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勤儉節約,做最美家風踐行者

由 海報新聞 發表于 人文2023-01-25
簡介外公外婆是農民,每個早晨都要去菜園摘菜,這樣才能保證全家吃到鮮嫩可口的蔬菜,吃不了的還可以拿到集上賣了換零花錢

勤儉節家怎麼寫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家訓是指家庭或家族長輩對子孫後代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中國人的家訓充滿了先輩的智慧,是良好家風的組成部分。我家也有家訓,那就是勤儉節約。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憫農》這首詩告訴我們農民種糧是非常辛苦的。從小爸爸就用這首詩來教育我糧食來之不易,要珍惜勞動成果,不能浪費糧食。

外公外婆是農民,每個早晨都要去菜園摘菜,這樣才能保證全家吃到鮮嫩可口的蔬菜,吃不了的還可以拿到集上賣了換零花錢。暑假裡的一天,媽媽叫我到菜園去幫忙。外公在菜園的一角種了些花生。那天我們一起去挖花生。年邁的外公彎著腰,用鋤頭小心地挖著花生,我負責把花生從蔓上一顆顆摘下來。因為那幾天陰雨連綿,那花生就像一個個小泥猴一樣,摘下來還要把泥塊剝掉,顯得很麻煩。當時天氣很熱,可能我太胖的緣故,特別能出汗,汗水流進我的眼睛,生澀發疼,我很快就受不了了,有種臨陣脫逃的衝動。外公似乎看透了我的心思,笑著說“咱這花生,今天再不挖,因為雨水多就發芽爛掉了。再也不能耽擱了。”我看著大汗淋漓的外公依然堅持幹,哪還好意思逃避,只好蹲下身子繼續摘花生了。我一邊擦著汗水,一邊幹著,兒時吟誦的“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再次縈繞在耳畔。而此時的我真正領教了“汗滴禾下土”的辛苦了!

還有一次我去爺爺家,閒著無聊,就跟著爺爺去田裡湊熱鬧。這一去使我感觸頗深。原來我以為爺爺幹活很輕鬆,因為沉重的活靠機械化作業,只要澆澆水、捉捉蟲就可以了。然而現實並不是我想象的那樣簡單。只見爺爺頭戴斗笠,彎著腰捋著水管子澆玉米。汗水從他的臉上、脖子上順著淌下來,他都顧不得擦,衣服也被汗水浸溼了,緊貼在他瘦弱的脊背上。看著爺爺勞動的背影,我的眼眶潤溼了,我暗自責備自己思考太簡單,以前沒有幫爺爺勞動;我也後悔自己以前吃飯挑三揀四,浪費了爺爺的勞動成果。我禁不住跑過去,一把奪過爺爺手中澆水的管子,學著爺爺的樣子幹起來。可是沒過多久,我就覺得手也酸腰也疼了,我就一會兒蹲下,一會兒站起來,不住地換著姿勢,還抱怨道“這麼捋著管子澆多累啊,放地裡流淌多簡單啊!”。爺爺看見了,笑呵呵地說:“大孫子喲,那可不行!一茬莊稼要澆兩三次,那得多浪費水呀!”唉,原來侍弄莊稼還這麼麻煩!“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我心裡暗暗發誓,以後一定要愛惜糧食,絕不浪費一粒米,和爸爸媽媽一起踐行“光碟行動”。

“勤以修身,儉以養德。”我願做最美家風踐行者,將勤儉節約傳承下去!

坊子區實驗學校六年級三班 郝靖維

指導教師:牟曉榮

推薦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