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由 樂在經典 發表于 人文2022-03-02
簡介這樣的人永遠也不能做到臨大事而不亂,往往會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在公眾場合或者是重要的時空點丟人現眼,立場不堅定,在各種節骨眼上栽大跟頭,這樣的人如何可以信任,如何推動改革

什麼叫臨事制變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在24歲時,於應試科舉考試試卷《策略》中談到:“夫寬深不測之量,古人所以臨大事而不亂,有以鎮世俗之躁,蓋非以隔絕上下之情,養尊而自安也”。又在擔任翰林學士為皇帝代擬聖旨《陳侗知陝州制》中論述:“臨利害之際不失故常”。就是說,無論什麼人都應該做到誠信為本,要有古聖先賢寬廣的心量和廣博的格局,時刻在各種順逆境緣中全面保持定力深厚、智慧清醒、從容不迫,不斷挑戰自己,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如此,才能夠做到“臨大事而不亂”。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在人生的轉折點,該做決策時當仁不讓,實現成功的蛻變和飛躍,才會在根本上能夠把控好自己的人生時局,能夠把握好自己人生的人,才能做到真正有助於民。而真正能做大事的人,也從來沒有就知道喊口號,患得患失,而不踏實的人,一切的急於求成、自以為是、眼高手低,統統都是人生誤區,心智不成熟永遠成不了大器。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中華文明幾千年吸收相容同化了無數外來文化,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一元的東西必然會以多元化彰顯。我們的愛國主義文化同樣道理,主要表現的是愛和自信,不是恨和自卑,重點強調的是弘揚、化解和改革。我們在堅定文化自信的同時,也要學會時刻擦亮智慧的雙眼。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成熟的人都是善於改革自己,給人以有效示範性協助,而不是盲目地可憐自己、貶低自己、可憐別人等等,要知道無知的同情本身就是一種取笑。這樣的人永遠也不能做到臨大事而不亂,往往會在關鍵時候掉鏈子,在公眾場合或者是重要的時空點丟人現眼,立場不堅定,在各種節骨眼上栽大跟頭,這樣的人如何可以信任,如何推動改革。這就是所謂的“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的道理。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的確,培養什麼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我們絕不能培養社會主義破壞者和掘墓人,絕不能培養一些長著中國人的樣子,卻不是中國心,沒有中國情、缺少中國味兒的人。四大文明古國,現在只剩下中國了,中國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中華民族能維繫幾千年,而未被世界淘汰,絕對不是偶然,那無疑是我們的傳統、我們的文化優良,所以所產生的內驅力和教育力自然強大,這早在《禮記》中就有深刻的見解“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在物質文明高度發達的今天,這些內在的精神力量不會過時,真理是永恆的、歷久彌新的,就像太陽,雖然古老,但每天常新,它不僅賦予萬物生命,同時給萬物帶來光明和希望。所以說,古聖先賢的教育理念,無論到什麼時候,都會如同璀璨的陽光,普照大地般,普照人心,帶給大自然的圓滿和諧,人類的幸福美滿。我們不能被無知的輿論所動,不能為一時的失利而自暴自棄,只要你心胸智慧足夠深厚,隨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一切自會得到證明,莫須有的議論也會漸漸平息。

蘇軾:謀於前才可不惑於後,臨大事而不亂,能自勝者必強

所以說“臨大事而不亂”,是一種瀟灑面對人生的從容不迫、遊刃有餘的處世哲學和為人心態。當大事到來之時,不手忙腳亂,沉著冷靜,在利益面前,不患得患失,不大起大落,始終保持穩定的人生狀態和持續穩定的工作作風。這就是膽量,就是謀略,就是格局,還是堅毅,還是老練,還是才幹,是真正的公心。也是“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完美詮釋,更是“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的婉轉表達。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