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這位媽媽只用了兩招,就使孩子愉快地遵守了規矩,快來學學吧!

由 寶寶知道 發表于 藝術2022-09-21
簡介事實就是,在孩子還不能理解按時睡覺是自己的事,也沒有足夠的自律性把它當作應該做的事時,我們只能先用立規矩幫他養成良好習慣,慢慢建立起時間管理的能力,才是有可操作性的

一年級火車怎麼畫

女兒千尋三歲後,我感覺到可以給她建立一些簡單的規矩了。

三歲後的孩子有個特點:自主性見長,自控力卻不足。她會認為一直玩不睡覺是自己的選擇,放任自己的慾望,透支自己身體,第二天想玩卻又精力不濟時,就開始煩躁焦慮,這就是無度自由帶來的反噬。

這時候,如果有規矩幫她管理好自己,規矩就能給她帶來安全感。

但在這之前,我沒有給她設立任何規矩,有點兒“放任自流”的狀態。因為我覺得,對一個孩子來說,首先最重要的是構建自我(一個沒有自我的人,只會服從規矩,並不理解規矩。

我堅信孩子應該基於理解去遵守規矩,才可能成為一個能突破和構建規矩的人),而一切來自外界的要求,都可能阻礙“自我”這顆珍貴的種子在她身上生根發芽。

於是,在我的保護下,女兒的“自我”茁壯成長。三歲時,她成了一個很有主見、很有自己的想法,敢於質疑各種事物的小人兒。不爽不滿時,會大膽表達意見,甚至還能用她特有的邏輯製造出各種支撐她意見的歪理。

這原本是個好現象,一個具有獨立精神,敢質疑的孩子,不正是我們想看到的嘛。

沒想到,當我試圖幫助她建立一些規矩時,才發現,想給極具獨立精神、自由慣了的小人兒“立規矩”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比如,她的質疑能力很快就用在了反抗規矩上:媽媽,為什麼八點半就不能再玩了?

我:因為到了八點半,你就得去洗漱了。

女兒:為什麼八點半就必須洗漱?

我:因為按你這個磨蹭鬼的進度來推算,八點半洗漱才能保證你九點半前上床睡覺,這樣明早才能準時起床上學,白天才有足夠的精力!

女兒:為什麼九點半後睡覺,早上就不能起床上學啊?……

一直問下去……直到我開始懷疑,她恐怕不是真想知道為什麼,只是狡猾的避開我設的規矩,拖延時間而已。

又比如,她的倔勁也用在了反規矩上:我就是不想吃菜,不吃!

我:昨天我們不是說好了每頓都要吃一些蔬菜嘛,這個規矩不是經過你同意才建立的嘛?

女兒:我不吃菜,不吃!(她已經完全把立規矩時自己的承諾拋在了腦後)

我:肉和菜都吃,營養才均衡,身體才健康哦。

健康是個什麼鬼?在她看來,這個概念看不見摸不著,離自己好遙遠,還是當下不吃菜比較重要!(讓一個孩子具有遠見,是多麼困難)

……

諸如此類的戰役好多次,效果都很差。

殫精竭慮後,我終於意識到,這個階段的孩子,他們那蓬勃生長的“自我”對任何約束都天然排斥,最終演化成了我們眼中的叛逆。立規矩沒有錯,錯的是規矩本身,如果不能去除規矩的約束感和模式化,對於一個低齡孩子,尤其是有點兒自我、有點兒獨立的低齡孩子來說,規矩就是無效的!

好吧,如何將規矩改造改造,讓孩子快樂執行?我長久的思考了這個問題。現在,就把我“產業升級”後的經驗分享給大家。^_^

好的“規矩”一定是好玩的

女兒最讓人頭疼的,就是晚上睡覺前的各種磨蹭。剛開始,我和她商量,立了個規矩,就是個簡單的作息表,七點前完成什麼,八點前完成什麼……諸如此類。我想得很美好,只要她遵守這個規矩,每一項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絕對可以保證合適的睡眠時間。

商量的時候,人家也表示了支援和贊同。可執行時,現實就是:納尼,要放下心愛的動畫片?!納尼,要終止自由的遊戲?!不行!什麼規矩?什麼?我沒答應過,絕對沒有!

原來,如果“規矩”不能比孩子貪戀的遊戲更好玩,是不可能把孩子吸引過來的。

好吧,讓我們來點變化:

這位媽媽只用了兩招,就使孩子愉快地遵守了規矩,快來學學吧!

這是我自制的通關小火車(畫技有點拙劣,大家將就看看),小火車的每節車廂上畫著孩子晚上的慣常專案,比如閱讀、學英語、看動畫片、喝牛奶等等。如果她能在車廂上標註的時間內完成該車廂的專案,就可以自己蓋個章,表示小火車通關成功!

看著這些密密麻麻的努力章,大家就明白效果有多好了。^_^

現在的畫面是:媽媽,下一關是什麼?對了,是MILK!喝牛奶!媽媽,快把牛奶給我,小火車開動時間是不是快到了?……

阿門,我好開心,總算從“奪命連環催”中解脫了。

你問我,孩子會不會每天蓋章蓋到膩味?不會啊,因為這個通關遊戲有獎勵哦:集滿三十個章,就可以實現一個小心願!

有人說,按時睡覺本就是孩子自己的事兒,怎麼能跟獎勵掛鉤呢?

嗯嗯,說得沒錯,按時睡覺的確是孩子自個的事,可惜,這只是我們成人自己的認為,孩子可不覺得按時睡覺就是他自己必須做到的事,他還覺得繼續玩才是自己想做、應該做的事呢。

事實就是,在孩子還不能理解按時睡覺是自己的事,也沒有足夠的自律性把它當作應該做的事時,我們只能先用立規矩幫他養成良好習慣,慢慢建立起時間管理的能力,才是有可操作性的!這時候,加一點合理激勵是沒有問題的。

還是用實際效果說話吧。這個小火車通關遊戲執行第一週,女兒每天都按時睡覺,集滿三十個章,得到了一盒蠟筆;第二週,每天按時睡覺,得到了一個蝴蝶髮夾;第三週,有兩天忘了這個遊戲,卻依然很有條理的按時完成了各種睡前專案。原來,一個好玩的“規矩”竟有如此魔力,讓孩子不知不覺養成了好習慣,這算不算無招勝有招呢?:)

“立規矩”中的留白藝術

中國文化講求“留白”,書畫創作中會有意留下空白,讓整個畫面、章法更為協調精美。建築也是,梁思成先生就說過:建築關鍵不是把空間填滿,而是有空餘空間,有了“無”,空間才有了生命。

有了“無”,空間才有了生命,在給孩子“立規矩”時,一樣需要留白的藝術!

小時候,我媽也愛給我立規矩。規矩不好玩就不說了,關鍵是每條規矩都超完美超苛刻。孩提時候的我常會想,能保質保量完成我媽制定的那些規矩的一定不是人,是超人!於是,每次不執行被我媽罵時,我都毫不反悔:反正我又不是超人。

可我媽並不覺得她制定的規矩苛刻,這是怎麼回事呢?

我自己當媽後就搞明白了,大人不覺得自己制定的規矩苛刻,是因為大人總是用大人的認知去制定要孩子完成的規矩。

比如,一個朋友跟我抱怨:一年級的女兒,寫作業總出錯。下班後我也想和她一起高高興興的,可一檢查作業,就上火。我說只要你每天作業不超過三個錯誤,能堅持一週,週末就帶你滑雪去!一點用都沒有,該錯照樣錯!

朋友覺得:用心完成作業不是你應該做到的事嗎?這麼簡單的題,反覆練習這麼多次,不就不應該出錯了嗎?

可是,對孩子來說,要做到幾乎沒有錯誤其實是困難的,時不時出錯才是正常的。不尋找出錯的背後原因,僅設定一個高高在上的規矩,即便有誘惑,孩子做不到還不是隻能放棄。重要的是,有了達不到目標帶來的挫敗感,你再設規矩就難了,孩子會極力排斥逃避。

與其如此,為什麼我們不制定有一些留白的規矩?

比如,一週不超過七個錯誤,孩子比較容易做到。做到了,會有成就感,會乘勝追擊,下一週,說不定就能做到不超過五個錯誤,再一週,或許就能做到不超過三個錯誤了。

給規矩一些留白,是一種教養的智慧。它用一段冗餘給孩子以寬和,讓孩子從中得到信心,獲得繼續堅持的勇氣,也避免了我們潛意識中對孩子苛刻的高期許。

我給女兒做的通關小火車共七個專案,如果她每天按時完成能得到七個章,一週五天(除開雙休日)就應該是三十五個章。我沒有設定為她得到三十五個章才能實現一個心願,而是隻要得到三十個章就可以。我想,“立規矩”中的留白,是我們理應給孩子的一份寬和和信任。

“立規矩”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頭疼事,甚至,有一些教育家還提出了到底應不應該給孩子立規矩的疑問。

其實,答案並不複雜,規矩無效不是因為“立規矩”本身有問題,而是制定規矩時沒有考慮到孩子的特點。

孩子和成人不一樣,在孩子的世界裡,感受大於道理。這個特點決定了孩子在選擇是否要執行規矩時,並不會像我們成人那樣從理性和長遠的角度思考,而是傾向於遵從自己的感受。

就像你希望他不挑食,是為了從小打下好的身體底子,有了好的身體未來可以走更遠。可是,孩子想不到那麼遠,他們更注重當下感受,他的想法可能固執而簡單:我就是討厭蔬菜的味道而已。

我們能做的,不是一遍又一遍重複道理,抑或強勢的制定一個必須完成的規矩。而是要改變自己的思考角度:如果我把蔬菜做得美味一些?如果我讓規矩變成一個好玩的遊戲?如果我給孩子一些獲得信心的空間?

是的,說來簡單,只要我們改變一些,原本死板的規矩就能活過來,孩子就會快樂的執行!

為什麼我們要去做出改變?是出自我們對孩子的愛。

今天的我們,比以往任何時代的父母都更愛思考“如何做好父母”這件事,因為我們有了愛的能力。我們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不再僅僅是一份責任、一個傳承必須完成的任務,我們既希望孩子能為成人生活做好準備,也希望呵護他們的天性,不忽視作為孩子當下的幸福體會。這,就是我們要為孩子去做出改變的原因。

說到這兒,我想我已經完全理解了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的內涵,用一句簡單的話概括吧:規矩是術,真愛是道!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我是小扒扒)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寶寶知道超級頻道,瞭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群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