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57;《石道》良言第57講:玩石醜、怪、瘦,天道寓意厚

由 呂耀文 發表于 農業2022-02-23
簡介而奇石形狀醜的世界、怪的世界,即奇石“表現圖,滿文遺韻,烏江石性抽象形式”,比如2021成都石展:首屆“女媧獎”獲獎奇石——烏江石《滿文遺韻》(見圖2),其表面白色所形成的文字一樣的構圖,既讓人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印象,又讓人產生耳目一新

邑令是什麼意思

《聊齋志異》裡有一篇短文,名字叫“杜小雷”,不妨抄錄如下:“杜小雷,益都之西山人。母雙盲。杜事至孝,家雖貧,甘旨無缺。一日,將他適,市肉付妻,令作餺飥。妻最忤逆,切肉時,蜣螂其中。母覺臭惡,不可食,藏以待子。杜歸,問:‘餺飥美乎?’母搖首,出示子。杜裂視,見蜣螂。怒甚。入室,欲撻妻,又恐母聞。上榻籌思。妻問之,不語。妻自餒,彷徨榻下。久之,喘息有聲。杜叱曰:‘不睡,待敲撲耶?’亦竟寂然。起而燭之,但見一豕。細視,則兩足猶人,始知為妻所化。邑令聞之,縶之。使遊四門,以戒眾人。譚薇臣曾親見之。”顯然,在這則短文裡,杜小雷的惡妻“變形”成了豬。

同樣,在《聊齋志異》裡,類似的“變形”有:人變蟲、變虎、變狐、變鬼,狐變成人、鬼變成人,等等,它們是很多的。人們在閱讀它們的時候,也都見怪不怪了。

這些情況說明了,抽象的“變形”藝術創作手法,它在我國古代已經被運用於創作和欣賞活動中很久了。

然而,如果將這個“變形”的鑑賞理念運用到欣賞奇石的抽象形式中,那就不僅僅是“與時俱進”了。比如長江石《侯上封侯》(見圖1),

57;《石道》良言第57講:玩石醜、怪、瘦,天道寓意厚

圖1,侯上封侯,長江石,4*3*6cm 湖南·程文芳 藏

據該奇石收藏者、湖南的程文芳先生介紹:這方奇石,倒過來看,一開始題名為“阿詩瑪”,後改為“西施獻舞”,“西施蔓舞”,再後來改名為“人上人”。最後,根據《石道》良言有關的“奇石題名及其方法”的學習,即現在的圖1方式來看,進一步題名為“猴上加猴”了。當然,根據諧音,將它的題名最後確定為“侯上封侯”。這樣的題名,聽著就讓人覺得大吉、大利。顯然,程先生的“題名”過程,就是不斷地利用自己的瞬間感覺和瞬間領悟,從而使之不斷“變形”、相互吻合的過程。

為什麼在文學作品中,要將人變為豬?而程先生又將該石表面構圖中的人變成猴呢?

這就是文化的暗示作用。在這裡,人們在潛意識中運用了“仿同”和“集錦”的心理程式。所謂的“仿同”,就是把人的行為類似豕,或者人的形狀類似猴,等等;所謂的“集錦”,即把豕與人合成,把人和猴合成,等等。也就是說,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仿同”和“集錦”是人們潛意識運作中的基本程式。

當然,我國文化中的“仿同”和“集錦”,以及在“石文化”中,即“石道”中運用該策略,它與西方提出的“具象抽象形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當然,“具象抽象形式”到了一定程度之後,人們就更加偏愛“表現性抽象形式”和“構成性抽象形式”了。這是為什麼呢?

一、“能指”世界與“所指”世界的區別。奇石形式的具象世界,比如奇石形狀像人、或像動物、或像植物、或像其它;以及奇石形式的意象世界,比如奇石形狀像自然界的山水;等等,它們所構成的世界都是純客觀的世界,即“能指世界”。這樣的世界距離人們所追求的意義世界不僅遙遠,而且難以捉摸。

而奇石形狀醜的世界、怪的世界,即奇石“表現

57;《石道》良言第57講:玩石醜、怪、瘦,天道寓意厚

圖,滿文遺韻,烏江石

性抽象形式”,比如2021成都石展:首屆“女媧獎”獲獎奇石——烏江石《滿文遺韻》(見圖2),其表面白色所形成的文字一樣的構圖,既讓人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的印象,又讓人產生耳目一新的喜悅,具有非常強烈的表現性。

當然,那種表現性所帶給人的情緒上的變化,它與具象類奇石形式相比,或者意象類奇石形式相比,是截然不同的。因為前者更容易讓人與其形式的意義世界相關聯,而後者則容易讓人產生歧義。

同樣,那些“構成性抽象形式”,比如山東威海

57;《石道》良言第57講:玩石醜、怪、瘦,天道寓意厚

圖3,天書,長江石,山東威海市·戴遠鵬 藏

的戴遠鵬先生收藏的長江石《天書》(見圖3),它則是歷代書家們心中的世界。

當然,奇石“構成性抽象世界”的典型範式——奇石“米芾”系列的“瘦、皺、漏、透”的形式,那是純粹的形式,那個純粹形式所構成的世界是純粹的形式世界,更是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的世界。

顯然,這樣的世界,其本身就是不存在情感的世界,因此,它也不能夠讓欣賞該奇石形式的人產生情感。但是,這樣的奇石形式世界卻能夠讓人更容易接近意義世界,即“所指世界”。

二、“田園世界”與“當代世界”的區別。當代社會,網際網路、智慧化、晶片,等等,已經深入到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如果再去歌詠“悠然見南山”等情懷,那麼,就沒有人會不噴飯的?!

三、直觀世界與直覺世界的區別。只有摧毀了感官世界的“真實”,才算是摧毀了舊的形式、舊的觀念、舊的世界,即從直觀世界的形式進入到了直覺世界的形式。

比如長江石《侯上封侯》所表現的具象的抽象形式,比如烏江石《滿文遺韻》的表現性抽象的形式、英石《嫋雲》的構成性抽象的形式,等等,人們在這樣的形式裡都能夠立即由必然王國進入到了自由王國。

該方面的內容特別多,筆者在下面的四個講座中,將之提煉成四個奇石正規化進行解讀。

當然,該方面的理論性東西、詳細內容等,筆者已經用了四個章節在《石道》第二卷第52章至第55章裡進行闡釋,有興趣的石友可以關注該方面的動態。

呂耀文於“二為齋”。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