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微信可查誰遮蔽了你!你怎麼看?

由 燕趙生活號 發表于 藝術2023-02-01
簡介透過購買服務來檢視是否被遮蔽,除了微商,如果普通人也這麼操作,粟超認為這類人會有些社交恐懼,“他們沒有安全感,只能透過控制人來控制關係,而無法控制關係本身

怎麼檢視遮蔽的朋友圈

微信可查誰遮蔽了你!你怎麼看?

在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的年代,微信朋友圈越來越多地介入我們的生活。遮蔽不可怕、罰款才可怕。沒想到,微信可查誰遮蔽了你!方法居然是?

前不久,有媒體報道,員工因在朋友圈遮蔽了同事,而被公司罰款100元。記者對朋友圈遮蔽現象進行了調查,發現年輕人已經開始逐步掌握朋友圈“隔離指南”,甚至出現了專門的朋友圈查遮蔽服務。

■誰會被遮蔽 最多是父母

朋友圈不想被誰看?當網友回答這個問題時,被提及最多的,竟是自己的父母。

“我不是完全遮蔽父母,只是有時候會有選擇地不讓他們看見。”靚靚剛畢業時間不長,孤身一人在大城市,有時候難免需要透過朋友圈宣洩一些消極情緒。宣洩又不想讓父母擔心,只能偶爾遮蔽一下。“甚至我發點兒空曠天空的照片,爸媽也會問我,‘孩子怎麼了’。這種好奇心,哎呀,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

小安則旗幟鮮明地表示,自己會遮蔽大部分同事,她不擔心罰款,“我們單位可沒這種奇葩規定。”有點兒文青性格的小安覺得,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一個單位好幾百人,我不可能跟所有人都成為朋友吧,好朋友有幾個就行了,其他人只是工作關係,沒必要讓他們瞭解我的私生活。”

同事,是調查過程中被遮蔽率第二高的人群。像小安這樣比較講究自我空間的年輕人,多數不喜歡把工作關係帶到生活中。“在辦公室,我就不喜歡勾心鬥角,下班以後,更是離工作越遠越好。遮蔽領導?那不敢。”

■花錢查遮蔽 幾分鐘搞定

因為微信朋友圈在社交中的地位越來越重,專門針對朋友圈遮蔽的服務也出現了。在某網購平臺,有約上百個網店,提供“查遮蔽、查活躍、查誰遮蔽了你”的服務。

記者聯絡了其中一家網店,客服表示只需花幾塊錢、幾分鐘,就能查清微信通訊錄中,誰把你遮蔽了。記者嘗試操作了一下,非常簡單。下單後,客服發來網址和一串密碼。開啟網頁,輸入密碼,會生成二維碼,然後透過掃碼,手機微信開始進入一種類似“自檢”的過程。幾分鐘後,在檔案傳輸助手對話方塊,就可以看見微信通訊錄中,有哪些人遮蔽了記者,有哪些人長期沒有更新朋友圈。

客服一再強調,這種服務不涉及隱私,而且通訊錄中的聯絡人絕對不會察覺。當被問及哪些人會購買這種服務時,客服只回復了兩個字——微商。

在網購平臺,提供查遮蔽服務銷量最高的店鋪,月銷2600多筆,每筆售價約為6元。

觀點

遮蔽為我們重新劃定了邊界

“一切都是邊界模糊惹的禍。”心理專家粟超告訴記者,社交中的邊界模糊,造就了很多尷尬,遮蔽只是避免尷尬,重新劃定邊界的方法。

領導因為員工遮蔽朋友圈而罰款,就是典型的邊界模糊的行為。而父母、同事、朋友也都存在類似問題。“尤其是我們年輕的這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對我們的溺愛超過尊重,彼此間的邊界不清晰。所以,子女有時候需要扮演兩個角色。一個是與父母互動的角色,另一個才屬於自己。”

粟超認為,像同事、朋友這種關係,如果知道了對方遮蔽了自己,沒有必要太過激動,不然就有點“太自我了”。

透過購買服務來檢視是否被遮蔽,除了微商,如果普通人也這麼操作,粟超認為這類人會有些社交恐懼,“他們沒有安全感,只能透過控制人來控制關係,而無法控制關係本身。比如,戀愛中的雙方,有人如果不控制對方,就無法知道是否會被分手。”

而年輕人透過分組來達到遮蔽的目的,粟超覺得這是科技帶來的幫助,“90後這一代,是網際網路一代,他們懂得利用技術手段來讓網際網路社交更舒適,這是一種進步。可能有人認為社交媒體讓現代人的社交變畸形了,我不這麼認為。科技或者說工具本身沒有錯,錯的是人。像微信朋友圈分組、標籤這種工具,實際上是在幫助我們。在現代社會中,除了微信,還有抖音,有小影片,再用過去的方式社交,已經不太可能。”

推薦文章

  • 從“炎症”到“癌症”有多遠?好心提醒:有這4種炎症真的不能拖

    4——腸炎腸炎並不是百分百會發展為癌症,10%的腸炎患者會發生癌變,但結直腸黏膜慢性炎症的癌變風險較大...

  • 滬語悅讀:梧桐,上海人個鄉愁

    丁迪蒙所撰寫的,與滬語相關的著作主要有:《學說上海話》上海科技文獻出版社《聽聽說說上海話》少年兒童出版社《實用滬語》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話繞口令》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方言詞語使用手冊》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話讀成語故事》少年兒童出版社《囡囡學...

  • 周杰倫發新歌!娛樂圈當今造星與以往偶像的差距在哪?

    央視曾報道偶像明星的流量造假現象周杰倫和蔡徐坤的超話之爭的根源其實是兩個代際粉絲相互之間對對方追星/造星模式的不瞭解或者不認可而造成的,後者的粉絲不解前者沒有粉絲去製造流量(相當於沒有熱度),他的演唱會門票卻仍一票難求,而前者的粉絲也厭倦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