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由 秒聞娛綜 發表于 運動2022-06-18
簡介有人說,每個中國人都是麵條美食家,據不完整統計,國內各種各樣的麵條多達1200多種,從小到大,咱們吃過的麵條不計其數,吃了這麼多年的面,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麵條的面是獨體字嗎

有人說,每個中國人都是麵條美食家,據不完整統計,國內各種各樣的麵條多達1200多種,從小到大,咱們吃過的麵條不計其數,吃了這麼多年的面,你知道它的歷史嗎?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麵條, 是一種古老的食物,可塑性極強,且不說麵條的加工就有很多不同,因加工方法的差異,麵條的形狀、味道也千差萬別,而就算是同一種加工方法,湯底和澆頭不同,也會帶來全新的味覺體驗。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嚮往的生活》吳亦凡扯麵

麵條,離不開小麥,而小麥,是不折不扣的“國際友人”。它原生於西亞新月沃地,大約4000年前經西域傳入中國。在它傳入中國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被中國人廣泛接受。原因之一,是習慣粒食的老祖宗們,覺得麥粒嚼起來實在是太費腮幫子了,所以黃米、小米這類“國貨”長期霸佔了人們的餐桌。在秦漢時期,小麥開始開疆拓土。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董仲舒曾向漢武帝建議,“有水災郡種宿麥”,以滿足口糧的需求。同時,石磨又送上“神助攻”。磨成粉的小麥,不僅在口感上遠勝黃米、小米,還可以在加水之後做成各種形狀,人們開始愛上了這一“舶來品”。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湯餅,是麵條的曾用名。漢朝宮廷裡就已有專門製作湯餅的“湯官”。除了吃,湯餅還有驗證顏值的作用。魏文帝曹丕曾經懷疑,大臣何晏面白如玉,是在臉上塗了脂粉。於是,文帝傳何晏入宮,賞賜一碗湯餅,看著他吃得滿頭大汗,面色由白轉紅再轉白,這才相信他是真的膚白。製作湯餅的方法很粗放,直接用手揪一揪、扯一扯就行。時至今日,同樣的場景還在陝西人的廚房裡上演,和咱們現在吃的油潑扯麵非常相似。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祖先掌握製作麵條所需的器具和技術,可能比小麥傳到中國還早,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一處房址中找到了一些條狀物體,這些“面”條用雜谷製成,長約50釐米,直徑約0。3釐米,而它們的歷史竟有4000年之久!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鹼水面,味道特殊的回憶

在製作麵條時,刻意加入更多的鹼,做出來的就是鹼水面了。鹼水面在南方比較常見,猜想因為氣候方面的原因,因為南方生產的小麥筋性較差,不新增鹼水製作出來的麵條太軟、發粘,口感不佳。久而久之,人們也就習慣了加鹼之後的特殊風味。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武漢熱乾麵,是鹼面的代表作之一。熱乾麵的麵條是煮了半熟的鹼水面,在案臺上攤涼,拌上香油成為半成品,開賣時再下鍋煮開,撈起後加入醬油芝麻等配料。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山西陝西,當之無愧的“麵食殺手”

說到麵條,就不得不提山西。山西氣候偏乾旱,非常適合生長的五穀雜糧,就成了山西人主食的首選。明代《山西通志》就記載過,山西出產黍、稷、麥、粱等主糧,以及豌豆、黃豆、綠豆、豇豆、黑豆、小豆這些不同品類的豆子。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有人統計過,山西的麵食多達1000多種,最出名的是刀削麵,揉製成團的面坯,一手托起,另一隻手拿著特製的削麵刀,迅速掠過麵糰表面,柳葉狀的麵條飛出,落入鍋中,對廚師運刀的力度、角度都有要求。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對於山西人來說,剪刀也可以用來製作麵食。用剪刀將面坯剪成一條一條的麵條,這叫剪刀面。剪刀面口感潤滑彈牙,充滿了小麥的香氣。更厲害的,還有不借助工具做成的面,比如小巧可愛的貓耳朵,一塊麵,挫條、揪粒,手一擠、一捻,就是一個小小的面窩,形狀像貓耳,特別可愛。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山西隔壁的陝西,也是麵食愛好者的天堂。臊子面,是最讓他們欲罷不能地面之一。臊子原本指的是切碎的肉,但在陝西,肉丁炒的澆頭統稱為臊子。臊子面的面要薄、筋、光,湯要煎、稀、汪,吃起來酸、辣、香。Biang biang面也能算作臊子面,這種名字極其複雜的面,以褲帶面為基礎,加上臊子、炒蔬菜、西紅柿雞蛋滷,以油潑辣子收尾點睛。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南方人吃麵,講究的是湯和澆頭

和北方人講究麵條的勁道不一樣,南方人吃麵講究的是湯和澆頭。片兒川是浙江杭州地區的傳統特色 湯麵,是杭州人最愛的日常小吃,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最具特色的是它的配料冬筍、雪菜和豬肉,其中前兩種材料是典型的南方菜品。一碗上好的片兒川湯汁濃郁、肉片鮮嫩、筍菜爽口,吃起來回味無窮。

最早的麵條,其實根本不是“面”!

古人也許不懂鹼水、麵筋這些物理化學層面的知識,他們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中,找到了最合適的方法。經驗與傳承,是中式生活哲學的核心,所謂秘訣,歸根結底就是一代一代的口耳相傳。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就算吃過再多種類的麵條,最好吃的那碗還是媽媽做的,因為那是外婆傳給媽媽的。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