天我們來聊一聊教育孩子,兒子對媽媽感興趣的過程,實際上是對異性角色進行認知的過程,有的孩子表現明顯,有的孩子則顯得粗心一些。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這種表現讓孩子自然過渡就可以了,只要家長做法適當就行。每個孩子都會存在的安全依戀問題。

孩子情感發展的基礎是天生的安全依戀,即他要緊緊依靠最能給他帶來安全感的人,才會感覺到自己是安全的,他才能在此基礎上放心地面對其他人和環境。

所有的寶寶都依戀母親,“投進媽媽的懷抱,幸福享不了。”為人母是世上最幸福的事情之一,母子相依相伴的身影是世上最祥和的畫面。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現在有為數不少的母親為一件事情苦惱,這些母親都是男孩兒的母親,她們發現,自己的兒子太依戀自己了。

媽媽開始有這樣的擔心,兒子是不是有“戀母情結”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幾位有此擔心的媽媽的感覺:

濤濤媽媽談到,自從濤濤生下來,一直由媽媽休假在家帶。濤濤兩歲之前,每天都和媽媽在一起,一天也沒離開過媽媽。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當專職媽媽兩年多後,媽媽該上班了,於是把濤濤送到了幼兒園,並請了爺爺奶奶來家裡住,以便接送濤濤。

剛上幼兒園的那些日子,每天早上和晚上整個家都要面臨一次混亂,原因就是濤濤堅持要和媽媽在一起,不願上幼兒園,每天都淚眼模糊的,怎麼哄都沒有用。

即使是較為適應了幼兒園生活後,每天從幼兒園回家,濤濤也只纏住媽媽,只和媽媽玩兒,不願和別的大人在一起,對誰都沒有什麼太多的話語。兒子已經3歲了,媽媽開始擔心,濤濤是不是有“戀母情結”呢?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昊昊今年3歲了,昊昊的媽媽也有這方面的煩惱。跟濤濤相比,昊昊相對來講開朗些,上幼兒園也沒費什麼周折。

昊昊很合作,與老師,與奶奶相處得都還不錯,大家都很喜歡他。可昊昊媽媽反映,昊昊屬於那種表面開朗而內心封閉的男孩子。

媽媽說,每次只要媽媽能抽出時間接昊昊,昊昊就表現出特別開心的樣子,他會細心地摸著媽媽衣服邊,一遍又一遍地摸,還目不轉睛地看著媽媽的臉,眼睛亮極了。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如果媽媽揹著自己的小包,同時又拎了一個裝著幾份檔案的檔案書包的話,他會立即接過來,把包緊緊抱在懷裡不撒手,一直能抱回家。

媽媽有些發愁並略顯遺憾地說,這孩子的個性跟他爸有些像。媽媽真希望昊昊別太依戀母親,做個能拿得起,放得下的男子漢。

同樣是3歲的燦燦就更活潑了,燦燦媽媽反映,只要媽媽晚上一脫下外套洗臉時,燦燦就要求穿著內衣的媽媽蹲下來。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他會抱住媽媽的頭使勁地親,經常把媽媽的脖子、胸前和頭髮親得都是口水,還一邊親一邊說,媽媽你多美,你多漂亮啊!

媽媽,是不是我以後也能找一個像你這麼漂亮的女孩子呀!燦燦有時甚至捧著媽媽的臉用舌頭刷,像《貓和老鼠》的故事中貓舔老鼠時的動作一樣。媽媽擔心孩子是不是太”戀母”了?

那麼怎樣培養小男子漢?首先是,讓孩子經常和爸爸在一起玩大活動量的遊戲,鼓勵孩子與同性的小朋友交往,跟他們一起做男孩子的遊戲,玩男孩子的玩具。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鍛鍊孩子的獨立和堅強。在孩子摔倒時儘量表示出不在意的樣子,讓孩子自己站起來。讓孩子幫助大人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並表示鼓勵和感謝。

鍛鍊孩子的自理能力。爭取讓孩子在3歲左右起,就開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一直堅持做下去,讓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

父母要鼓勵孩子和他人“交流”,成長需要經歷對社會的探索和了解

母親儘量表現出社會對女性角色定位的特點:柔和、輕盈,說話輕聲委婉,避免在孩子面前表現出豪爽或果斷、強硬的態度。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