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人文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由 新消費內參 發表于 人文2022-12-31
簡介3)商品採取社群小店模式的全聯,在商品結構上匯聚了便利商店、量販店、生鮮超市的高頻品項,其特點如下:調整品類結構,只做高頻商品全聯門店陳列的SKU數量是一般量販店超市的四分之一,是便利商店的兩倍

15歲一週打幾次手衝

這是新消費內參第

506

期文章

新消費導讀

中國臺灣面積僅3。6萬平方公里,卻有10478家連鎖便利店,便利店全方位包圍消費者的生活服務需求。競爭激烈的零售行業,在電商衝擊下,實體渠道仍是主流。近些年,臺灣本土零售企業逆襲外資巨頭,頭部玩家的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他們是如何逆襲成功?他們的門店體驗如何差異化?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本文作者於過年期間到臺灣走訪三家零售企業的門市,總結如下觀察筆記,帶讀者一睹他們如何玩轉實體零售。本文由58產業基金投稿新消費內參釋出。

行研內容目錄:

分析|臺灣零售市場 - 為何具有借鑑意義?

筆記|案例一:顛覆自己的統一超商

筆記|案例二:逆襲屈臣氏的寶雅

筆記 | 案例三:顛覆家樂福的全聯

觀點|零售關鍵點:貨、場、基本功

總結|下一代的社群零售

1 臺灣零售業市場規模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素有“經濟晴雨表”之稱的零售業,反應每一個時代的經濟環境。臺灣當前總體經濟環境趨於平穩,2018年經濟成長率為2。64%,年增長率為1。13%,2018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為101。98,年增長率為1。43%。前述兩項指標結合來看,近似於臺灣零售業變化趨勢。2018年臺灣整體零售業營業額約為9212億人民幣(4兆1451億新臺幣),年增長率為1。2%。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零售業以“綜合商品零售”為主,其次是汽機車等等。綜合商品零售業按渠道型別分為:百貨公司、便利商店、超級市場、量販店、其他綜合商店。有意思的是,近年來在電商衝擊的情況下,線下零售渠道發生了變化:

百貨公司:2017年百貨公司營業額為3346億新臺幣,從2000年9。1%的年增長率,在2017年下降到0。44%。百貨公司因客單價高,在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貢獻仍然最大(佔比27%),但是受到電商衝擊也最大

便利商店:2017年便利商店營業額為3173億新臺幣,從2000年9。7%的年增長率,在2017年下降到2。8%。便利商店雖客單價低,卻在綜合商品零售業營業額貢獻仍與第一名的百貨公司不相上下,佔比達26%。然而,臺灣便利商店密度已達全球第二(每2211人擁有一家便利商店),增長幅度有限

超級市場:2017年超級市場營業額為2096億新臺幣,從2000年0。3%的年增長率,在2017年上升到6。2%。過去超級市場受到量販店、便利商店衝擊巨大,而全聯超市的逆襲是超市營業額增長最主要的驅動力

量販店:2017年超級市場營業額為1971億新臺幣,從2000年17。4%的年增長率,在2017年下降到3%。過去外資品牌量販店在臺灣獨領風騷,如法國品牌家樂福、美國品牌Costco等。不過,現在核心城市都已布點完畢,成長趨緩

臺灣零售業演變史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零售業反映每一個時代的消費偏好,亦和經濟發展密不可分。臺灣經濟歷經起步、高速成長到現今停滯成長,零售業也歷經朝代更替,從超市興起、百貨公司獨領風騷、再到渠道型別分化發展。

1950年代——經濟發展期:臺灣生產總值GDP為15.82億美元。

產業以農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主。零售業處於原始階段,尚未出現連鎖商店,以小型社群雜貨店為主

1960年代——出口導向期:臺灣生產總值GDP為59.42億美元。

臺灣設立加工出口區,引進外資和技術,產業以輕工業為主,大力發展勞力密集產業。零售業處於初創期,以傳統市場、雜貨店、五金行和服裝店為主,超級市場應運興起

1970年代——大量出口期:臺灣生產總值GDP為164.59億美元。

彼時從紡織業、成衣業轉型為重化工業、電子業、家用電器業。零售業處於成長期,超級市場快速發展,如1978年18家三愛超市同時在臺北開幕,為臺灣第一個連鎖超市體系

1980年代——經濟騰飛期:臺灣生產總值GDP為782.17億美元。

彼時推行產業升級,臺灣成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積極發展機械、半導體等策略性工業。零售業處於整合期,渠道業態多樣並存,精品專賣店、連鎖超級市場、外食連鎖店蓬勃發展。同時,百貨公司興起,1987年在臺北市開幕的太平洋SOGO百貨,成為外商投資臺灣百貨的重要指標,緊接著新光三越、大立伊勢丹、大葉高島屋等陸續開業

1990年代——泡沫經濟期:臺灣生產總值GDP為2528.8億美元。

彼時高科技工業出口擴張,經濟自由化帶來資本市場蓬勃發展,但伴隨著熱錢的湧入,股票、外匯、房地產價格大起大落,同時外資撤退、臺商因勞動成本提高而出走。零售業處於分化期,複合店、單品店、大型專賣店、量販店、購物中心、家庭用品中心等各業態興起;同時,便利商店也高速發展,除了統一超商,更有全家、萊爾富、OK便利商店陸續展店

2000年代以後——經濟停滯期:臺灣生產總值GDP為5083.06億美元。

現經濟增長驅動力主要為高科技產業、石化產業、通貨膨脹。個人實質所得減少,失業率提高。零售業處於挑戰期,國際零售業界知名企業紛紛入臺,透過入股、合夥、直營等方式設立據點,如美國品牌Costco等。同時,以Yahoo為首的電子商務產業興起,對線下渠道產生衝擊

58產業基金觀點

臺灣零售業由於以下三點,具有借鑑意義:

臺灣消費文化相較日本、韓國市場,與大陸市場更貼近

臺灣線下零售競爭激烈,便利商店的密度比日本還高,僅次於韓國。競爭強度迫使當地零售商需緊密隨需求改變,否則將被競爭對手趕超

受經濟週期影響,臺灣消費趨勢層層更迭,每一時期都有引領時代的渠道類別。時間的積累使得當地零售商有效沉澱know-how,每一步轉型都源於對消費者的理解。

新認識了幾個朋友,跟我說生意做的非常困惱。苦惱之處在於,感覺到自己

貳 筆記 | 案例一:顛覆自己的統一超商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企業概況

統一超商於1987年從統一企業超商事業部獨立出來,經歷30+年的發展,目前為臺灣市佔率最高的連鎖便利店,在門店數量上佔比49。82%,為5221家。全球總店數為8900家。在營收方面,2017年統一超商整體營收為321億人民幣,年增長率3。09%;平均單店年營收為360萬元。在盈利方面,毛利潤為112。4億人民幣,年增長率為5。31%,毛利率為35。5%;稅後淨利為68。8億人民幣,淨利率為7。02%。在運營效率方面,存貨週轉率為14。22次,存貨週轉天數為25。97天(對比日本羅森約40天,紅旗連鎖約60天)。團隊規模方面,目前門市、管理人員合計約3。9萬人。

零售觀察

統一超商長年為臺灣連鎖便利商店的龍頭老大,近年來其市場佔有率逐漸提升,規模化+連鎖化的優勢使得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然而,受到新興渠道寶雅、全聯超市等的擠壓,統一超商在渠道、商品、服務、營銷上進行一系列變革,唯有顛覆自己固有的模式,才可以離顧客更近。

下文梳理統一超商在渠道、商品與服務、營銷上的轉變:

1)渠道

區別於昔日小店模式(<100平方米),統一超商從2016年開始嘗試【大店+商圈特色】店型(約500平方米)。其特點如下:

大面積:結合貨+體驗+娛樂,陳列SKU約4000個,較小店模式多1000個SKU

商圈特色:按照社群/商圈形態,打造特色門店。例如,”Open!兒童閱覽室“選在周遭多夫妻小孩的社群商圈;周遭學生為主的大學商圈,則是把部落格來暢銷書融合進去(注:部落格來是統一集團旗下的網路書店)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大店模式:不同於過去僅是提供板凳+長條桌,大店採用寬敞的走道與舒服座位。空間規劃往咖啡廳靠攏,成為商圈裡駐足停留的場所,與當地主流顧客的生活形態結合起來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Open!兒童閱覽室:統一超商攜手24家出版社,引進600本童書資源,選址在親子顧客居多的社群附近,帶動親子共讀,打造24小時不打烊的閱讀城市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臺大公館Big 7門店:選址在臺大商圈附近,非校園內,而是靠近小區住宅。結合商圈特色,把主流顧客(學生/教職員)消費頻次高的商品一次囊括:咖啡、書店、美妝等。同時,與臺大深入合作,包括出示證件9折優惠、綠色校園方案等

2)商品與服務

在臺灣地區高齡化、少子化、單身、晚婚等人口結構與生活形態改變下,統一超商因應消費趨勢開發新商品與新服務。

此外,臺灣地區消費者越來越重視安心、健康、有品質的商品,而非一味追求便宜和便利。因此,在產業上中下游全鏈條的食品流程管理,成為統一超商近年來的業務重點。

新商品

鮮食:區別於過去賣基礎的便當、義大利麵,近年統一超商與日本食品大廠合作,引進全新裝置和製程技術,推出多樣化的美味鮮食。

比如,歐姆蛋明太子海鮮飯、紅燒牛肉麵、繽紛鮮蔬烤雞便當等過去只能在餐廳享用的餐點

生鮮:因應近年健康養生風潮,呼應單身、小家庭的料理需求,提供水果切盤和洗淨蔬菜。

統一超商在2012年提出臺灣新農業概念,建立光合農場。2015年與臺塑有機農場合作,開始販售有機蔬菜

統一超商生鮮貨架:包括雞蛋、有機蔬菜、水果等,選擇販售一般顧客經常消費的品項

咖啡與茶:統一超商已成為臺灣消費者買咖啡的主要渠道之一,桂綸鎂代言的“City Cafe”成為耳熟能詳的咖啡品牌。光基礎的美式咖啡、拿鐵還不夠,統一超商在特定商圈和高咖啡需求門市匯入新機型,推出”!+? CAFE”品牌,提供優質的單品咖啡。另一方面,臺灣消費者酷愛手搖茶,街坊巷弄裡飲料店的數量比便利商店還多,統一超商也緊抓茶飲需求,在 2016 年推出“現萃茶”系列,可以有效在消費時段和販售區域與咖啡互補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新咖啡品牌【 !+? CAFE】:在咖啡需求高的商圈,注入該咖啡品牌。大店門市裡提供單品手衝咖啡、精品拿鐵等。其售價比星巴克和一般精品咖啡廳便宜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新茶飲商品【現萃茶】:精選街邊手搖茶店熱銷商品,如四季春茶、一顆檸檬茶、珍珠奶茶等,親測口味不輸給一般手搖茶店,但售價比一般手搖茶店稍貴一些

結合子公司業務:區別於過去只賣自己的商品,現透過統一集團的資源和力量,在便利商店渠道匯入集團的子品牌與代理品牌。例如,咖啡—星巴克、書籍—部落格來網路書店、美妝—康是美、麵包—Mister Donut和聖娜多堡、生活用品—MUJI、DUSKIN等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異業結合——食品:旗下代理品牌 Mister Donut 和子品牌聖娜多堡,皆成為便利商店裡販售商品。省下展店的成本,亦可提升便利商店的銷售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異業結合——日用品:旗下代理品牌 MUJI 和子品牌 K Seren 以複合店方式融入統一超商的商圈大店裡,讓顧客一站式購足,不用再跑到屈臣氏

生活用品:統一超商身為渠道,天然與消費者離得更近。從需求端反推供給,與知名大廠合作,最佳化商品原料、規格與品牌定位,推出自有品牌商品。如,自有品牌 UNIDESIGN 旗下有服飾、文具、日用品

新服務

物流:1)提供 C2C、門店到門店的物流服務“交貨便”,其收費比一般快遞更便宜。2)與國際物流廠商合作,提供“國際交貨便“,開通國家包括日本、澳洲、美國、加拿大,最快 6 天送達。3)與統一集團旗下黑貓宅急便合作,支援送貨到府

ibon 機臺:定位為”便利生活站“提供多元服務,包括:1)繳費:水電費、保險費、停車費、交通罰單、電話費、上網費、有線電視費等。2)儲值:遊戲點數卡、電信預付卡等。3)售票:旅遊、電影、演唱會、展覽等。4)雲列印:支援在雲端上傳檔案/圖片,之後到店列印。5)生活服務:叫車、找工作、電子發票查詢兌獎等

ibon mobile 通訊:因應顧客有第二個門號的需求,統一超商提供通訊服務,包括手機通話、4G 上網、便利商店 WIFI 會員等,其費用比一般通訊商便宜

icash 支付:icash 卡類似移動錢包,一卡在手可在便利商店進行小額支付,可搭乘地鐵、公車、渡輪,可繳納停車費等。同時與國泰世華銀行合作,匯入感應式信用卡刷卡服務,統一超商成為全臺第一家採用電子簽名刷卡的便利商店

食品安全

產地到門市全流程把關

農民/農場:以合作社為主體,農民組織輔導農民。推動契作模式,定立生產/價格/產地標準,實現產地管理

工廠:與工廠共同建立原物料管控系統(MAS),並建立符合國際認證標準 ISO17025 的實驗室,進行上市檢驗和出廠檢驗

物流系統:從農場-工廠-門市,全程低溫冷鏈配送

門店:商品上架查檢以及每月定期門市檢驗

3)營銷

統一超商經營線下、網際網路等虛實並行的營銷活動,其中以線下最具特色:

紅利集點:每一季度皆有獨家商品供顧客集點兌換,例如 66 元集一點,集滿 20 點可送哆啦A 夢周邊商品等。如此一來,有效提高客單價,顧客為了獲得點數而購買飲料等低客單商品來湊單

商品排行榜:將熱銷商品放置最好的陳列位置。統一超商在商圈大店型裡,將書店常用的陳列策略——書籍排行榜納入門店內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暢銷書排行榜:直接把旗下網路書店”部落格來“的排行榜搬入門店中

季節限定主題:每一季度皆有主題,例如 2 月情人節有草莓季、3 月有櫻花季等等,主題商品限時供應;透過商品策展的形式,使顧客產生計劃外的消費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統一超商季節限定主題:讓顧客每一次踏入門店都有驚喜,延長逛街時間,也藉此販售較高單價的進口食品

58產業基金觀點

統一超商在以下兩大方向,值得借鑑:

渠道:1)大店模式。增加顧客停留時間;2)商圈特色店。按主要客群的偏好,調整商品/服務結構。線下渠道雖然做不到千人千面的個人維度定製化,但可以做到人群維度

商品:1)結合子品牌/代理品牌的商品。重塑便利商店陳列的商品/服務結構,拓寬其商品庫;2)增加高頻商品咖啡與茶。臺灣消費者幾乎每人每天都需飲用,透過高頻商品使顧客天天走入門店;3)商品+服務。統一超商積極拓寬虛擬服務,如繳費、售票等,讓便利商店成為生活服務便利站

叄 筆記 | 案例二:逆襲屈臣氏的寶雅

企業概況

寶雅於1999年正式名為寶雅百貨公司擴增其營業專案。寶雅在臺灣南部起家,經歷10+年的發展,成為臺灣近年來發展最猛的直營式連鎖女性小百貨。寶雅目標客群為15-49歲女性,以社群大店模式逆襲外資品牌屈臣氏,成為其近年來的主要競爭對手,2018年全臺總店數182家。此外,寶雅是目前臺灣最大的髮飾、襪子銷售渠道,光基本款髮夾年售500萬隻,髮飾和襪子的商品種類超過1000種。

在營收方面,2017年寶雅整體營收為29。33億人民幣,年增長率6。75%;平均單店年營收為1622萬人民幣。在盈利方面,2017年寶雅營業毛利為12。62億人民幣,年增長率11。18%;毛利率為42。82%;稅後淨利為3。11億人民幣,淨利率為10。78%。在運營效率方面,存貨週轉率為3。06次,存貨週轉天數為119。28天。團隊規模方面,目前門市、管理人員合計約3736人。

零售觀察

1)渠道

區別於臺灣地區美妝護膚連鎖龍頭屈臣氏、康是美小店模式,寶雅採取的是【社群大店】模式,其渠道特點如下:

單店面積:屈臣氏、康是美約100-300平方米,寶雅為1000-3000方平方米

完備設施:標準配備試衣間、試妝臺、廁所

SKU數量:4萬+。覆蓋品類比屈臣氏、康是美多,且每一品類10+種品牌可以供顧客選擇

選址:區別於屈臣氏、康是美選址在城市核心區域,以臺灣北部為主。寶雅則在中南部起家,選擇2-3線城鎮,避開都會區,選址在社群周圍、租金較低廉,離顧客住家較近的區域

展店:相較於其他渠道品牌採用租地自建或購地自建的方式,寶雅採取承租改裝的形式來展店,藉此降低經營成本

氛圍:區別於屈臣氏、康是美叫賣式的背景音樂,播放促銷折扣;寶雅門店選擇悠閒輕快的音樂,儘量讓顧客悠哉、不匆忙的逛街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寶雅社群大店模式:避開城市都會區(如百貨公司、火車站、地鐵站周圍),而是選擇在住宅區開店。同時,門店面積至少是一般屈臣氏/康是美的5倍大。圖上的寶雅門店有兩層樓

2)定價

高性價比:寶雅有完善的全臺分割槽市場查價機制,隨時維持市場價格的競爭力,需保持在商圈內同類商品價格最低

善用網際網路思維:雖然寶雅是線下零售渠道,但是它善用網際網路思維,在商品結構上劃分引流爆款、高利潤商品等,並精於將電商的促銷玩法融入線下渠道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寶雅引流爆款:凡士林身體霜在臺灣的冬季是爆款,寶雅直接以限時5折的價格做引流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寶雅善用線上促銷玩法:左邊是第二件免費。右邊是任選3件100元。讓顧客在悠閒逛店時,發現促銷驚喜

3)商品

採取社群大店模式的寶雅,在商品結構上不單單只是一個藥妝店,其特點如下:

商品多元化:在商品結構上,寶雅處在百貨公司、量販店、藥妝店中間。提供顧客一站式購足和比較的便利性,節省顧客時間,無需跑到離家更遠的其他渠道

品類

說明

營業佔比

美妝護膚

各品牌美妝護膚商品,包括彩妝、醫學美容、美材等

38。80%

內衣襪子

少女內衣、成人內衣、男女襪子等

11。67%

日用品

寢具、生活雜貨、清潔等生活用品

32。04%

精緻個人用品

皮件、文具、飾品、玩具、旅行箱等

17。49%

差異化商品:同業競爭激烈,美妝護膚商品除了屈臣氏外,量販店、便利商店皆有販售。因此,寶雅積極開發新商品,來避免比價行為。例如:進口平價日用品、單片面膜等。引導顧客非預期的消費行為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寶雅獨家商品:差異化的商品必須具備低價屬性,降低顧客的嘗試成本

緊抓消費熱潮:近年來臺灣女性消費者熱衷跑步和旅遊,寶雅在門店裡設定”路跑專區“、”旅遊專區“,方便顧客選購。精準的選品眼光和商品策展能力,可拉高門店業績

4)營銷

善用宣傳物料:寶雅深知商品多且全不是唯一,如果沒有呈現商品特色和賣點,那麼擺放多了顧客也不會買單。因此,寶雅學習日本藥妝店的陳列,用宣傳物料向顧客介紹商品,吸引顧客更多注意力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寶雅宣傳物料:突出商品特點和優惠活動。寶雅以圖文呈現給顧客,而非採用廣播的方式,在聽覺上打擾顧客

門市人員對商品熟悉度:如前述,寶雅販售多、全、差異化的商品,除了宣傳物料是不夠的,顧客不一定有耐心去閱讀。因此,寶雅重視門店人員對商品的熟悉度,為顧客選購時做商品介紹和疑難排解,提升購買轉化率

會員制:寶雅重視會員經營,因為唯有積累會員消費資料、人群特徵,才能有效最佳化門店的商品。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每個藥妝/量販品牌都有會員制,但門店人員未必有效落實話術,寶雅則著重抓會員優惠的話術。當前寶雅全臺門店數量是屈臣氏的三分之一,但會員數量規模已經和屈臣氏一樣,達到500+萬會員數

聯名卡:與臺灣主流銀行合作,舉辦信用卡卡友優惠活動,將銀行和寶雅的顧客相互導流,並吸引回購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寶雅聯名卡活動:與臺灣本地玉山銀行合作,在限定時間進行卡友優惠,有效維持卡友粘性

5)基本功

對寶雅來說,直營182家門店,擁有4萬+個SKU,且每個門店的商品結構都不同。如果不在物流管理上花功夫,則會嚴重侵蝕毛利。2012年突破70家門店時,寶雅自建物流中心。物流中心完成前,寶雅自有倉出貨商品僅佔15%,2013年物流中心出貨比例已達到80%,有效降低物流成本。透過自建物流中心和採銷系統,2011年寶雅毛利率僅32。62%,在2017年提升到42。82%。

58產業基金觀點

近些年寶雅逆襲臺灣藥妝龍頭,平均單店年營收是屈臣氏/康是美的近3倍。寶雅在以下三點,值得借鑑:

社群大店模式:1)選址在社群而非城市都會區,租金比量販店/百貨公司低廉。2)選址在社群離顧客更近,掌握商圈主要客層。3)1000-3000平方米的大店增加顧客逛街時間。由於顧客習慣從頭走到尾,遇到轉彎處再轉彎,因此寶雅擁有屈臣氏3-4倍的貨架長度,更有效引導顧客產生非預期的消費行為

擴張策略:寶雅於臺灣中南部起家”以鄉圍鎮“,巧妙避開藥妝龍頭的佈局。中南部購物較北部不便,且並非每個鄉鎮都有連鎖店。因此寶雅一次解決不同商品的購買需求,再加上規模效應導致價格優勢,使得當地小型百貨難以競爭

商品結構:1)一站式購足。選擇女性高頻消費的商品。2)平均毛利高。雖然美妝護膚等通貨打低價,但寶雅透過飾品、獨家商品等拉高平均毛利。3)差異化商品。寶雅提供一般藥妝店、便利商店、量販店沒有販售的商品,比如進口日韓日用品、種類繁多的髮飾襪子等

肆筆記 | 案例三:顛覆家樂福的全聯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企業概況

1998年全聯董事長林敏雄承接”軍公教福利中心”共68家,以乾貨為主,同年成立全聯實業。彼時”軍公教福利中心“受到量販店、超級市場擠壓,銷售額持續下降;然而,在2001年林敏雄扭轉局勢,擴店到100家。截止至今,全聯在全臺共計975家。經歷20年時間,全聯從草根本土超市,一躍超越香港品牌頂好(即Wellcome惠康)、法國品牌家樂福(Carrefour),成為臺灣最大的生鮮連鎖超市。

在營收方面,全聯2018年營收267億人民幣,年增長10+%,平均單店年營收為2733萬人民幣。在盈利方面,為了追求”低價但品質好“,控制毛利率在10+%,淨利率2%。在員工方面,門市和管理人員約1。2萬人。在會員方面,持有”全聯卡“的會員人數已達近900萬人,換句話說,44%的15歲以上臺灣人口都是全聯的會員,滲透率極高。

零售觀察

1)渠道

區別於超市/量販店連鎖龍頭家樂福、頂好大店模式,全聯採取的是【社群小店】模式,其渠道特點如下:

“迷你”的單店面積:一個典型超級市場售貨面積在400-2000平方米,臺灣家樂福售貨面積約3500平方米;然而,全聯的售貨面積僅200-260方平方米

”不完備”的設施:不同於量販店標準配備免費停車場,全聯不提供停車場,省去設定停車場的龐大地租成本

“精選”的SKU數量:區別於量販店以品項豐富為優勢,提供2萬+SKU。全聯精選商品,只賣消費頻次高的快消品、生鮮、食品,SKU控制在5000-8000之間

“省錢”的場:1)其他連鎖超市進駐百貨公司地下層,整體裝修費用將近400萬人民幣。而全聯平均裝潢一家店只需要100萬人民幣。2)一般超市/量販店賣場走道寬度超過2。5公尺,全聯走道則僅有1。2公尺,在小面積中陳列更多商品

選址:區別於家樂福、頂好等超市/量販店選在租金較高的主要道路旁,全聯則是選擇看似人流較低的馬路、巷弄街道上,店鋪開在社群周圍,貼近顧客住家的區域

展店:全聯以店數規模迎戰超市/量販店連鎖龍頭,在各商圈以團隊戰方式包圍。比如,家樂福在商圈開一家店,全聯就開三家店,以密度覆蓋商圈。此外,如同寶雅“以鄉圍鎮”的策略,全聯也是選擇中南部鄉村地區作為切入點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全聯和家樂福走道對比:家樂福走道是全聯走道的2+倍寬度。臺灣當地法規規定走道必須容納兩臺購物車,因此,為了配合消防法規,全聯定製縮小版購物車

2)定價

全聯堅持售價比其他渠道便宜20%,保持淨利2%,以規模經濟來回饋消費者。即便是供應鏈成本較高、一般毛利空間較大的有機蔬菜,全聯也堅持售價是其他渠道的八折。

除了在原則上”價格是不容挑戰的天條“,全聯商品部有查價部隊,專門查訪各市、各鄉的超市渠道文宣品和促銷活動;負責門市的營業部,也會派團隊去各地大店、小店家進行查價。全聯除了動員各部門重視價格外,也鼓勵消費者反饋低價資訊,只要有別的渠道更低價,全聯馬上跟進。

因此,查價、調價的流程搭建,是全聯保證低價策略完善落實的方法。

3)商品

採取社群小店模式的全聯,在商品結構上匯聚了便利商店、量販店、生鮮超市的高頻品項,其特點如下:

調整品類結構,只做高頻商品

全聯門店陳列的SKU數量是一般量販店/超市的四分之一,是便利商店的兩倍。在商品結構上,只做顧客消費頻次高的商品。具體品類如下:

生鮮:蔬菜、水果、海鮮、肉、雞蛋

食品:冷凍食品、冷藏食品

乾貨:調味品、米油鹽、零食、飲品、酒、養生補品

日用品:洗滌用品、清潔用品、紙品、個人衛生用品

主力生鮮,增加消費頻次

2006年全聯300家門店時,在商品結構上做了重大轉型。在2006年以前,全聯只銷售乾貨(如食品、調味品、糧食、日用品等)。乾貨的商品差異小,每一個品類都有拳頭品牌,渠道能打的僅是價格戰。此外,顧客不可能為了買衛生紙、洗衣粉、調味品天天進全聯。2006年林敏雄看見了乾貨商品的天然限制,毅然決然重注發展生鮮。美國的Costco事實上也經歷過類似的轉型。過去Costco商品以乾貨為主,後續拓展乳製品、烘焙、生鮮。儘可能增加顧客到店頻次,之後順便買一件新衣服、買一部新電視機等等。全聯的生鮮價格策略和乾貨有所不同。乾貨由於是標品,追求的是最低價,而生鮮追求的是品質至上,再來才是價格,達到”品質好,最便宜“的理念。

全聯 all in 生鮮不僅是簡單販售蔬菜、水果而已,而是在生鮮處理體系、物流體系等做了許多基本功。因為相較乾貨,生鮮的損耗很高,如果訂貨不精準、鮮度不夠,就會增加各店的虧損。2006年全聯併購日系善美超市,補充生鮮管理人才,在肉品處理、蔬果處理上學習日本技術。發展至今,全聯生鮮商品已經可以做到”今日生產、今日到貨“。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全聯生鮮販售區域:提供各式蔬果、魚肉,其中肉品都經過去筋膜處理

線上線下,商品結構不同

全聯過去一直沒有發展電子商務,就連信用卡刷卡體系由於需負擔交易手續費,也一直沒有上。而近些年,全聯開始發展電商,學習盒馬生鮮的模式,讓顧客可在線上下單;然而,區別於盒馬送貨到府模式,全聯則以店為核心,讓消費者到店取貨。

同時,由於全聯採取社群小店模式,門店陳列SKU僅6000種,只做迴轉率高的商品,消費者選擇有限;而全聯電商販售的主力商品則選擇長尾、高客單型別,供消費者更多選擇。

差異化商品,破除自有品牌迷思

全聯發力的差異化商品,集中於生鮮品類。全聯採取”契作農業模式“(contracting farming),與農民協議農產品生產模式,包括農作物生產管理、包裝、運輸等細節。透過契作模式,全聯可以提供平價的有機蔬菜和特殊品種的水果。此外,全聯有”田間管理師“從源頭控制產量、品質、價格,實現標準化流程,而不僅是粗放地進行”產地直供“而已。

除了生鮮的差異化品種外,全聯身為渠道更懂得顧客偏好,從需求端倒推供給端。全聯沒有采取零售業通用的”自有品牌策略“(private brand),增加品質合理、價格優惠、毛利高的自有商品,而是破除自有品牌迷思,和供應商一起聯手開發獨家商品。

全聯商品部是供應商的外腦,運用渠道積累的消費資料,以及市場調研,挖掘熱賣商品的組成因素,之後再找供應商開發新品,將全聯作為獨家渠道。舉例來說,商品團隊發現Costco有一款三層式衛生紙經常銷售一空,因為其厚度夠、不像一般兩層式容易破,於是和供應商合作開發少量包裝的三層式衛生紙,並增添香味,提高性價比。後來該款改良後的獨家商品,果真受消費者喜愛。因此,全聯雖然擁有近千家渠道優勢,但堅持不做自有品牌,不和合作的供應商競爭,方能帶來兩者雙贏的局面。

4)營銷

會員制:全聯福利卡

全聯顛覆家樂福,除了商品結構、渠道調整外,其會員制度也佔重要一環。目前全聯有近900萬會員,有70%以上的來客是會員、85%的業績來自於會員。

2008年全聯首度發行“福利卡”,加強與會員互動並記錄消費行為。對顧客來說,福利卡不僅可以充值並回饋紅利點數,紅利點數每10點可以折抵1元,且永久有效。此外,在福利卡的基礎上,全聯針對會員推出集點送贈品的活動,和國際品牌合作,如WMF廚具等,藉此可提高客單價、來客數、復購率。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全聯福利卡合作聯盟:除了運用自身門店流量外,也和信用卡、地鐵卡(悠遊卡、一卡通)合作,互相導流

生鮮非標品,強化文宣和服務

生鮮不同於乾貨,消費者缺乏品牌認知,許多特殊的品種也不清楚其口感、做法等。因此,全聯在宣傳材料、人員服務環節上,強化生鮮知識,提升購買轉化率。

宣傳材料:和寶雅一樣,全聯善用賣場文宣,運用視覺方式介紹商品特點。同時,全聯擔任消費者的”二廚“,詳細介紹食材的搭配和烹飪方式

人員服務:在過去,全聯的乾貨、生鮮由不同人員管理,各自守著自己的商品知識。一旦負責生鮮的人休假或忙碌,門店人員便無從應對顧客問題,更別說主動介紹生鮮商品。因此,全聯從根本提高門店人員的生鮮專業知識,舉辦生鮮認證考試。目前全聯有三級,每一級學習不同的知識,之後以筆試來檢核,再頒發證書。獲得生鮮認證的員工可獲得加薪,而如果想晉升門店管理職,則一定要獲得生鮮認證。

從商品促銷,改成賣場策展

全聯以低價定位起家,經常進行商品促銷,但只能吸引一批固定的顧客群體,久而久之單店銷售額便會遇到天花板。因此,全聯將原本擅長的商品促銷活動,轉變為主題營銷,以購物主題方式打包推廣商品,而不僅是銷售單一商品。除了吸引不同顧客群體外,全聯採用賣場策展形式,也能使顧客更樂意經常步入門店,因為一年四季都有新鮮事,每一次逛全聯都有不一樣的精細。

目前全聯的商品策展主題,有以下三大類:

節令主題:農曆新年、中元節、中秋節

素材主題:泡麵博覽會、啤酒節、咖啡大賞

生活形態主題:在家吃早餐、週三家庭日、銀髮樂齡周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全聯“火鍋季”商品策展:將火鍋的食材、料理包等匯聚在一起,並介紹不同湯底搭配的涮料

自曝其短的差異化廣告

不同於其他超市/量販店渠道品牌,喜歡找形象優質的明星藝人做廣告。全聯則是在“省錢”的道路上,各環節都不放過。全聯在2006年推出一系列企業形象廣告,選擇了一名素人作為全聯的代言人 - 全聯先生,長相老實不俊俏、氣質接地氣,符合全聯“貨真價實不虛華”的品牌調性。廣告內容方面,一般渠道品牌重視畫面、美感,要足夠高大上。然而,全聯則是簡單直接,把自己的缺點變成優點,以簡單的對白和平實的商場拍攝來做為廣告,如下:

全聯先生【便宜有道理】文案:

“沒有明顯招牌。沒有拋光石英磚。沒有附設停車場。沒有寬敞走道。沒有宅配服務。沒有漂亮制服。沒有刷卡服務。我們省下錢,給你更便宜的價格。“

5)基本功

為了保持低毛利但又保持淨利潤的財務目標,全聯的採購體系、物流體系成為保持低價、控制生鮮損耗、運營效率的關鍵:

採購

全聯為什麼能一直堅持“低價策略”,是因為其採取“寄銷+取消上架費“模式,把上架費讓利給顧客。一般量販店/超市採取”進貨結賬“模式,進貨數量月結付款,不管實際銷售量多寡,同時和供應商收取上架費,保證自身現金流充盈。一般量販店/超市的付款賬期長達3-6個月。而全聯採取”銷貨結賬“模式,進貨時不付款,待商品出售後,依銷售量月結付款。在商品出售前,商品所有權屬於供應商,列為其存貨。供應商心甘情願給最低價,是因為全聯保證每月付現金,從不延時,減輕供應商的現金壓力。

物流

過去,全聯一直採取“代送商模式”,其源於外資品牌方不直接面對銷售渠道,而是品牌方出貨給代送商,由代送商進貨、配送。然而,每家代送商實力不同,大型代送商配送量大,可以保證每天出好幾次貨;小型代送商考量出車效益,得2-3天才出一次貨。再加上,門店銷售額有高有低,訂貨量不一致,這些變數影響物流效率,使得全聯門店經常出現缺貨情況,或是一天內10+次進貨的情況,大幅影響門店上架效率和顧客到店體驗。

然而,不同於其他量販店/連鎖超市,一開始就建置物流中心,全聯則是等到不能再拖了才建置。2012年全聯達到600家門店規模時,第一個物流中心構建完成。目前全臺全聯在北中南各有一個物流中心,每天出車兩班次,24小時內到貨。

58產業基金觀點

在臺灣激烈的線下零售業,全聯身為草根本土企業,逆襲家樂福、頂好成為第一連鎖生鮮超市,有以下5點值得借鑑: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全聯大有店:選址在小區非主要道路上,周圍連著是7-11便利商店、藥妝渠道康是美、頂好超市。親測離峰時間全聯的顧客是最多的

值得信任的便宜:

一般量販店/超市也以低價、商品促銷來刺激銷售,但是經常出現促銷商品售罄的情況。而全聯則是一以貫之堅持低價,在特殊情況更重視落實低價策略,來獲得顧客的信任。比如:一、臺灣台風天超市/量販店蔬菜經常一掃而空,由於供給數量減少,後續的蔬菜價格水漲船高;而全聯則是採取分批上架,讓消費者不同時間階段來,都可以買到價格尚未漲價的蔬菜。二、一般超市/量販店在促銷季都會控制促銷商品的庫存,賣完即止;而全聯則是在售罄時以提貨券形式販賣給顧客,保證在促銷季顧客都能買到折扣商品。三、臺灣離島由於物流成本高,一般超市/量販店/便利商店都會將價格加5元;而全聯則是實施離島、本島統一售價

以鄉圍鎮的擴張策略:在城市選擇方面,全聯以中南部鄉村地區為切入,以一鄉鎮一據點的方式,避開外資超市/量販店不願意涉足的城鎮。除了競爭較弱外,鄉鎮店面好找、租金便宜、商品種類&價格都有優勢,當地小型超市無法匹敵。因此,選址策略的差異化使得全聯開店投資報酬率高,利於後續展店。在店數規模方面,全聯選擇以包圍策略對抗超市/量販店的衝擊。別人一商圈開一個大店,全聯則是開三家小店來包圍。同時,全聯的績效評估不以單店業績走,而是以商圈業績來衡量

社群小店模式:全聯減少了一般超市/量販店的SKU數量,僅囊括消費頻次高的商品,以社群小店模式運營。全聯200平方米的標準店型是家樂福的18分之一,硬是比別人擠出更高坪效,單店營業費用也比同業便宜至少三分之一

寄銷模式+上架費取消:一方面,上架費取消轉化成商品的折扣,讓利給顧客。另一方面,寄銷模式減輕全聯的資金壓力。兩者相結合,使得全聯有本事給顧客長期提供最低價的商品

不盲目追求自有品牌:全聯若要保證長期低價,則必須有供應商大力支援。因此,在差異化商品上,全聯不盲目追求開發自有品牌,減少供應商的銷售,而是和供應商合作開發獨家商品

伍 觀點 | 零售關鍵點:貨、場、基本功

臺灣零售發展趨勢

從渠道端來看,受到電子商務、連鎖渠道的衝擊,線下小規模的當地超市經營越發困難。從便利商店、超市、量販店、百貨公司不同型別的渠道來看,都顯示出多元化、連鎖化、規模化的趨勢,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高。

從需求端來看,臺灣有四大消費趨勢,是當前零售渠道改變貨/場的重要方向:

單身/丁克商機:

臺灣近10年未婚人口逐漸增高,2018年達到最高點。目前臺灣25-35歲未婚人數有534。5萬人,未婚佔該年齡段的比例高達53。7%。因此,諸多零售渠道改變其商品策略,比如:全聯鎖定兩人家庭,販售燉雞湯包、滷味拼盤等;統一超商販售小包裝的水果蔬菜

銀髮商機:

臺灣老年人口逐年攀高,預估銀髮產業的市場規模在2025年達到8000億人民幣。因此,諸多零售渠道開始推出老年友善賣場和老年人需求高的保健品、營養品。比如:統一超商在住宅、醫院商圈,設立”活力健康專區“,以策展方式販售保健品;全家便利店和大樹藥局合作,開設便利商店+藥局的複合店

高性價比

:除了年輕人擅長使用網際網路工具進行比價,使得其價格較敏感外,更宏觀的因素是臺灣隨著通貨膨脹可支配的實質所得減少,使得顧客也相應調整支出和購物行為。在臺灣市場發現奢侈品和低價的零售業一樣吃香,反而服務中間市場的渠道/品牌市佔率在下降,整體消費結構會呈現”沙漏“狀,頭尾增加、中間減少

便利至上:年輕族群自小習慣運用網際網路處理大小事,生活求便利。便利有兩層含義,一是購物地點離家近之外,二是一站式購足、不用東奔西跑

線下零售借鑑之處

回顧統一超商、寶雅、全聯發展的核心驅動力都來自邊界的消亡。

首先,場的邊界消亡。

統一超商新推出的【大店+商圈特色】店型,已經很難定義是書店、麵包店還是藥妝店;寶雅的【社群大店】模式,也脫離大家對藥妝店的想象;全聯的【社群小店】模式,則是把量販店的低價運用到mini超市當中。

第二,貨的邊界消亡。

統一超商和子品牌/代理品牌聯盟,不在受到便利商店販售的商品品類限制;寶雅除了美妝護膚佔大頭外,飾品襪子則是全臺最大的渠道,成為女性小百貨;全聯過去以乾貨為主,後轉型主力發展生鮮,一躍顛覆了家樂福。

因此,在貨的變化、場的變化上,統整以下值得借鑑之處:

1)貨

大眾市場,價格至上:回顧逆襲而上的寶雅、全聯,都是呼應廣大民眾的訴求 - 相同質量,價格最低;相同價格,品質最好

獨家產品,與供應商共贏:雖然渠道為王,掌握顧客可以做多元化經營發展自有品牌。然而,若以低價做為長期策略,如何不侵蝕供應商利益,將是低價策略能長期實現的關鍵

商品結構按商圈走:統一超商、寶雅、全聯皆是按社群商圈進行布點,商品結構按照當地主要客層的消費資料來制定。雖然線下做不到千人千面,但仍然可符合商圈70+%客層的個性化性需求

戰略聯盟:不拘泥於自身的商品庫限制,可以和其他行業玩家結合,拓寬服務/商品的品項。比如,結合餐飲販賣熟食,結合金融業提供繳費、提款服務,結合藥局販售成藥等

2)場

最佳化實體場:除了重塑線上場/線下場的功能外,與競爭對手差異化的門店面積、貨架長度、選址策略、擴張策略,皆是寶雅、全聯逆襲的關鍵

重塑實體場:線上+線下相融合,是零售業不可避開的趨勢

借鑑了 Katherine N。 Lemon and Peter C。 Verhoef 在2016年 Journal of Marketing 提出的顧客旅程和顧客經驗的流程模型,把線上、線下納入到顧客旅程裡頭,如下:

1.5萬字長文|臺灣零售觀察——是誰顛覆了屈臣氏和家樂福?

顧客旅程按消費節點分為購買前、購買間、購買後,其中發生的空間分為線上和線下。零售玩家可以藉由上述模型,來重新思考顧客的接觸點和行動,進一步搭配出線上、線下有效融合,互相導流的顧客體驗。

舉簡單的例子,以全聯電商來說:

購買前:顧客透過線上的網路商城、線下的商品雜誌,種草了新商品

購買間:顧客在線上網路商城進行下單,等貨物到達後,顧客到線下門店進行付款和取貨

購買後:顧客線上下家中使用商品,並在線上的社群媒體上分享購買心得

其中,在不同環節如何在恰當的線上/線下接觸點,提供相應的內容,如顧客商品介紹、促銷推送、售後服務等,去激勵顧客產生行動,是零售業玩家可思考的地方。

3)基本功

供應鏈:物流方面,在一定門店規模後,必須自建物流,否則擴張後無法維持管理效率和毛利水平。舉例來說,全聯在生鮮商品處理上,沒有采用門店處理模式,而是在全臺建立3座魚肉處理廠、3座蔬果處理中心,來保證加工生鮮商品的品質和效率。採購方面,身為渠道的核心原則是與供應商共贏,不論是採取進貨結賬或銷貨結賬的形式,只有共贏才能在長期創造毛利空間

資訊系統:在一定門店規模後,需開發打通顧客到生產端的全鏈條資訊系統。如此一來,才能實時使用消費行為資料,來調整商圈門店的商品結構與商品開發策略

陸 總結 | 下一代的社群零售

從臺灣社區零售經驗,我們認為下一代社群零售必須具備四項特徵:線上+線下相融合、好價格+好品質、差異化的門店、差異化的商品結構。我們在專案偏好上,不單看坪效與年營收額,更關注回本週期、投資回報率、復購率和運營效率。

寫了上萬字的零售觀察筆記,只為了遇見對”社群零售“充滿想法的你!

本文作者為58產業基金大消費組早期專案負責人之一王妤庭Stacy,郵箱 [email protected]。如果你對“新一代線下社群零售”充滿想法,或是相關領域的創業者,歡迎聯絡我們,一起發現社群零售的新可能!

END

作者:

王妤庭

編輯 & 視覺:小語

推薦文章