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內「吶」015

由 語料彙總 發表于 運動2022-01-01
簡介”○[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什物》引《在閣知新錄》:“近樂器中有鎖吶,[正德]時詞曲作唆哪,蓋後起之名,故字型隨人書也

引這個字是幾聲

吶吶

,◆1。形容說話遲鈍。○《禮記‧檀弓下》:“其言吶吶然,如不出(諸)其口。”○《魏書‧高允傳》:“[高子]內文明而外柔弱,其言吶吶不能出口。”◆2。猶唯唯。○[清][蒲松齡]《聊齋誌異‧劉姓》:“[劉]芒然改容,吶吶斂手而退。”◆3。形容說話聲音低沉或含混不清。○《金瓶梅詞話》第九一回:“﹝[玉簪兒]﹞口內喃喃吶吶,說道:‘也沒見這浪淫婦刁鑽古怪,禁害老孃。’”[清][黃軒祖]《遊梁瑣記‧內黃大盜》:“[陶]吶吶唸遁咒,[泮]亦咒解之。”○[丁玲]《韋護》第二章五:“[珊珊]只是不安的巡迴望著他們兩人,時時噓著氣,既到[韋護]徵求她的意見時,她竟無所措手足的吶吶著。”

口吶

,◆見“口訥”。說話遲鈍。

吶吃

,◆口吃。說話結結巴巴。○《三國志‧吳志‧韋曜傳》:“囚撰此書,實欲表上,懼有誤謬,數數省讀,不覺點汙。被問寒戰,形氣吶吃。”

吶鈍(吶鈍)

,◆語言遲鈍。○《漢書‧鮑宣傳》:“臣[宣]吶鈍於辭,不勝惓惓,盡死節而已。”

吶口

,◆1。說話困難,不流暢。○《漢書‧李廣傳》:“[廣]吶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專以射為戲。”○《史記‧李將軍列傳》作“訥口少言”。2。指不善辭令之口。○[唐][沈亞之]《古山水障‧和史館陳學士作》:“賦他山於遺圖,擲琨瑤於吶口。”

澀吶(澀吶)

,◆見“澀訥”。說話、寫文章遲鈍。

騃吶

,◆愚笨而言語遲鈍。吶,通“訥”。○[清][方履籛]《答吳巢松督學少司成書》:“[履籛]稟質騃吶,約恉悾恫。”

拙吶

,◆見“拙訥”。謂才疏口拙,不善應對。多用作謙詞。

嘴吶

,◆謂說話吞吞吐吐。○[柳青]《銅墻鐵壁》第十二章:“[石永公]嘴吶地說:‘還不是怕我跑出去肚疼病犯?’”

嘟吶

,◆嘟囔。○[柳青]《銅墻鐵壁》第三章:“﹝老漢﹞沒頭沒尾嘟吶說:‘死了三個,傷了十七個。兩個傷太重。’”

吶喊

,◆大聲喊叫。○[元][無名氏]《馬陵道》第二摺:“甚麼人鳴鑼擊鼓,吶喊搖旗?”○《醒世恆言‧李玉英獄中訟冤》:“[李雄]領了將令,放起三個轟天大砲,眾軍一聲吶喊,遍地鑼鳴,離了教場,望[陝西]而進。”○[魯迅]《吶喊‧自序》:“所以有時候仍不免吶喊幾聲,聊以慰藉那在寂寞裡賓士的猛士。”

搖旗吶喊(搖旗吶喊)

,◆古時軍隊出陣,搖動旗幟,大聲呼喊,用以耀武揚威。○《三國演義》第六四回:“[張任]引數千人馬,搖旗吶喊,出城搦戰。”○《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番子正在魂驚膽落,又見山後那二百人搖旗吶喊,飛殺上來。”後用以比喻為他人助長聲勢。○[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二章:“出去之後,他還不是同流合汙了,加入反民主者的行列中一同搖旗吶喊?”○《羊城晚報》1982。11。8:“要當有風格的作家……不充當搖旗吶喊小卒的角色。”

嗩吶(嗩吶)

,◆波斯語的譯音。或譯為“蘇爾奈”、“嗩拿”、“唆吶”、“鎖吶”。簧管樂器。○[金][元]時由[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我國。○《清文獻通考‧樂二十三》:“其樂器有大鼓、小鼓、銅號、鉸子、嗩吶、喇叭。”○[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外面忽然傳來一陣非常熱鬧的吹吹打打的鑼鼓嗩吶聲,掩住了風聲。”○[沈從文]《蕭蕭》:“鄉下人吹嗩吶接媳婦,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有的事情。”

瑣吶(瑣吶)

,◆即嗩吶。簧管樂器。○[清][俞正燮]《癸巳類稿‧簧考》:“簧即嘯子,通俗文為哨子,喇叭、瑣吶、口琴皆有之。”

鎖吶(鎖吶)

,◆亦作“鎖哪”。嗩吶。管樂器。管身正面有七孔,背面一孔。○[明][王磐]《朝天子‧詠喇叭》曲:“喇叭,鎖哪,曲兒小,腔兒大。”○[孫錦標]《通俗常言疏證‧什物》引《在閣知新錄》:“近樂器中有鎖吶,[正德]時詞曲作唆哪,蓋後起之名,故字型隨人書也。”○[茅盾]《子夜》二:“風吹來外面‘鼓樂手’的鎖吶和笛子的聲音,也顯得異常悲涼。”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