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人工智慧如何更有“人情味”?專家學者這樣說……

由 文匯網 發表于 人文2023-02-03
簡介在聯影智慧聯席CEO周翔看來,這就是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合理分工合作”——人工智慧是輔助醫生、提升醫療的強大工具

規約解析工具怎麼使用

人工智慧如何更有“人情味”?專家學者這樣說……

從觸手可及的“智慧助手”,到應用於醫療科技等領域的智慧機器人,人工智慧正潛移默化地改變著生活。而今天(3日)舉行的2022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分論壇“有良知的人工智慧技術”現場,一個“靈魂拷問”引發各方熱議:誰來為人工智慧“植入”良知?

與會專家學者紛紛表示:人工智慧的研發者、製造者、應用者都應該關注這一點,人工智慧需要配備合理“使用說明書”,讓“指令”有據可依,讓“良知”貫穿其間,推動人工智慧與人類社會“友好共存”。

今年初,聯影智慧顱內出血CT影像輔助分診軟體獲批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三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款輔助醫生進行精準影像決策的人工智慧產品,可提示疑似顱內出血患者,還能量化分析出血區域。使得醫生能更快速精準救治患者。在聯影智慧聯席CEO周翔看來,這就是人工智慧與人類的“合理分工合作”——人工智慧是輔助醫生、提升醫療的強大工具。

正是因為人工智慧目前沒有“自知之明”,既不能“辨別是非”,也無法“承擔責任”。“要想人工智慧有良知,追根溯源應該是人工智慧科學家、公司、使用者等要有良知,為其注入良知。”周翔說。

不僅僅是醫療領域,人工智慧已融入生活方方面面。中國科學院院士、市歐美同學會長裴鋼認為,所有的研究者不僅要聚焦人工智慧能夠“做什麼”,而要關注“應該”與“不應該”。使得人工智慧的發展既便捷生活、造福人類,又不會氾濫應用、危害四起。

如何讓人工智慧更有“人情味”?在亞馬遜AWS上海人工智慧研究院院長張崢看來,應當將現實世界涉及的倫理準則以科學語言的方式進行“轉譯”,植入人工智慧相應的程式與軟體中。

誠然,人工智慧的良知,不單單存在於一件產品、公司或創作者,而需要全社會方方面面共同發力。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思必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俞凱認為,未來應當打造“綜合性人工智慧解決一體化網路”,從設計到管理、從生產到推出,每一環節既能有相應的“行動方案”,又能配備齊全的法律規約。

分論壇現場也成立了上海市歐美同學會人工智慧分會,未來將有助於營造創新創業生態,讓多元的交流平臺推動人工智慧產業蓬勃發展。

作者:佔悅

編輯:何易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