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運動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由 徐老遊123 發表于 運動2021-10-15
簡介吳思將這種計算推廣到更遠的層面,他說,他看透了歷史

孳生息是什麼意思

先知書店

先知書店店長薦書

今天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文:張瑩瑩、童妮燕 編:先知書店

吳思在《農民日報》的同事劉江波曾說,吳思是“都市裡的文化隱者”,他雖然有很多朋友,但其實是個離群索居的人。吳思的“離群索居”,在於他除了必須,儘量減少各種社會交往。“我太缺時間了。書看不過來,東西寫不過來,事忙不過來。”

現在吳思每天7點半起來,每星期一三五,吃完早飯走到單位,忙乎到12點多,中飯,下午看書、做筆記,到晚上五點半回家,買菜做飯,看著《新聞聯播》把晚飯吃下,再接著看雜書,處理一些網上來信來稿。若是週二四六日,他不用上班,就上午處理來信來稿,下午游泳,週六週日去看爹孃。

聽起來,這實在是乏善可陳的生活。在這種生活裡的吳思,習慣了用簡單的四則運算來探求事物內在的驅動力。“你想看清楚一件事,老老實實地說它,最後肯定落到計算上來。”他這樣認為,卻不知道自己這幾道算式,給世人帶來多大沖擊。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一個努力除惑的“糊塗人”

2001年,吳思的《潛規則》公開發行,最初並不是一本暢銷書,卻在2006年底“張鈺事件”中被廣泛引用,成為人人皆知的概念。吳思將這種計算推廣到更遠的層面,他說,他看透了歷史。

“把歷史看透”的吳思,卻不能像外人想見的那樣,對歷史變遷冷冰冰。他每每有真情流露。他曾寫到海瑞,抄錄一些史料,抄到江邊上百里的民眾夾道送靈時,大哭起來。

那時,他想到老百姓很清楚某人的真實價值,卻只能被動接受,聽憑運氣的安排,從來沒有選擇的權利。吳思說,如今他進入史料,仍然會有這樣的感情流露,即便他的邏輯已經無比清晰,但“語言句子的節奏像詩一樣,使你很難控制自己的感情。”

看慣了一治一亂、螺旋重複的歷史,吳思也有一些謹慎的悲觀,然而什麼也不能摧毀他的清晰與冷靜,他就好像站在歷史潮水旁邊,微笑著看著它經過,心境從容自得。他說話聲音有點細,語氣總是柔和,時而有“狂語”,卻被他謙和的態度化解大半。

然而52歲的吳思,是如何變成了今天這樣的世事洞明?他說,自己是“透過糊塗來達到”。“看到一件事,看不明白,還想弄明白,就折騰來折騰去,一會兒明白一點一會兒又糊塗了。一直到了40多歲,四十而不惑,才開始漸漸惑少了,明白多了;到50歲知天命了,才覺得在根本點上明白了。

要想不那麼糊塗,一個是熬時間,就按照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的路子走;一個是還得努力去除惑,稍微不努力點50歲還糊塗著呢。”其實,他覺得自己“有點傻”,傻了那麼多年,找了一個角度順著鑽進去想才想通了點兒。“這是腦筋不轉彎、遲鈍的結果。”

這段時間,吳思著力關注改革開放30年。他覺得自己有點慢熱,總是趕不上時下的風潮——改革開放30年這個主題是2008年的熱點。他打算花兩三個月把這段思考告一段落,轉頭回去重新構築他的史觀:“先把6層樓蓋起來,再在附近弄幾個草棚子,湊起來弄個完整的院子。”

這個院子,就是他的“血酬史觀”,現在才剛把樓蓋到第四層。待這事停當,吳思將要面臨兩個選擇:

一個是順著這個利害計算的路子看歷史,“亂撒網,撈到什麼是什麼”;一個是開闢新領域,研究一下中國古代思想史,看看人們的世界觀、價值觀。“這兩件事都想幹。”他說。

這時,你才會發現,溫和如吳思,內裡有諸多解決大問題的動力與能力。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潛規則與血酬定律

1974年,高中生吳思曾在當時最火紅的石油戰線當過一個月的翻砂工。置身群眾之中,吳思幹勁十足,卻發現周圍的工人們每天只幹三、四個小時的活兒,偷懶,做私活,往家裡拿東西。有個熱心的師傅提醒他:不要把複雜的階級鬥爭看得過於簡單了。吳思追問:那實際是什麼樣?複雜起來是怎麼樣?我怎麼把它看簡單了?

師傅當然不會回答他。17歲的吳思已經能感受到背後存在的東西,但還不能確切知道它究竟是什麼。

兩年後的三月,吳思高中畢業後到昌平黑山寨公社慈悲峪大隊插隊落戶。半年後當上生產隊指導員、大隊黨支部副書記,他夢想著帶領群眾多幹大幹。然而,當滿腔熱血的吳思深入田間地頭,卻發現事情遠非那麼簡單。

下鄉插隊之前,吳思在中學當了幾年團支部書記,多次組織過“星期六義務勞動”。插隊後,他又把“星期六義務勞動”搬到了農村。

第一次效果不錯,吳思對大範圍實施義務勞動滿懷憧憬。他設想:將不計報酬的義務勞動,從每週一天逐步增加到兩天、三天,最後取代有報酬的勞動。毫無疑問,吳思的路子在當時非常前衛。正當他摩拳擦掌要大幹快上之時,卻在三四次後發現主動參加義務勞動的人只剩下自己。

“從離開農村上大學到現在,潛意識裡可能一直在做一件事。與其說是關注中國歷史,不如說是希望對中國社會和歷史做出準確解釋。我在應對自己的失敗,努力在原有價值觀崩潰後重新站起來,找到可以把握真實世界的觀念。在這個意義上,插隊兩年對我影響深遠,直到現在,我仍在應對30年前的失敗,仍在對失敗做出反應。很大程度上,這不是我的個人問題,我的特殊性高濃度地包含普遍性。”

在這些挫敗裡,吳思開始了思考。那時他在《農民日報》任記者,接到一封讀者來信,說某地區農業部門領導大量批條子,把按計劃分配的平價化肥批給自己的私人關係,私人關係再轉手,牟取暴利。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現在回想,那是計劃經濟下“雙軌制”帶來的利益集中。那時的吳思剛剛大學畢業不久,敏感而執著,當即前往當地進行調查,滿以為那些條子天生帶有見不得人的特質,卻驚訝地發現,它們像公文件案一樣儲存完好,沒有任何對見光的恐懼。

採訪結束,他隱約觸到那個處處可見卻摸不著形狀的東西,當時,他稱之為“內部章程”。“那是我第一次努力把這個東西表達出來。我們清楚地看到它在,知道它如何執行,它的支配範圍是什麼,但是就是表達不好。‘內部章程’這個詞不夠,我發現這是一個規則,各種詞組合來組合去,最後就成了‘潛規則’。”

潛規則的概念隨之而生:“在正式的制度、冠冕堂皇的法規和道德信條之下,支配社會執行的另外一條新的規矩,這條規矩跟道德原則有一些衝突,不能明說,要悄悄地隱蔽起來。”

在描述了造就潛規則的力量後,他繼續追究隱藏在各種規則深處的規則。中國黑煤礦所引發的礦難事故,以及因事故而起的賠償糾紛,不時見諸媒體。吳思很好奇,他希望能從一個更獨特、更冷靜的角度給予解釋。

於是,他開始計算煤炭工人的命價問題。“關於美國煤炭工人的命價,中國煤炭工人的命價,還有血和汗的兌換率。就是血酬的計算。”把他的“血酬定律”推廣開去,吳思提出了“血酬史觀”。

吳思:探尋歷史“潛規則”

學者陳行之曾說:既讀懂歷史又讀懂現實的人,才堪稱思想者,吳思是中國最深刻的思想者之一。

如果說黃仁宇的歷史是把水燒到了80℃,吳思老師的這本書則把歷史這盆水燒到了100℃。他是一位非常具有創見的歷史寫作家,因此他的書也被譽為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以來最富創見的歷史著作。

◎全程高能,沒有廢話,精彩絕倫:

無論是對歷史潛規則的揭露,還對歷史規律的深度解析,吳思的著作都沒有半句廢話,精簡而到位。沒有拐彎抹角,沒有文人黑話,讀者可直接領會主旨內涵,汲取吳老師幾十年的思考精華。撥開層層迷霧,看清歷史的本質與真相,花最少的時間和精力即可洞穿歷史的核心。

◎不為寫歷史而寫,只為解決真問題:

吳思老師本是一位半路出家研究歷史的,所以,與那些專業的歷史學家不同,他不是為了完成什麼課題專案,純粹是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不斷困惑,不斷收穫一些喜悅。按照他的說法,是一不小心“陷進去”。

◎在歷史中,感受悲天憫人的力量:

吳老師的書將塵封的歷史復活,在歷史人物命運及日常生活細節中,讓讀者感受一種獨有的、來自歷史本身的悲天憫人的巨大力量——這也正是歷史本來應該具有的、但一直以來很少能有的力量。

推薦文章

  • 丹江口男子重傷,十堰空中120緊急救援

    丹江口男子重傷,十堰空中120緊急救援當日下午14時30分,十堰市人民醫院急救站站長李虎年接到緊急求助電話:一名6旬男子在工地上遭遇意外,導致顏面部外傷,另多處骨折,一側眼球破裂,被緊急送往丹江口市第一醫院進行診治...

  • 常喝3種菊花茶,好喝又解暑

    常喝3種菊花茶,好喝又解暑雲臺冰菊花朵朵型圓潤,完全盛開時花瓣呈一定的弧度向下延展,層層疊加,明亮的黃色嬌而不豔,烘乾後的花朵顏色金黃,整體較小,不落瓣,醇厚的菊香令人心曠神怡,喝過雲臺冰菊的茶客皆讚不絕口...

  • 你還傻傻養綠蘿?高手都在客廳養“樹”,養人還旺運,耐陰又好養

    高手都在客廳養“樹”,養人還旺運,耐陰又好養(一)發財樹說到適合客左養護的盆栽樹,那麼首先咱們一定要說說發財樹,發財是一種葉片茂密的觀葉樹,在室外能長得很高大,室內養護也能長到一人多高,是一種生旺的盆栽,因為其能淨化空氣,特別的養人,所以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