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由 世間再過繁花似錦 發表于 人文2021-06-23
簡介”阮籍與嵇康作為魏晉名士的典型代表,與之前漢末名士相比,在思想精神方面已有極大的不同了

什麼叫黨錮之禍

說到中國古代的名士傳統,我們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魏晉風度吧,的確,作為名士傳統的核心部分,魏晉風度對中國古代士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然而魏晉時期既不是名士傳統的起點,也不是名士傳統的終端。早在東漢時期,名士的稱號即已出現。趙翼《廿二史札記》卷五“東漢尚名節”條雲:“馴至東漢,其風益盛。蓋當時薦舉徵辟,必採名譽,故凡可以得名者必全力赴之。”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此時的名士與士大夫還沒有明顯的分別。直到東漢後期,大一統的中央集權逐漸崩潰瓦解,儒家思想的獨尊地位日益動搖,名士開始從士大夫階層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特殊的群體。范曄的《後漢書》將漢末名士大致分成三類:方術名士、黨人名士與獨行名士。這三類名士的出現,大抵可視為後來魏晉時期名士風度中追求的新價值體系的濫觴。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魏晉時期是名士群體獲得極大發展的時期,不僅政治地位提高,而且在文學、藝術諸領域也取得了相當高的成就。東晉袁宏的《名士傳》將魏晉名士分為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以及中朝名士,其中正始名士與竹林名士在我國古代名士傳統中的地位極為重要,他們不僅是魏晉風度的真正開創者,更是後世士大夫們爭相追慕效仿的物件,尤其是竹林七賢,受到後世的高度讚揚,宋顏延年曾作《五君詠》稱頌竹林七賢中的阮籍、嵇康、劉伶、阮咸、向秀;梁沈約曾作《七賢論》,對竹林七賢大加稱讚。發展到南朝時,就連民間墓室的畫像磚中也可見到竹林七賢的風姿。可見名士傳統發展到南朝時仍是綿延不絕。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明代洪應在《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阮籍與嵇康作為魏晉名士的典型代表,與之前漢末名士相比,在思想精神方面已有極大的不同了。漢末名士重名教,精神是儒家的;阮籍、嵇康反名教,精神是道家的。為何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按照湯用彤先生在其《魏晉玄學論稿》中的分析,大概有這樣幾個方面,首先是文化方面,儒家思想在逐漸衰微,老莊道家思想興起。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其次是統治階級方面,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並非出身世家大族,對世家大族所講求的名教不甚提倡甚至反對名教,這一點從曹氏對漢末名士的壓迫上即可看出,在曹氏當權時期,名士中遇難者竟達數百,荀彧、魏諷等人皆因此而亡,於是名士群體漸漸消沉。再次是政治局面所致,名士目睹了新朝廷的黑暗與腐敗,大多更傾向於舊主,與新朝廷不合作者有如嵇康所言“不須作小小卑恭也”。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魏晉時期的一個重要歷史特徵是頻繁的朝代更迭,政治環境十分複雜。當時的門閥士族不可避免地捲進政治鬥爭中,無數名士慘遭殺戮。“常畏大網羅,憂禍一旦並”是名士們此時真實的心境,雖身處富貴卻不得安樂,殘酷的政權爭奪將他們推向心懷憂禍的境地,於是“憂生之嗟”在魏晉名士中顯得更為嚴肅。由於這種對人生無常的憂慮與恐懼,使他們無論是迎合當權者以保全生命,還是寄身山水、逍遙世外,在情感上總是難以擺脫那種複雜矛盾的狀態,在他們灑脫放浪、蔑視禮法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因執著人生而異常痛苦的內心。阮籍就是此類名士的典型代表。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阮籍是一位在生活中越禮縱情、輕時傲世的“真名士”,《晉書·阮籍傳》說他“居喪廢禮,飲酒食肉,而有毀容。違禮與嫂通問,或譏之,籍曰:‘禮豈為我輩設也?’又能為青白眼,見禮俗之士,以白眼對之。”又說阮籍“嗜酒荒放,露頭散發,裸袒箕踞。”可是,“別看傳說中他作為竹林名士是那麼放浪瀟灑,其內心的衝突痛苦是異常深沉的”阮籍內心的痛苦,不僅來源於“憂生之嗟”,更來源於他對名教的反叛。阮籍認為,那些“禮法君子”所謂的“名教”,已經異化成為統治者暴力專制的工具。

漢末時名教的異化十分嚴重,已變成當權者藉以打擊異己、殘酷鎮壓清流的工具,已毫無理性可言。漢末時頻繁的“黨錮之禍”便是佐證。而李元禮“(膺)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也從側面反映出當時名教異化程度之深。既然現實中的君臣名分已“外易其形,內隱其情,懷欲以求多,詐偽以要名。已經到了“竭天地萬物之至,以奉聲色無窮之慾”的地步,於是阮籍憤怒地批判這種名教的虛偽性:“汝君子之禮法,誠天下殘賊、危亂,死亡之術耳!”在竹林名士中,李白很是仰慕阮籍的為人。

“是真名士自風流”到底是什麼鬼?帶你揭秘魏晉名士傳統

阮籍生逢亂世,不肯向權貴折腰,表面縱酒狂放,而內心卻是對統治者採取蔑視的態度,他的灑脫不羈、笑傲世俗的風度令李白十分仰慕。李白有一首《梁園吟》,作於他從朝廷中被排擠出來之時,李白滿懷失意與憤懣的心緒來到梁園,不免令他懷念起阮籍:“卻憶蓬池阮公詠,因吟淥水揚洪波。”因為阮籍也曾來過樑園:“徘徊蓬池上,還顧望大梁。淥水揚洪波,曠野莽茫茫。”李白詩中的“阮公詠”,指的就是阮籍的這首《詠懷》詩。

嵇康作為魏晉時期有名的大名士,以其特立獨行的行事風格以及超邁時賢的思想,成為我國人文史上的一個不朽的存在。在行事風格上,嵇康“彈琴詠詩,自足於懷”、“嘗採藥遊山澤,會其得意,忽焉忘反。”在思想精神層面,嵇康“有奇才,遠邁不群。”他那奇特新穎的思想不僅是自己的情感傾向與審美意識的體現,更代表著他的精神理想,甚至涉及他對傳統文化以及正統名教的執著。嵇康與阮籍一樣痛恨當時“禮法君子”所謂的“名教”,在對名教與自然相統一這一點上,他甚至比阮籍有更強烈的願望。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