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藝術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由 雨煙文史 發表于 藝術2022-09-13
簡介當時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東征高麗的重要軍事基地,隋煬帝在山東一帶“増置軍府,掃地為兵”,人民受害最為嚴重

唐姓有多少人口

引言

隋煬帝在位期間,多次外出巡遊,南遊江都,北出長城,東巡趙魏,西巡隴右,不知浪費了多少人力、物力。大業元年,隋煬帝第一次遊江都,帶著一、二十萬人,皇后、嬪妃、文武百官和僧尼道士,所乘大小船隻數千艘,“舳艫相接,二百餘里”,僅拖船背纖的民夫就有八萬多人。所過州縣,五百里內居民被迫“獻食”,都是“水陸珍奇”,吃不完就埋掉。州縣官吏“獻食豐辦者加官爵,闕乏者譴至死”。於是大小官吏媚上害民,在租稅之外亂加徵收,有的甚至“逆折數年之賦”。

隋煬帝

是個好大喜功的人

他先後三次出兵攻打高麗

徵調兵役

勞役無數

更給勞動人民造成了無窮的災難

大業七年(公元六一一年),為了準備攻打高麗,動員了全國兵力。令工匠在今山東掖縣的東萊海口造船三百艘,官吏督工嚴急,役夫晝夜立在水中幹活,不敢休息,腰部以下都腐爛生蛆,死者十三四。同年五月,令河南、淮南和江南造兵車五萬輛,送到河北高陽,供軍士裝載衣甲帳幕。又發江淮以南人民自備船隻,運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洛口(今河南鞏縣東北)諸倉糧食到涿郡,以供軍需。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大小船隻相次千餘里,往還在道者常數十萬人,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引起“天下騷動”。此外,隋煬帝在十餘年中還先後營建各種離宮四十多所,鑿山開道,建置巨倉,徵用的民力更是難以計算。據《通典》記載,隋煬帝大業二年,全國有戶八百九十多萬,總人口四千六百多萬,而隋煬帝僅僅在大業元年興建各種工程所動用的民力就達一千七百多萬,全國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服役,每戶平均二丁,這是多麼驚人的數字啊!

短短的十多年時間內徵調那麼多的勞力,弄得“天下死於役而家傷於財”,“耕家失時,田疇多荒”,連簡單的社會再生產都難以為繼,國民經濟完全陷於癱瘓,早已十分尖銳的階級矛盾迅速激化。當時山東的東萊和河北的涿郡,是東征高麗的重要軍事基地,隋煬帝在山東一帶“増置軍府,掃地為兵”,人民受害最為嚴重。大業七年秋,山東、河南等地又發生特大水災,漂沒四十餘郡,人民無以為生,相賣為奴婢。

因此

階級鬥爭也最為劇烈

隋煬帝對外出兵侵略,猶如在彈藥庫引火,直接引起了農民大起義的爆發,隋王朝就在烽煙四起的形勢下崩解了。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山東是東征高麗受害最重的地方,人民反抗浪潮首先從這裡湧現。大業七年(公元六一一年),當隋煬帝正準備發兵攻打高麗時,王薄在長白山(今山東章邱縣境)首舉義旗,揭開了隋末農民戰爭的序幕。他自稱“知世郎”,作了一首《無問遼東浪死歌》。隋煬帝對人民橫施暴政,實行“舉國就役”,人民就以這種英勇無畏的氣概行動起來反抗暴政。王薄這一號召,立即得到人民的響應,“避徵役者,多往歸之”。在今山東、河北等地,相繼出現了許多支起義軍。

平原(郡指今山東陵縣)人劉霸道聚眾十多萬,佔領(今山東惠民);漳南(今山東漳南)人孫安祖,抗拒兵役,怒殺縣令,聚眾數百,起義於高雞泊(今山東漳南境),自稱將軍;清河郡鄃縣(今山東夏津東北)人張金稱,先後率眾造反。其他小股義軍不可計數。隋王朝派遣都尉、鷹揚等軍官,會同郡縣官吏,帶兵追捕,隨捕隨殺。

然而

殘暴的鎮壓阻擋不住人民的反抗浪潮

大業九年,當隋煬帝出兵百萬,第二次攻打高麗時,農民起義浪潮不斷擴大。同年三月,濟陰(今山東曹縣西北)人孟海公、北海郡(指今山東益都)郭方預、勃海郡(指今山東信陽)孫宣雅、平原郡郝孝德、河間郡(今河北河間)格謙、濟北(今山東聊城一帶)韓進洛、甄寶車等,紛紛起兵反隋。隋朝是在長期分裂割據之後建立起來的王朝,隋文帝楊堅又是靠發動宮廷政變登上皇帝寶座的,它的統治根基並不牢固。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統治集團內部一開始就存在著錯綜複雜的矛盾

諸如關隴貴族集團同中原貴族集團之間、鮮卑貴族同漢族貴族官僚之間、南方士族同北方士族之間,都存在著尖銳的矛盾。隋煬帝濫徵兵役、徭役,一定程度上觸犯了他們的利益。所以一有風吹草動,一些豪強地主就蠢蠢欲動。

在農民革命浪潮的衝擊下

隋朝統治集團內部的矛盾衝突也公開化了

這一年六月,大官僚貴族楊素之子、隋禮部尚書楊玄感,看到農民遍地而起,使乘勢打著“為天下解倒懸之急,救黎元之命”的旗號,在黎陽起兵反隋。

當時,一些“達官子弟”,如觀王楊雄之子楊恭道、虞世基之子虞柔、裴縕之子裴爽、鄭善果之子鄭儼等四十餘人,趕來參加起兵。幾個月內,隊伍發展到十多萬人。隋煬帝趕忙從高麗撤兵回救。不久,楊玄感兵敗被殺,統治階級內部的鬥爭反過來又大大促進了農民起義。各地農民軍在統治集團內部互相殘殺之際,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活動範圍由山東、河北、河南擴充套件到關中、兩淮和江南、嶺南等地,“星離棋佈,以千百數”。

據不完全統計

全國各地有大小起義隊伍一百二十多支

眾達百萬之多

擁有十萬人以上的起義軍就有一、二十支

形成了規模空前的全國性大起義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面對遍地而起的全國農民起義,以隋煬帝為首的反動統治集團妄圖用殘酷鎮壓的手段加以撲滅。當農民起義剛爆發時,隋煬帝就下令對起義者“隨獲斬決”,接著又下令沒收起義者的全部財產,放手讓地方官吏“各專威福,生殺任情”。楊玄感失敗後,隋煬帝對御史大夫裴蘊說:“玄感一呼而從者十萬,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為盜耳,不盡加誅,無以懲後”。於是,瘋狂屠殺起義群眾。

大業十年,第三次攻打高麗戰爭結束後,隋煬帝便集中兵力鎮壓國內農民起義,增設一些地區的軍事長官,加強指揮力量。第二年又下令郡縣、驛亭和村塢皆築城,妄圖用城堡政策捆住起義軍的手腳。但是,這些殘酷的鎮壓措施根本不能阻止起義的發展,反而激起人民更大的反抗。“百姓轉相群聚,攻剽城邑,誅罰不能禁”,結果出現了“舉天下之人十分,九為盜賊”的局面。經過幾年的浴血奮戰,農民軍由點到面,由分散到集中,不斷髮展壯大。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到大業十二年底,分散在各地的起義軍逐漸匯合成三支強大的隊伍:一支由翟讓、李密領導的瓦崗軍;一支由竇建德領導的河北起義軍,支由杜伏威、輔公祏領導的江淮起義軍。它們像三支利劍,直指隋王朝統治的心臟。隋煬帝嚇得惶惶不可終日,從洛陽跑到自認為比較安全的江都(今浙江杭州市)。

三支主要起義軍的形成

使隋末農民戰爭走向一個新的高潮

瓦崗軍的創始人翟讓,韋城(今河南滑縣)人,曾做過東郡法曹小吏。他在任職期間,殺人犯科,被隋政府判處死刑,關進監牢。獄吏黃君漢非常敬佩他的勇敢,私自放掉他。於是,翟讓跑到瓦崗寨(今河南滑縣南),在大業七年組織一支隊伍起義,這就是我國曆史上有名的瓦崗軍。不久,同郡人單雄信、徐世勣、邴元真等,率眾到瓦崗寨會合,歸屬翟讓領導。

隋朝的殘暴統治,加速了農民的貧困和破產,多數農民起來反抗

他們轉戰到通濟渠沿線的鄭州、商丘一帶,奪取來往於汴水水中的公私船隻貨物,解決部隊供給,隊伍漸漸發展到一萬多人。這支起義軍戰士大都是漁夫、獵手,善於使用長槍,作戰非常勇敢。起初,他們並無遠大抱負,也沒有自己的戰略戰術,只是“偷生草間”,“求活性命”,所以鬥爭聲勢不大。大業十二年(公元六一六年),李密投奔瓦崗軍,開始改變義軍的處境。李密,貴族出身,父親李寬是隋朝的上柱國,封蒲山公。他本人做過隋煬帝的宮廷待衛,因失勢被貶退回家,對隋政權心懷不滿。

大業九年,李密參與楊玄感黎陽起兵,兵敗被俘,在押送途中逃脫,隱姓埋名,過了幾年流浪生活。最初,他投奔郝孝德、王簿等起義軍,都遭到冷遇。經王伯當引薦,他參加了瓦崗軍。李密參加瓦崗軍以後,積極為翟讓出謀劃策,“往來諸帥之間”,說服王伯當、周文舉和李公逸等小股義軍歸附瓦崗軍,壯大了起義力量。

結語

大業十二年(公元六一六年)十月,當全國農民起義進入高潮時,李密向翟讓提出率領精銳,“席捲二京,誅滅暴虐”的建議,使瓦崗軍有了推翻隋朝政權的明確的鬥爭綱領和奮鬥目標。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