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旅遊

建築可閱讀 | 楊浦區圖書館:收藏著上海近代市政的歷史記憶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旅遊2022-04-05
簡介莊重大氣的裙樓上,門樓飛簷大頂,樑柱斗拱,濃墨重彩,而上方黃色琉璃瓦是圖書館最為顯著的標誌,門樓屋頂為古典重簷歇山式,上部點綴著吻獸飾件,極具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華貴氣息

上海圖書館可以直接進去嗎

建築可閱讀 | 楊浦區圖書館:收藏著上海近代市政的歷史記憶

如果80多年前就有“網紅”的概念,那當時的上海市圖書館(今楊浦區圖書館)絕對是最熱門的“打卡點”之一。這是一座安置在古城樓式建築內的圖書館,整棟建築雕樑畫棟、重簷歇山、琉璃瓦頂、天花彩畫,盡顯傳統古風古韻,由此贏得了滬上“小故宮”的美譽。而它與舊上海市政府大廈、舊上海市博物館、和舊上海市體育場等周邊建築共同構成的“江灣歷史文化風貌區”,則是上海近代市政難以磨滅的一段歷史記憶,也是那一代國人民族自強精神的生動寫照。

生不逢時,董大酉的設計藍圖僅完成一半

上世紀二十年代末,為打破租界壟斷城市中心的局面,謀求華界管轄區的發展,孫中山先生提出了“設世界港於上海”的方針,計劃以江灣為市中心區,建設道路、市政府大樓和其他公共設施,建造“新上海”,也就是如今的“江灣歷史文化風貌區”。1929年7月,經當時市政會議決定,正式劃定:江灣區翔殷路以北、閘殷路以南,淞滬路以東約7000畝土地,作為新上海的中心區域。

建築可閱讀 | 楊浦區圖書館:收藏著上海近代市政的歷史記憶

這一計劃聘請了時任中國建築師學會會長的董大酉擔任顧問併兼任主任建築師。

至1936年,在這一區域相繼落成的有市政府新廈、市立圖書館、市立博物館、市立體育場、市立醫院、航空博物館等。其中舊上海市圖書館於1934年8月動工興建,同年12月1日舉行奠基禮,1936年9月1日,全館試行開放。董大酉雖然在美國留學期間深受現代建築教育和影響,但沒有一味追求西方風格,同時他也沒有完全採用中式傳統建築方法,而是將兩者融合到了一起。建築借鑑了中國傳統門樓的樣式,將新古典主義的構圖手法與中國傳統建築元素有機結合。莊重大氣的裙樓上,門樓飛簷大頂,樑柱斗拱,濃墨重彩,而上方黃色琉璃瓦是圖書館最為顯著的標誌,門樓屋頂為古典重簷歇山式,上部點綴著吻獸飾件,極具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華貴氣息。而在民族風貌外表下,內部設施則力求現代化,電梯、衛生與消防裝置等一應俱全,可以說是中西合璧。

建築可閱讀 | 楊浦區圖書館:收藏著上海近代市政的歷史記憶

遺憾的是,由於經費原因,舊上海市圖書館實際上僅完成接近一半的體量規模就倉促投入使用,並沒有按董大酉的設計藍圖全部實施,原本的“井字”佈局設計僅呈“工”字形。隨著淞滬抗戰及後來不斷的戰事紛擾,該建築被挪作他用,也就沒有機會再復建完善。抗戰勝利後,建設計劃擱淺,上海市圖書館另覓新址,該建築在此後的大半個世紀為同濟中學所用,曾被用作教學樓、宿舍和體育活動室等。同濟中學畢業的作家王海在《上海私家記憶》一書中這樣描述母校的這幢大樓:“圖書館那幢樓據說解放前是規劃中的圖書館。整個中學六年,這幢樓一直是我們雨天室內上體育課的地方,一樓有一個非常大的屋子,跳馬單槓和墊子都堵在一角……圖書館旁邊有一個小小的門,上旋式樓梯直通樓頂,樓頂有點天安門的感覺,飛簷琉璃瓦,漢白玉的護欄……”

直到2012年,楊浦區委區政府決定將它作為楊浦圖書館新館進行修繕擴建,兩年後,“舊上海市圖書館修繕擴建工程”正式啟動。承接修繕保護工程的上海建築裝飾有限公司工程部總經理吳有偉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圖書館時的場面:“圖書館的外牆板有大面積的脫落,牆體上遍佈著水漬,館外的雜草比人還高,館內佈滿蜘蛛網,牆上的磚塊輕輕取下來以後,一碰就碎成了粉末……”最終,整整花了3年的時間,100多名能工巧匠克服無數的困難,終於讓這棟80餘歲老建築涅槃重生。2018年12月18日,楊浦區圖書館正式開放,迴歸了作為圖書館的“初心”。

涅槃重生,新舊難辨成為參觀一大樂趣

在電視劇《安家》中,房似錦和徐姑姑為了查詢老洋房的資料,去到了一家圖書館。雕花房頂、彩繪門樓、大氣又優雅的紅漆圓柱,屋簷與藍天相接,劃出優美弧線……只是短短几個鏡頭,就有觀眾認出:這不就是修繕一新的楊浦區圖書館嗎?

如今位於長海路366號的楊浦區圖書館總建築面積約1。4萬平方米,屬於舊上海市圖書館的部分其實只佔了不到4000平方米。但秉持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新造建築與老建築風格高度統一,整棟建築內外藏著許多新舊難辨的細節。例如老建築的一樓和二樓各有一扇“孔雀門”——仿 照孔雀儀態製作的金屬鏤空門,是一層、二層大廳進入目錄檢索廳的首個視覺焦點,也是室內空間層層遞進的引導者。一層孔雀門在歷次改造 中 丟 失,僅二層仍為原物。兩扇門乍看毫無差別,事實上二樓舊門為純手工打造,用鉚釘連結,修復人員進行了基底防護和除鏽刷漆。一樓新門則是直接鍛打熱彎成型,用焊接技術取代了鉚釘。

建築可閱讀 | 楊浦區圖書館:收藏著上海近代市政的歷史記憶

門樓被認為是這棟樓最出彩的地方。在屋簷之下的金碧紅綠彩繪,使得上方黃色琉璃屋頂與下方硃紅門窗之間有了轉換與過渡,讓建築形象更顯輝煌絢麗。頂部琉璃瓦是最新燒製的,圓形瓦當表面的圖文是一個市政府的“市”字,修建方根據原來瓦當後面的印鑑,在宜興幾經周折找到了能燒製同款瓦當的窯廠,並向他們定製。

而門樓外圍,與之呼應的石欄杆、裝飾斗拱、彩繪、琉璃瓦等皆是保護修繕的重點。無論是從墊拱板上的“退暈三寶珠”火焰、如意寶瓶彩繪,還是護欄上的雲紋圖案,都能讓人從中感受到傳統吉祥的寓意和古典意境之美。

二樓中廳是過去的目錄室——以前圖書館內藏書全部閉架陳列,讀者借閱時,先在目錄室查詢自己想要的書目,告知工作人員,再由工作人員取出。這個空間有別於中國傳統廳堂,而是借鑑西方建築設計了頂部採光天窗,天窗之下架設彩繪梁枋,屋內光線通透,抬頭之際,小格窗框外的風景也別有韻致。天窗在中國的普及遠在幾十年以後,作為近代中國最早引進西方城市規劃和建設理念的那批建築之一,這座圖書館在當年不可謂不“潮”。

建築可閱讀 | 楊浦區圖書館:收藏著上海近代市政的歷史記憶

館中精美的天花彩畫則極富中國宮殿建築的特徵。我國傳統建築彩畫所運用的顏料為天然礦物顏料,其顏色為青、黃、赤、白、黑五色俱全,早期的建築彩畫是出於木結構建築防腐防蛀的實際需要,後來為追求美的需要變得複雜和豐富多彩,成為中國傳統建築裝飾的一種方法。人們在修繕過程中發現一樓樓梯壁龕的天花彩畫儲存較為完整,透過現代技術對天花彩畫採取最小干預原則進行修繕,基本上保留原彩畫的樣貌,和其餘彩畫兼具可識別性和真實性,對於觀眾來說,觀摩比對新舊兩處彩畫是參觀這個圖書館的一大樂趣。

“括囊大典,網羅眾家。”這是舊上海市圖書館開館時,受聘為臨時董事會董事長的蔡元培的題詞。它的誕生或許生不逢時,日本發起的侵華戰爭,讓它短暫地開放了不到1年便被迫關閉,在改造之初,建築外圍牆壁上發現的零星彈痕,彷彿講述著當年的炮火。幸運的是,經過精心修復,如今的新館接過了舊館出師未捷的公共圖書館“使命”,在80年後接續了珍貴的城市記憶。

作者:郭超豪

編輯:汪荔誠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