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由 東方地秀 發表于 農業2021-12-25
簡介趙老師說,她寫長篇小說,一般是在清晨到中午這段時間,不看手機,不回微信,不接電話,專心寫作,整個人似乎都活在故事中,不能自拔

機制木炭機全套多少錢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集體照

(一)

霜降剛過,正是秋色斑斕之時。

看到作協群裡訊息,知道《飛天》雜誌社的編輯趙劍雲老師來敦煌,頗為高興。早早就趕到了指定的地點→圖書館書吧。

一路上,呼吸著新鮮空氣,看著金秋的美景,想象著趙劍雲老師的模樣,非常期待這場讀書分享會。

二零一四年的六月份,在敦煌舉辦過一次寫作高研班,為期大約一週時間。記得,在那次活動中我就曾經見過趙劍雲老師。那個時候的她,愛玩,我們一行人在陽關採風,她喜歡騎馬。在淘趣書吧,喝啤酒吃羊肉串,笑聲響亮。

聽她的名字,以為是“醉裡挑燈看劍”的西北男兒。其實,她更像小巧玲瓏,溫柔似水的江南女子。

只是時隔多年,歲月會不會在她身上留下印痕,不知她有沒有變化?

當我到圖書館時,作協的一些老師都已經到了。大家親切地聊著,談著和寫作有關的話題,氣氛友好而祥和。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趙劍雲和夏慧老師

(二)

在趙劍雲老師和幾個隨行人員進來時,我還刻意的看了一下時間,是三點半。真的好守時。

趙劍雲老師,似乎變化不大。是一個女性知識分子固有的樣子,淡定,優雅,甚至是樸實無華的,沒有絲毫名人的架子。謙卑的如同腳下大地;高潔如路邊,那靜靜綻放的格桑花。看似普通,當她一開口,你就知道,此女子不一般。

這次分享會,由作協帥氣,儒雅的夏秘書長主持。他先是大概講了講趙老師的著作和獲獎情況,還講了她的學歷以及在魯迅文學院作家班進修的光輝履歷。

可以說,她成名很早。十九歲就開始寫作,一直堅持到了現在。所有成功的人,都是能堅持到底的人。她又是雜誌編輯,一天就和文字打交道,工作上的便利,為她個人發展也插上了強有力的翅膀。

比如,她的代表作《結婚進行時》《一顆糖的溫度》《風居住的地方》都非常有名。

在談到創作《敦煌小畫師》的初衷時,她說,這本書是對敦煌無數的無名的古代的畫師致敬,也是對莫高窟第一代守護者的致敬。

在敦煌的新華書店或莫高書城隨便看看,關於敦煌的書籍層出不窮。只要和敦煌兩字沾點邊,書都特別好買。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實。於是,主持人夏秘書長開玩笑問?趙老師,是不是也想吃敦煌飯?

趙老師微笑解釋,她這算是第一次吃敦煌飯。但,想寫一篇關於敦煌的長篇小說這個願望早已心存多年了,只是在等待一個契機。

而且,為了完成這部長篇小說,她整整寫了四年時間,春夏秋冬一千多天。她說,這篇小說,也是她寫作生涯中最難寫的一篇。因為涉及的藝術的,歷史的,自然的,民俗的種種知識太過廣泛,必須閱讀大量的材料,不斷的請教專家或者跑圖書館。

不過,她並不以此為苦,當小說出版之後,她反而很是欣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心願,欣慰為自己所摯愛的敦煌盡了一份力。

(三)

《敦煌小畫師》,敘述的是發生在七十年前敦煌莫高窟的傳奇。那個時候的敦煌和現在的敦煌比,幾乎是天上地下的區別。趙老師刻意設計了一個關於成長,關於奉獻的曲折感人的故事。角度非常好。我們總說“文采不敵角度”,在這部書中有很好的呈現。因為寫敦煌的作品太多了,可是從兒童的視角寫的,這是我見過的第一部。趙老師用行雲流水的語言深情講述了主人公欣潔的母親去世後,年幼的她和妹妹跟隨畫家的父親來到敦煌莫高窟。從開始的不適應,厭倦,到慢慢被吸引,直至愛上莫高窟,最終成為一名畫家的奇特經歷。

我還沒有拜讀。據讀過的朋友說,文筆非常美,寫的特別感人,讀著讀著甚至會潸然淚下。

現場分享時,也有幾位朋友深情朗讀其中的精彩片段,覺得很有代入感。能很快的走進故事情節,讓人展開想象,並沉醉其中。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趙劍雲老師講話

從黃河之濱到大漠敦煌,有千里之遙。為了寫這篇小說,趙老師說,她多次來敦煌考察。每次回家,大包小包背的都是有關敦煌的書籍。

光鮮亮麗的背後,是普通人無法體會的辛苦與孤獨。尤其是寫作,暢飲孤獨之美,是必做功課。

(四)

曾國藩,喜歡看人。遇一人必詳觀之。所以,他看人非常準。誰適合當兵,誰適合領兵打仗,基本上不會錯。

我也是,喜歡看人。據說,女人身上攜帶的雷達多,瞟一眼,衣服,包包,首飾,手機,大致就可以判斷一個人的境況。而,我則是透過她們的衣著打扮來猜測其人背後的悲歡離合的人生故事。

人到中年,身體就如同行走的名片,能告訴陌生人很多資訊。而,看一個人的身材,也能大略判斷這個人是否認命。(當然,基因突變之類的,可以忽略)那些臃腫的,肥胖的,大多數,都是對人生沒有規劃的,不鍛鍊身體的,碳水化合物吃的過多的,懶惰的,甚至是自暴自棄的人。

而,趙老師,身材管理非常好。正面看是一個清雅的中年女子,看背影,貌似十八歲青春少女。不談別的,僅僅是從身材管理上來看,就是非常自律的人。

自律的人,都意志力堅強的人。這樣的人,也才能守住寂寞,坐住冷板凳,延遲滿足,花四年時間來做一件事,寫一本書。如同園丁,靜靜等待一株花,悄悄開放。

趙老師,本身就是我們甘肅秦安人。那是個一個小城市,從秦安到蘭州,一路奮鬥而來。成為甘肅“兒童文學八駿”,實屬不易。相信,她能取得這樣巨大的寫作成就,除了天賦,一定與勤奮有關,與自律有關。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文友朗讀

在分享過程中,趙老師講到幾個關鍵問題。第一,是細節,她說,細節千萬不能錯。比如在寫這本書時,涉及到敦煌的杏花什麼時候開?當地的榆錢什麼時候吃?敦煌都生長什麼樣水果?敦煌話怎麼講?敦煌的油坊是怎樣的?七十年前,敦煌人穿什麼樣的衣服?如果得病了,怎麼醫治?都是反覆求證的。第二,語言一定要乾淨清澈。因為是給孩子寫的,僅僅語言流暢是不夠的。趙老師用了一個比喻,她說,語言要美的像水洗過一樣。我還是第一次聽到這樣的比喻,覺得極妙。

第三,她講到文學是孤獨的,也是苦的。大多著名作家,都是用生命在寫作。比如,路遙。比如,陳忠實。深刻記得的一個細節是,陳忠實老先生在創作小說《白鹿原》寫到小娥死的時候,大叫一聲暈厥了過去。這樣的作家,世界上可能沒有第二個。

趙老師,我覺得也是一個用生命來寫作的人。趙老師說,她寫長篇小說,一般是在清晨到中午這段時間,不看手機,不回微信,不接電話,專心寫作,整個人似乎都活在故事中,不能自拔。

第四,她講到了文學新人,說,一定要堅持寫作,即便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做為一個文學編輯看到某些寫的很棒的作者半途而廢,她會非常痛心。

這樣的話,對那些堅持寫了很多年,看不到希望,對寫作又不願割愛的人,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趙劍雲

分享活動持續了一個半小時。一張集體合照,一聲共同的“茄子”,為讀書分享畫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會後,有簽名售書的,有加老師微信的,都圍在桌前。我因為單位有事,就匆匆離開了。

在回來的路上,我想,除了羨慕別人的成就。我不知道,我們下邊坐的那麼多(大約三十多人)本地作家,有沒有人會幻想自己將來有一天也來這樣一場激情的分享與簽名售書?

從蘭州到敦煌,從敦煌到《敦煌小畫師》

實體書

寫於2020年10月25日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