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由 娛樂卦師 發表于 農業2021-06-03
簡介雖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但想想當年滿大街的桑塔納和人們對其質量、可靠性的高度認可,就能印證出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印象:極度耐用、質量可靠

如何提高車間產品質量

“開不壞的桑塔納、用不爛的諾基亞”。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想必30歲往上的朋友基本都聽過上面這句話吧。雖然這已經是過去式,但想想當年滿大街的桑塔納和人們對其質量、可靠性的高度認可,就能印證出中國人對德國製造的印象:極度耐用、質量可靠。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而這一印象不僅僅侷限於汽車,還包括刀具、冰箱、電視、音響、樂器、傢俱……甚至還延伸到了德國人身上, “嚴謹、認真、精細”就是中國人對德國人的普遍印象,即使絕大多數中國人從未見過一個德國人。

可以說,任何商品只要被打上“德國製造(Made In Germany)”就會有大批中國人追捧。為什麼?那可是德國造的東西,質量好!以至於,曾還有人制造出“青島下水道里的油紙包”、“一百年售後的德國造橋樑”這樣的假“新聞”。

但假如有人告訴你:“Made In Germany”曾是“假冒偽劣、粗製濫造”的代名詞,您信嗎?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戲劇性,在那個年代裡不僅“Made In Germany”代表著近乎侮辱的含義,就連這種要求標註產地的行為,都是“受害者”為抵制德國劣質產品而發明的。

受害者:英國

時間:1887年4月23日

經過:自18世紀60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後,英國的製造業蓬勃發展,全世界都有來自英國及其殖民地的商品。這不僅宣揚著日不落帝國的強大力量,更不斷為英國攫取著海量的財富。而當時同樣身處歐洲的德國還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直到1871年俾斯麥完成德國統一之後,德國真正地才開始全面推進工業化。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但此時德國早已落後太多太多,想要追趕談何容易?生產出來的商品質量低劣、技術落後,產品大量積壓。見此情形,德國的貴族、商人們不約而同地作出了同樣的選擇:抄襲、山寨。

譬如,當時英國的謝菲爾德公司的刀具在全世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鑄鋼”打造的刀刃經久耐用、歷久如新,受到全世界消費者的青睞。

看到這種情況,來自德國索林根市的一家刀具公司決定用廉價的“鑄鐵”為材料仿製謝菲爾德公司的全套產品,出一款仿一款,再

打上一模一樣的“謝菲爾德”商標和質檢印章運到英國,然後再從英國銷往全世界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最後一行:謝菲爾德·英格蘭

於是很快,謝菲爾德公司的刀具的口碑和銷量就遭到了雙重重創,大量回收後才發現市面上鋪天蓋地的“謝菲爾德”剪刀、刀具,根本就不是出自自家工廠。

不僅如此,在19世紀中葉德國還派出了大批的“商業間諜”想方設法地刺探英國的技術、機密。其中最著名的一位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

德國鋼鐵、軍工業巨頭,阿爾弗雷德·克虜伯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於是憤怒的英國人在1887年4月23日,出臺了世界上第一份《商品法》法案。要求任何在英國及英國殖民地銷售的商品,都必須標註產地,否則將會面臨沉重的處罰。

因此在近一個世紀以前“Made In Germany”所代表的,就是廉價低劣的代名詞。那麼問題來了:

德國商品是如何擺脫了這個刻板印象,並一步步打造出“優質、可靠”的世界印象的呢?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1、職業教育

1884年,德國教育部開始投入大量資金,全力發展職業教育。到20世紀初,德國的職業學校從664家增長到2162家,在校學生數量從5萬餘人暴漲到35萬人。

而後1887年新的手工業協會和新的學徒制度建立,並確立了標準統一的培訓、職業資格考核制度,及更合理的法定學徒合同。此舉,為德國積累下了大量受過教育的合格產業工人,一改原始學徒制度下工人生活艱難、素質低下、人數不足的現象。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1954年·師傅教授學徒專業技能

2、標準化

1926年德國成立了ISO的前身——“國家標準化協會國際聯合會”,統一了各行各業的商品的製造標準,眾多國家也迅速加入,第二年這個聯合會就擁有了21個成員國。而佔據了先機的德國商品,在質量、規格方面迅速脫穎而出,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

說句題外話,我們如今日常使用的公制單位也得益於此,英制單位中英寸、英尺、碼、英畝等等單位間並沒有任何關係,換算極為不便。相比之下,源自於法國的公制單位則簡單方便很多。

靠“劣質山寨”起家的德國,如何造就全球第一的質量神話?

於是更簡便、高效的公制單位,隨著德國產品的的崛起而被推廣到了全世界,唯獨美國如今仍然堅持著自己標準的英制單位,持續“逼瘋”著一批又一批的留學生。

所以,大家明白秦始皇當年統一度量衡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了吧。

3、企業獨立

眾所周知,德國擁有一批世界著名的製造業巨頭,比如西門子、大眾等,但事實上這些巨頭佔德國製造業的份額並不大。德國製造業的主力是一批小而精的中小型企業,他們的業務領域通常都非常狹窄,數十上百年裡始終專注著極為有限的幾種產品,但往往品質極為卓越,比如譽滿全球的博世。

而之所以會有這種局面,是因為他們幾乎都是私人、家族所有,而非股份制公司,決策、管理幾乎不會受到來自資本的鉗制。管理層通常都有一線工程師的經歷,懂技術、懂生產,很難作出空降職業經理人那樣脫離實際的決策。

1936年羅伯特·博世在學徒車間檢查質量

那麼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呢?

很簡單,二戰時的猶太金融家遭到大規模的清洗,導致二戰後德國金融業長期不振,企業主想要重建、發展,只能向銀行借款。

一方面資金籌措難度提高,淘汰了一批技術弱小、實力不足的企業;另一方面又保證了活下來的企業的自主性,而不是受資本擺佈的玩偶。

最後

其實不止是德國,像美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等等地區的工業史上,都有過低劣仿製、逐步積累、嘗試創新、獨具一格,這樣的過程。

而中國自然也不例外,好在我們已經走過了山寨仿造這個階段,又經過十多年的積累,漸漸能夠在部分領域佔據一席之地。只要堅持不懈,Made In China也必將成為質量、可靠的代名詞!

作者:等待的西西弗斯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