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由 知行路上話歷史 發表于 藝術2023-01-21
簡介首先,國家確立之初,王室根基不穩定,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大量的強敵虎視眈眈,所以國王選擇加強親近的貴族的勢力和力量,以便於拱衛王朝,其次,封建時代的法國社會還處於制衡貴族力量的階段,尚未意識到如此大規模和數量的分封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威脅

中世紀社會是怎樣一個社會

古代歐洲雖然在某種程度上同古代中國處於同一歷史時期,但是古代中國長期實行的是君權神授的中央集權制度,而古代歐洲卻是選擇了封建分封制度。事實上,

法國很早就進入了封建社會,並且經過了很長的一段鬥爭時期,法國早期是一個反動的封建專制國家。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北方民族日耳曼人在這片廢墟上建立起來了一些後來十分強大的一些帝國,而其中最為重要的還是法蘭克王國,也就是後來的法國。

公元八世紀初期,法蘭克王國的宰相查理·馬丁採取了一種利用土地進行分封的改革制度,成為

“采邑改革”,

而最初實行於法國的分封制度由於某些複雜的社會因素,在土地分封實施的過程中國王也十分慷慨,現在我們將會探討法國分封如此慷慨背後的原因。

一、利益使然:國王的意志

首先我們無法確定會存在一個能夠貫穿每一代法國國王的意識,他們不可能為了上一代國王的政令而忽視自己的利益,

所以說采邑制度在法國社會中的施行,以及分封的內容如此慷慨,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國王的意志。

這樣的做法最終還是為了國王的利益,無論是個人利益,還是國家利益,至少國王沒有阻止這一項制度在法國國內的推行。

而法國經歷了戰爭、暴亂甚至是王室之間、貴族之間、王室和貴族之間都存在許多隱晦的矛盾,這些都威脅著王權的穩定和國王的權力

,這時候的國王只有兩個選擇。

首先,國家確立之初,王室根基不穩定,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有大量的強敵虎視眈眈,所以國王選擇加強親近的貴族的勢力和力量,以便於拱衛王朝,其次,封建時代的法國社會還處於制衡貴族力量的階段,尚未意識到如此大規模和數量的分封會給社會帶來怎樣的威脅。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因此,國王在沒有詳細的考慮未來將會發生什麼的時候,作出的選擇自然是將盡可能多的封地分封給自己親近的貴族,

至少在短期內能夠安穩住自己的王權,同時還能帶給國家一種多出來的軍事力量和保障。

因此,法國分封之所以如此慷慨,並不是說國王沒有考慮到這樣做會帶來怎樣的隱患,而是因為只有這麼做,才能最快速最高效的得到法國國王想要的結果,王權穩定,國家安全得到保障等等,這些首先都是利益使然。

二、法國面臨的複雜的社會背景:內憂外患

1.混亂的社會政治局面:大貴族叛亂

中世紀的歐洲社會一片混亂,不僅是外在的戰爭、暴亂,還有不受控制饑荒和各種傳染病,而就在這種混亂的社會情況下,貴族們之間、貴族和王室之間的矛盾也開始激化,這一點尤其明顯的表現在法國社會中。

中世紀時期法國社會的封建屬性還沒有十分明顯,貴族之間的地位和等級也不像古代中國一樣有著嚴格的區分。此外,中世紀的政治體系很複雜,一般來說以世襲專制王國為主,即國王頭銜世襲,自己管理幾片領地,

由廣大公爵、伯爵、侯爵以及公爵分封的伯爵侯爵治理國家。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值得一提的是,中世紀歐洲與中國古代集權不同,他們認為“我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即領主和主君也無權越級管理封臣手下的封臣。

而當社會中法國貴族們的利益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就會發生對社會安穩造成威脅的大叛亂。

顯然,查理·馬丁在社會中推行的采邑制度,在一開始就是為了鎮壓社會中出現的大貴族叛亂,為此,他還改變了克洛維以來無條件把土地賜贈給部下和親屬永為私有的做法,改行采邑制度:

就是把從叛亂貴族和部分教會那裡沒收來的土地連同土地上的居民,分封給親近的貴族、寵臣。

而這種制度顯然發揮出了作用,一方面結束了貴族對法國社會中央集權造成的威脅和社會危害,另一方面,重新分封舊貴族之前的領地,顯然給了以往貴族勢力另一種制衡力量,這是國王為了穩定國內社會穩定,加強中央集權和王權力量作出的努力。

因此,國王迫切需要將這些貴族的封地封賞出去,以解決社會中存在的潛在的威脅和問題,甚至不惜加大封賞力度,

法國國王推向的分封制度如此慷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需要解決問題

,並且找到了可以制衡的力量,所以沒有什麼需要畏懼的。

2.法國國王加強中央集權軍事力量的需要

近代歷史中,英國和法國一直是盟友的關係,甚至在共同侵佔外國勢力的時候也一樣,而將歷史再往前推到中世紀時期,整個歐洲都處於相當嚴重的混亂之中。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複雜的王室關係,混亂的貴族關係,甚至鄰近國家還經常發生戰爭,其中就有一段近代關係十分好的英國和法國,這也是法國曆史上最為黑暗的一段時間。“英法百年戰爭”這段時間裡,法國將要接近滅亡,

英國對法國發動了一百多年的侵略戰爭,這使得法國差點淪為廢墟。

而這樣的歷史和教訓使得法國一直處於被戰爭逼迫的恐懼之中,因此法國國王始終在加強國內的軍事力量。顯然查理·馬丁在法國社會中推行的采邑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加強國內的軍事力量,因為

國王分封的內容就是基於土地,連帶著這些土地上的居民一同,將會終身屬於受封者。

事實上采邑制度雖然最初來源於法國,但不久之後就在整個歐洲社會中開始廣泛推行,但是事實表明法國分封內容最為廣泛,封賞的內容最豐富,並且受封者得到的權力也最高、最大。

而與此同時,受封者也必須要對國家,或者說是國王負有同等重要程度的義務,對國家宣誓忠誠,承擔服兵役、交納貢稅等義務。

最重要的是,或者說法國國王之所以對封賞的內容如此大方和慷慨的原因,大概是因為要保證這些受到封賞的人,

在國家受到戰爭侵襲或者暴亂的時候,他們必須奮戰在第一線,以維護國家和人民的安全。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一旦發生戰爭,這些受封者必須率領部下,自己準備好武器,隨同出征,這些無疑為國家省下來了一大筆戰爭財產,而且無形之中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

三、統一的需要:地理、文化、語言都在挑戰國王統治的難度

從歐洲的整體角度來說也好,或者說單純只從法國這個國家的角度來說,對於國王,顯然進行統治並不是一件易事,

除了貴族的阻撓之外,地理位置,文化因素、語言因素,甚至宗教信仰都是王權統治中隱含的威脅。

首先,法國本土北達北海,西北及英吉利海峽,西抵大西洋,南至地中海,與東北部的比利時和盧森堡、東部的德國與瑞士、東南的義大利和摩納哥以及西南的西班牙和安道爾接壤。

法國南部和東部的國境線分佈的山峰山脈有比利牛斯山脈、阿爾卑斯山脈和侏羅山,河流有萊茵河,在地中海上,轄有科西嘉島和眾多海岸群島。

眾多山脈和河流的阻隔使得國王採取中央和地方的統治十分困難,這樣一來,采邑制度在法國的施行就變得十分合理了,

因為山脈的阻隔使得彼此之間的交流變得十分困難,派遣中央官員去各個地區進行監督和管理已經不夠現實。

中世紀社會混亂,大貴族叛亂,為何法國國王分封還如此“闊綽”?

因此,慷慨的分封一方面可以從國家的角度分為幾個大的區域,不用國王直接管理地方,省時省力,節省財力、人力。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法國國王只需要控制住封建領地的領土基本上就可以控制領地上的人民和土地,而事實上,在那個年代,土入地帶給人們的權力遠遠超過於人口帶來的利益。

或者是每個國家的實際情況不盡相同,就法國社會來說,采邑制度是當時法國國王考慮各方利益作出的最有效的選擇,這樣的制度或許存在許多問題,包括我們現在說的分封太過於慷慨也並非好事。

但是均衡各方力量和勢力,這樣才是最為直接和高效的辦法,也是最能夠保障法國國王王權和利益的辦法。

四、結論

采邑制度最初是由法國丞相查理·馬丁提出的一項遵循社會會等級的分封制度,不同於歐洲其他國家,法國的分封在內容上十分慷慨,這是基於法國建立之初社會的大環境大背景。

貴族之間的矛盾和利益糾紛,貴族和王室之間矛盾以及由此引發的大貴族叛亂,包括外在的戰爭威脅,這些複雜的因素對於國王來說都是迫切需要加強王權的推動因素,但至少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制度的效果十分明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