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由 不見長安舊少年 發表于 運動2022-04-18
簡介其實盧安克還是知道他不能讓每個人都接受他的教育觀念,“教好不教對”只是他個人的理念,他也沒有想過讓所有人都接受,而且他知道這也不能百分百為學生們帶來好成績,所以他感到受之有愧

盧克安還在中國嗎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真正的教育是沒有國界的,小時候學的很多知識如果不是長大後從事相關職業,可能很多人一輩子都用不上。所以教育大家學知識不是目的,學做人才是真正的目的!教育的本質正如德國哲學家雅思貝爾斯曾探究出來的那句話: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

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那樣高尚而又質樸

而在我國,也有一位德國人

傾其一生為中國的教育事業做出了偉大的貢獻

,在中國大山從事了十餘年的支教事業。在將他寫入感動中國人物的備選名單之時,他卻請求評選委員將他除名,希望不要有人選他,他不想引起過多的關注。在媒體的強勢追問下,他終於說出了實情——

不是我感動了中國,而是中國深深的感動了我

天生具有創造力的小男孩

盧安克在德國出生,也在德國長大,但是他小的時候並不是什麼謙謙公子和優秀的好學生。盧安克小的時候特別貪玩,

經常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在中學的時候因為外語考試不及格而被家人們責怪,年輕氣盛的他一氣之下

跑到了一家帆船工廠去當了學徒

。雖然他基礎知識不過硬,但是他的創造力是他人很難匹及的,不僅是自己設計的帆船被師傅表揚,甚至在報名參賽的

國際帆船比賽中也取得了很好的名次

到後來,雖然他沒有經歷正式的考試,但還是因為工業設計品的獨創性而

被漢堡美術學院破格錄取

。教授給出的理由是——已經有知識的人就不再需要更多的知識了,還不夠完美是因為缺少創造性,這靠外力很難做到。但是對盧安克來說恰恰相反,他的創造性已經很強了,所以只需要給他增加知識,

他就可以挖掘他頭腦裡的東西

所以,想法天馬行空的盧安克不拘於世俗,

用自身經歷證明了

——具備創造力其實比優異的成績更重要。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與中國的孩子們結緣

1990年,他在以優異的成績從漢堡美術學院畢業之後就來到了歷史悠久的中國

進行採風學習

,希望從中找到靈感,來創造出更多有意義的作品。盧安克就是因為來中國旅遊時突然萌發了想要留在此地的念頭,

而這一留,就在中國留了三十年

最開始他還在各地學校奔波忙碌,

因為他總覺得自己不太適合那些學校

,除此之外就是因為很多中國老師和家長學生沒有辦法接受他的教育理念,所以他頻頻受挫。

就好比當年他在縣城的一所初中裡教授英文,他認為每個學生都是有創造性的,而他也想讓學生們不再“因為學習而學習”,

於是就開始灌輸孩子們具有創造力的新詞語

,但是得不到學校的認同,所以在考試中他的班級只有六個人的英語成績是及格了的,在全年級的英語成績平均分是最差的。家長的反對之聲越來越強烈,

他無奈離開了縣城的中學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而當他在2001年進入了廣西大山之後,就決心留在此地幫忙更改村子裡的教育氛圍,

自此和板烈小學的同學們一起度過了十年的歲月。

中國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有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裡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輪、點電燈、學微積分,才認識發明這些的人是你當年的小學生。

這也是陶行知三大主張之一的“教學做合一”,

理論核心便是生活教育理論,

同樣這也是盧安克的教育理念

盧安克也是這樣覺得的,

教育不分國界和民族

,也沒有什麼等級之分,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在生活中學到東西,要讓孩子們感覺到幸福。

他也相信瑞士教育學家皮亞傑所說的

“玩中學,學中玩”的教育理念

。所以他並不像是一個老師,反而更像是一個可以陪著孩子們玩的大哥哥——和學生們一起聽音樂、繪畫,甚至還用照相機和孩子們一起拍了一部電視劇。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看上去像是在玩玩鬧鬧,但是他在無形之中將知識滲透到了一點一滴,讓孩子們在無形中學到了知識。原來一切知識都可以存在於行為和創造中的,這些比

直觀敘述出來的語言更加的簡潔明瞭和生動形象

盧安克講究的就是教育不是教對,

而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好

。所以在他的課堂上,也沒有什麼中規中矩的要求,學生需要做到的就是開啟自己的思維,敢說就好。一堆堆天馬行空的金句在盧安克的課堂上真的是屢見不鮮,

甚至可以說是習以為常

盧安克支教的10年裡也從不向學校要工資

,即使是板烈村的居民要給盧安克生活補償也都被他嚴辭拒絕了,一開始他還用他是自願教育來推脫,後來在人們的強烈要求將盧安克和正常老師平等對待的時候,盧安克無奈說出了實情——我不敢向學校要工資,

因為我怕學校問我要成績

其實盧安克還是知道他不能讓每個人都接受他的教育觀念,“教好不教對”只是他個人的理念,

他也沒有想過讓所有人都接受

,而且他知道這也不能百分百為學生們帶來好成績,所以他感到受之有愧。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板烈小學的孩子們依舊是沒幾個人能堅持上完初中,連義務教育都接受不完。但是這些早早就外出打工的孩子們在外面也是任勞任怨,

雖然勞累,但是生活的很快樂

感動中國的德國人

為什麼說是中國感動了他呢?更多的應該是因為大山裡的孩子們接受他和喜歡他吧。現在他和大山裡的孩子們已經分不開了,如果說最開始是為了傳遞教育、實現願望的話,現在他和孩子們之間已經有了十分濃郁的感情,孩子們也捨不得他離開,

彼此都只想默默的陪伴在彼此身邊

但是對盧安克的評價還是褒貶不一的,孩子們很喜歡盧安克這個大哥哥,盧安克也能不為財富名利所誘惑,

數十年如一日的守在這個深山裡不畏艱苦

。但是站在家長和老師的角度對盧安克的評論更多的是偏向負面的,因為這些教育好像並沒有什麼用途,甚至有人認為是“失敗的”,很多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認為只有學習才能改變命運,

才能走出這深山,改變命運,報效國家

德國盧安克在中國深山支教10年:不是我感動中國,是中國感動了我

真正的教育不需要用言語,而是用行動。孔子也曾經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播種一種行為可以收穫習慣,而播種了習慣就可以收穫一種性格;最後播種了這種性格,收穫的就是命運了。

每個人都有他的方法,而本心向善,最後都會收穫幸福,收穫感動

免責宣告: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絡,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