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由 澎湃線上 發表于 農業2022-03-04
簡介特色中醫護理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中醫病名繡秋風怎樣治療

以下文章來源於本草杏林 ,作者市中醫治療室

本草杏林。

大資料中醫

09。23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秋分節氣知多少

秋分,鬥指已,是“二十四節氣”之第十六個節氣。在公曆9月22~24日交節,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80度。秋分當天日夜時間均等,而後夜愈長日愈短。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繼續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各地開始晝短夜長,南半球相反。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晝夜時間均等,太陽在這一天到達黃經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全球大部分地區這一天的24小時晝夜均分,各12小時。秋分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由赤道進入南半球,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一天之內白晝開始短於黑夜;北極附近也即將迎來一年中連續6個月的漫漫長夜與不滅星空。

二是,氣候由熱轉涼。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秋分習俗知多少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秋祭月

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據考證,最初“祭月節”定在“秋分”這一天,不過,由於這一天在農曆八月裡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圓月,而祭月無月則是大煞風景的,所以,後來就將“祭月節”由“秋分”調至“中秋”。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吃秋菜

秋分是踏秋的正式開始。在嶺南地區,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習俗,叫“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採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採回的秋菜一般與魚片“滾湯”,名曰“秋湯”。有順口溜道:“秋湯灌髒,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秋分飲食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番茄燉牛腩

番茄燉牛腩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番茄燉牛腩

養生功效:秋分後,天地間的暑熱之氣漸消,人的胃口大開,適合滋補身體。這道番茄牛肉具有健脾開胃、平肝明目的功效,秋季食用可以平補身體。此菜味道酸甜可口,可以幫助體質虛弱的人強壯身體,尤其適合脾胃虛弱的人食用。

原料組成:新鮮牛腩1000克,平菇300克,番茄300克,高湯、薑片、蔥白、桂皮、香菜、香葉、植物油適量,鹽、番茄、胡椒粉少許。

牛腩:牛腩性溫,味甘,歸脾、胃經,具有補氣健脾、除溼消腫的功效,可以促進溼邪的運化,預防風溼性關節炎。

平菇:性平,味甘,歸肝、胃經,具有宣肺益氣、散血熱、透發麻疹的功效,秋季多感悲涼的人食用後有除燥、安神的作用。

01

製作方法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1。用清水把牛腩洗淨,切成塊。

2。將牛腩放入開水中燙煮至出現浮沫,撈出瀝乾備用。

3。將牛腩、薑片、蔥白、香葉、桂皮一起放入沙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先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1小時左右。

4。用清水把番茄洗淨,放入開水中燙片刻,撈出後去皮,切成塊。

5。另置一口沙鍋於火上,倒入植物油燒至六成熟,下番茄塊翻炒均勻,再下牛腩與番茄同炒。

6。將平菇、高湯一起倒入沙鍋中,用文火燉10分鐘左右。

7。下番茄醬、鹽調味,用文火燉至牛腩熟爛,用胡椒粉調味,撒上香菜即可。

特色中醫護理

秋分節氣已經真正進入到秋季,作為晝夜時間相等的節氣,人們在養生中也應本著陰陽平衡的規律,使機體保持“陰平陽秘”的原則,按照《素問·至真要大論》所說:“謹察陰陽之所在,以平為期”,陰陽所在不可出現偏頗。

要想保持機體的陰陽平衡,首先要防止外界邪氣的侵襲。秋季天氣乾燥,主要外邪為燥邪。秋分之前有暑熱的餘氣,故多見於溫燥;秋分之後,陣陣秋風襲來,寒涼漸重,艾灸的溫熱可以消除秋天的寒氣,讓身體溫暖,同時促進血液的迴圈,抵禦即將到來的冬季的寒氣。

艾葉

【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艾灸是用艾葉製成的艾絨產生的艾熱刺激體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透過激發經氣的活動來調整人體紊亂的生理生化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方法。所以艾灸覺有特殊的香味,可以起到鎮靜安神的效果,且一般在艾灸的時候都會選擇臥位,可以在艾灸的同時稍作休息,聚養精神。

養生小貼士

飲食攝養

因秋屬肺金,酸味收斂補肺,辛味發散瀉肺,所以秋日宜收不宜散,要儘量少食蔥、姜等辛味之品,適當多食酸味甘潤的果蔬。同時秋燥津液易傷,引起咽、鼻、唇乾燥及乾咳、聲嘶、面板乾裂、大便燥結等燥症,宜多選用甘寒滋潤之品,如百合、銀耳、淮山、秋梨、蓮藕、柿子、芝麻、鴨肉等,以潤肺生津、養陰清燥。

精神養生

要看到秋季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人們的情緒未免有些垂暮之感,故有“秋風秋雨愁煞人”之言。所以這時,人們應保持神志安寧,減緩秋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同時精神情緒上要看到積極的一面,那就是金秋季節時,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鍊的好時機,登山、慢跑、散步、打球、游泳、洗冷水浴;或練五禽戲,打太極拳、做八段錦、練健身操等。

起居方面

秋分應該睡好子午覺,這不但可以保持精力充沛,漫卡減輕“秋乏”,也是順應自然界的陰陽變化規律進行調養的重要方法。秋燥越來越明顯,會出現咽部、鼻腔、口唇乾燥、咳嗽少痰、大便秘結等不適,睡好子午覺、多防秒但喝水等均是緩解秋燥的有效手段。另外,還可適當做些面板保養,如塗潤概資事膚乳等。秋分起居,還要注意早晚保暖,尤其是老人與小孩,夜間儘量避免吹空調,以防受涼。

供稿:中醫綜合治療室

原標題:《【市中醫|節令話養生13】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